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水過有痕

      2023-04-10 21:00:16楊際嵐
      美文 2023年7期
      關鍵詞:臺港洛夫余光中

      楊際嵐

      那灣碧海? 那片青山

      金庸印象

      小時候,有兩大嗜好。一是酷愛上圖書館借書看。當年的管理員日后形容,“好像羊啃青草一樣”。那時,一本接著一本看,不管讀懂讀不懂,意思明白不明白,狼吞虎咽,幾乎三五天就換一本。另一是愛看戲,劇場演出,賣票,有時舍不得掏錢,就怔怔站在售票處,不時伸長脖子看上幾眼,即便關上大門看不了,吹拉彈唱悠悠然傳來,似乎這樣也能過把癮。咀嚼戲文,挺有滋味。無論文臣武將,抑或書生小姐,常有離別之類。記得有一句,叫作“就此別過”。人生苦短,云卷云舒間,就此別過,不無傷悼之感。

      此時此地。出席香港作家聯(lián)會成立30周年系列活動。11月2日晚,先是舉行金庸先生紀念儀式。瞬時,全場與會者肅立,鴉雀無聲。突然回想起前面講的那“書”,那“戲”。1955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在《新晚報》發(fā)表了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發(fā)而不可收。至1972年,共創(chuàng)作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印數(shù)累計過億冊,風靡全球,“有井水處有柳詞,有華人處有金庸”。2015年為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60周年,香港舉辦“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活動,征文稿超過萬份。征文設公開組和學生組,學生組專為香港學生而設,公開組以盲人教師李堯奪冠。金庸武俠小說每一部都拍攝影視劇。觀眾更是無遠弗屆。這“書”,這“戲”,至金庸,且不論“絕后”,要說“空前”,無異議矣。

      金庸與其作品進入內(nèi)地,是“春天的故事”的別樣一章。1973年3月,一位剛剛恢復工作的老人托人從香港買了一套金庸小說。當時,這小說在內(nèi)地仍為禁書。老人對小說愛不釋手。多年之后,他把小說的作者請到了人民大會堂。兩人相談甚歡。那位老人是鄧小平。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于20世紀80年代上半葉,也曾介紹金庸武俠作品及其影視劇。從而有了一定的交集。盡管安排的篇幅并不大,但作為編者,我們深知金庸作品的巨大影響。絲毫不敢輕忽。然而,與金庸先生的直接接觸,卻是始料未及的尷尬之事。曾有一段,辦刊尤其艱難,紙質(zhì)媒介整體下滑,《臺港文學選刊》自然不能幸免。為了創(chuàng)收,刊物偶或刊登廣告,包括郵購書訊。沒曾想,有一回,香港朋友竟詢問,刊物所載書訊中,為何有金庸的盜版書?聽了,大吃一驚,立即篩查。果然,書訊中有署名作者“全庸”的。顯然,書商有意混淆,企圖渾水摸魚,以假亂真,誘引讀者上當??锇婷嫔希瓦@么個邊邊角角,登了郵購小廣告,毫不起眼。不料,竟然入了金庸的“法眼”,追究起來了。借用一部喜劇電影的臺詞,事態(tài)很嚴重,先生很生氣,我們很惶恐。聞訊后,當即致信金庸,解釋此事的來龍去脈。金庸原諒了這一“無妄之過”,同人們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氣。顯然,先生極為愛惜自身的羽毛,眼里容不得摻進小沙粒,憎惡任何盜版行為。同時,先生也極為愛護晚輩,寬宏大度,宥恕無意間的過失。以往,刊物審校已比較認真,此后,更是加倍審慎了。吃一塹長一智。金庸先生給我們上了特別的一課。

      數(shù)年之后,首屆“世界華文旅游文學征文獎”在港揭曉。意外地見到出席頒獎典禮的金庸先生。就像有的作家形容的,金庸猶如一尊笑佛。他端坐著,不多話,笑瞇瞇的。在文友引薦下,我上前問候。金庸欣然握手,合影,始終是那副笑瞇瞇的標配表情。整場活動,我?guī)缀醮蠖鄬⒆⒁饬杏诘綀龅慕鹩购桶貤顑晌弧按罂А?。凝神注目,這便是耳熟能詳?shù)慕鹩拱?!這位“笑佛”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么神奇的武俠世界?。」P下乾坤,紙上風云。遠及春秋,跨越北宋、南宋,縱橫明朝、清朝,揮灑一管毛錐,上下馳騁兩千多年!令億萬受眾神眩目迷。這時,我趕忙遞上征文獎作品集《旅游文學的百花園》,他工工整整地簽上金庸二字。突發(fā)奇想,先生是否還記得那樁“全庸”舊事?沒敢問。其實也無需問。視其表情,似是云淡風輕,“若無其事”。如此之寬宏大度,能不讓人心存敬意?!此前數(shù)年,彥火先生曾帶季仲先生與筆者來到金庸先生辦公室。那天,金庸不在。據(jù)說遠游在外。辦公室寬敞雅致,沒有過多的裝飾,書櫥貼著墻壁,各類圖書滿滿當當,仿若書房。透過落地玻璃,憑窗眺望,維多利亞灣波光粼粼,海天一色。辦公室主人冠冕無數(shù),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香港《明報》創(chuàng)始人,著名社會活動家,大紫荊勛章得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名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榮譽文學博士、榮譽院士,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等等。諸多頭銜之后,意味著篳路藍縷,殫精竭慮,盡是他的付出,他的睿智,他的擔當!

