沈玉韻
平平上高中后,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而且出現(xiàn)了頻繁說謊的問題。一次,平平的爸爸發(fā)現(xiàn)平平在自己房間偷偷玩手機,然而家里并沒有給平平買過手機,于是爸爸立刻上前問平平。慌張之下,平平說自己拿的是外公的舊手機,但謊言很快被爸爸戳穿。在爸媽的追問下,平平才說出真相——班里同學都有手機了,他很羨慕,于是向同學借了舊手機。事情雖然過去了,平平的爸媽卻產生了憂慮:平平為什么要說謊呢?
夸大其詞,會讓人產生一種虛幻的良好感覺。處于青春期的我們急需“成人感”,但這一時期,我們能力尚不足,有時會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說謊,以獲得短暫的滿足感。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過成年人出于不同原因說謊的行為,比如爸爸為了躲避飯局,跟朋友說家里有事。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會讓我們自然地認為說謊也不是不可以。
說謊有時是一種出于自我防御、自我保護的無意識行為,它反映出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是一種為了減少人際沖突而出現(xiàn)的退縮表現(xiàn)。在面臨壓力無法解決時,謊言可以成為逃避的借口,以減輕壓力,保護自己。如果家庭教育較為嚴厲,父母對我們的過失很少寬容,我們的真實想法、做法常常不被允許,那我們就可能會為了逃避懲罰而選擇說謊。
當我們想獲得一樣東西,且覺得這個東西是身邊的同伴都擁有的,也認為這種需求是正當?shù)?,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說謊。
心理學對說謊有一個定義:在明知真相的情況下,故意對事實進行隱瞞、歪曲,或憑空編造虛假信息以誤導他人的行為。
謊言可以歸納為三種。
是指會帶來有利影響的謊言。比如“兵不厭詐”“望梅止渴”這些成語,都提到了謊言對于打仗取勝起到的作用。親人之間,醫(yī)生和病人之間,很多時候為了安慰彼此,也會說一些善意的謊言,這時候的謊言,甚至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xiàn),或者是一種犧牲精神的表現(xiàn)。
這種謊言很多不受意識支配,或者說了也不會對他人造成不利影響。比如氣溫下降,父母問住校的孩子“帶去的厚衣服穿了嗎”,孩子隨口回答“穿了”,其實并沒有穿。不知情的父母和覺得沒必要的孩子都獲得了安心感。
這類謊言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利影響。比如,家庭層面的,因做了不當?shù)氖虑槎鄄m家人;社會層面的,有造謠中傷、科研作假、新聞作假、做偽證、打假球、球場假摔等行為。
說謊會帶來心理壓力,常見的有自責、內疚,以及擔心謊言被戳破的恐懼。不妨試試下面兩種做法。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犯錯誤也是難免的事。誰規(guī)定我們不能犯錯誤,必須是父母、老師心目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呢?我們需要一些寬慰自己的想法,告訴自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誤不可怕,改正就好”。
說謊畢竟是一種錯誤且愚蠢的行為,如果我們是為了逃避壓力而選擇說謊,只會帶來更多的心理負擔。為自己說謊的行為負責,坦誠說出說謊的原因,不僅是解決問題的良策,也促進了人際關系的正向發(fā)展。做一個勇敢的人,既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自我成長的目標。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平平勇敢向父親承認自己說謊,表明說謊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希望能跟同學一樣擁有自己的手機。這樣真實地呈現(xiàn)自己的想法,會促使父母思考如何跟孩子探討擁有手機的必要性以及手機的使用規(guī)則,那么家庭關系就可以走上積極健康的發(fā)展之路。
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說謊行為時,不要急著生氣和指責,先冷靜思考他們說謊的原因。因為說謊被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產生了很強的負罪感和恐懼感,如果父母此時大發(fā)雷霆,會導致親子關系的劇烈沖突。而孩子之所以說謊,已經(jīng)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了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父母作為成年人,要比孩子更為理智,先做自我反思。
俗話說:一個謊言,需要用一百個謊言來掩蓋。最初的“負性謊言”,會產生道德和情感上的雙重壓力,這時候還是能夠糾偏的。如果謊言一直沒被識破,說謊的人嘗到了甜頭后沾沾自喜,最終可能會成為習慣性說謊者,喪失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