      回到前述話題。同一年,世界華文旅游文學聯(lián)會于香港創(chuàng)立,金庸先生獲聘顧問。旅游文學聯(lián)會開設網(wǎng)站“字游”網(wǎng),金庸為此題辭:紙上遨游快樂優(yōu)游。私下揣想,遨游于文苑,優(yōu)游于世間,這豈不正是金庸此生的生動寫照嗎?

      金庸先生于世紀之交受聘成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歷時8年。2017年秋,恰好來到留下金庸特殊印記的浙大人文學院,出席“一帶一路與世界華文文學”杭州峰會。會后,與二十多位海外華文作家一同進行文化考察活動。切合其主題,“現(xiàn)代文學大師尋訪”,代表們參觀了紹興魯迅故居,烏鎮(zhèn)茅盾故居,海寧徐志摩故居、金庸舊居等。金庸舊居前,我們擠擠挨挨,排成四行合影。美國、加拿大、捷克、匈牙利、新西蘭、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以及中國北京、廣東、浙江、福建、香港,等等,文友來自五湖四?!L客們經(jīng)歷迥異,職業(yè)有別,但不都是文學的忠實追隨者嗎?不都欽仰金庸先生的文聲和貢獻嗎?那時,金庸尚健在。一年之后,他卻駕鶴遠行了。忖度,那處居所如今有無改為“金庸故居”?“舊居”“故居”,一字之別、一線之隔。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閱盡世間浮沉,金庸先生翩然而去了。留下一手締造的那一片文學天地。同時,也留下人們的無盡懷念。

      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于浙江嘉興海寧,遠近馳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海寧查氏,數(shù)百年來,可謂“官宦世家”“書香門弟”。康熙曾為查氏題贈“澹遠堂”匾額,并賜楹聯(lián)“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shù)人家”……金庸內(nèi)親外戚中,不乏各界俊彥,社會名流。姑父蔣百里,軍事教育家;表姐蔣英,音樂教育家,鋼琴家;表姐夫錢學森,科學家,“中國導彈之父”;表兄徐志摩,詩人,散文家;族兄穆旦(查良錚),詩人,翻譯家;表外甥女瓊瑤,言情小說家……查氏開枝散葉,為華夏文明增光添色。海寧自古為觀潮勝地,蘇東坡盛贊“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宋代詩人潘閬于觀潮詩中寫道:“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睍r代激流中,金庸,這位來自錢江潮畔的作家、報人、時評家,恰似“弄潮兒”,以如椽之筆,抒家國情懷,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出獨特建樹。他歷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委員,為香港回歸的歷史進程殫精竭慮。

      紀念大會的第2天,香港作家聯(lián)會和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明報月刊》《香港文學》《香港作家》聯(lián)合舉辦“我的創(chuàng)作觀”文學講座。一眼望去,會議廳坐無虛席,晚到的只好席地而坐。主講嘉賓中,包括著名詩人鄭愁予、散文家張曉風、小說家施叔青和李昂姐妹。臺灣新銳小說家駱以軍在演講中稱金庸為“神樣的存在”。這些馳名海內(nèi)外的“大咖”,不約而同地,以各自的表達方式,寄寓對金庸先生的深深的敬意。中國文聯(lián)主席、中國作協(xié)主席、小說家鐵凝在發(fā)言中,談及一件往事。20年前,她訪問香港,拜訪了金庸先生。事前,金庸毫不含糊,連夜“做功課”,慎重其事地用心閱讀鐵凝的長篇小說。第二天,他邀請鐵凝一行到家中一起喝下午茶。老人聊起所讀作品,熱情贊許鐵凝的創(chuàng)作才華。于此一斑,顯見對晚輩的關愛之情。此前紀念會上,鐵凝致辭中說:“3天來,世界各地凡有中國人的地方,人們都在深情地追思和緬懷這位杰出的作家?!彼硎荆骸敖鹩闺x去,金庸不朽。金庸先生的作品,他為香港文學的發(fā)展、為內(nèi)地和香港文學交流所做的一切,都將被后人永遠銘記?!?/p>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離開了,但有太多人永遠記住他了。比如馬云,便是堅定不移的粉絲。也是在20年前,據(jù)說他受金庸作品人物虛竹珍瓏棄子的啟發(fā),和另外17個人一同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十八羅漢有十六七個人都是“金粉”,同人們在公司內(nèi)部的ID都以金庸小說人物為名,馬云便自稱“風清揚”。

      臨離香港,心想,金庸先生,真的“就此別過”了。遙望那一灣碧海,那一片青山,又覺得,猶如金庸所言,“偏多熱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悔癡”,紙上遨游,快樂優(yōu)游,真?zhèn)€不枉此生!就這樣,金庸永遠走進了受眾,走進了生活。同時,他也走進了經(jīng)典,走進了永恒。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洛夫印象

      那年初春,友人傳來洛夫先生近照,坐在輪椅上,拄著拐杖。心里頓時涌起不祥之感。記憶中,洛夫先生從未與輪椅、與拐杖為伍。此前,2016年秋,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開幕式。面對約四百名海內(nèi)外作家學者,洛夫先生站立著作了主題發(fā)言《“天涯美學”的意義》(印象里,洛夫先生先是站著講,后來工作人員搬來椅子請他坐下發(fā)言)。這位“米壽”長者,身材魁梧,腰板筆挺,好個氣宇軒昂!“我落在哪里,中國文化就在哪里”,話音剛落,臺下掌聲驟然響起。

      前移十年,2006年5月,經(jīng)過二十多個小時輾轉飛行,洛夫先生專程從加拿大溫哥華來到福州參加“海峽詩會”。抵達時,正巧迎來78歲生日。他毫無倦意,隨即接受記者專訪。次日,在于山公園九日臺音樂廳舉辦“詩之為魔——洛夫詩文朗誦會”,三百多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有的聽眾坐在過道上,或站著,自始至終聽完全場。洛夫先生由衷贊嘆,從來沒聽過這么好的朗誦。后來,他撰文紀行,譽為“我數(shù)十年來所見最佳的詩歌朗誦團隊”。這在洛夫詩歌全集自撰《洛夫創(chuàng)作年譜》以及著名評論家龍彼德所著《洛夫傳奇》得到印證。洛夫稱許這場“盛大”的朗誦會“演出極為精彩”。其實,最精彩的,莫過于洛夫先生登臺朗誦《因為風的緣故》:滿頭銀發(fā),身軀健碩,湖湘口音,神態(tài)肅然,開口,鏗鏘然,入耳,如金石聲。

      洛夫曾兩度遠遷。1949年7月,赴臺灣,“行囊中軍毯一條,馮至及艾青詩集各一冊,報紙發(fā)表之個人作品剪貼一本”。27年后,他移民加拿大,定居溫哥華,算是“第二度”。千禧年伊始,洛夫潛心創(chuàng)作三千行長詩《漂木》,“漂木就是代表我在外漂泊游學的一種心境”?!杜_港文學選刊》旋即選載其中一節(jié),二百多行,刊詩篇幅之長,從未有過。

      海外二十余載,“漂泊”“天涯”“孤獨”成了洛夫作品中頻頻出現(xiàn)的字眼。在此次世華大會主題發(fā)言中,洛夫先生深沉說道:“每到夜深的時候就能感到孤獨,這時反而能體會到人與大自然、個體生命與浩浩宇宙的和諧?!薄肮陋毞炊蔀樽骷以娙说囊环N精神糧食。”洛夫緩緩而言,臺下的我,瞬時仿佛受到重擊,在耳畔久久轟鳴。晚間正巧讀到鐵凝的這段表述,“孤獨是靈魂背對著凡俗的諸種誘惑,與上蒼與萬物的誠摯交流”“孤獨是想象力最豐沛的泉眼”?;赝宸蛳壬膭?chuàng)作生涯和藝術追求,心有戚戚焉!

      2005年夏間,洛夫先生題贈《洛夫小品選》,自序曰《獨立蒼?!?。該書上半為《雪樓小品》,均系洛夫移居溫哥華后所寫,“呈現(xiàn)一份有點寂寞而實寧靜豐美的心境”。洛夫為新居的書房起了“雪樓”的齋名,坦言,這固然由于冬天可以倚窗觀雪,但更暗示文人純凈冷傲,與世無爭的隱逸生活。

      兩年之后,2007年金秋,與時任福建省作協(xié)主席楊少衡、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主任郭平、《故事林》主編汪梅田同行,來到溫哥華,拜訪了洛夫先生。佇立二樓書房,憑窗遠眺,天際線群山蒼茫,此時雪景難覓,倒是三五只小松鼠唧唧啾啾,歡快地在院中白楊樹間竄來竄去。它們哪知這些訪客來自萬里之外,更不知“雪樓”主人竟是華語詩壇巨匠!

      八旬耆宿道白:“今天我處在這極度尷尬而又曖昧的時空中,唯一的好處是我能百分之百地掌控著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而充實這心靈空間的,正是那在我血脈中流轉的中國文化……”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著名作家托瑪斯·曼遠走美國。記者問他,這種際遇是不是一種極大的壓力,他理直氣壯地答道:“我托瑪斯·曼在哪里,德國便在哪里!”洛夫先生在釣魚臺國賓館的一席話,與此異曲而同工。

      洛夫以“純凈冷傲”自況“隱逸生活”。冷傲云云,似乎又并不僅限于此。耳聞一則軼事。某一城、某一回,辦某一活動,邀請洛夫與余光中等多位臺灣知名詩人與會。扯出橫幅,“熱烈歡迎余光中先生一行”。記者見洛夫迎面而來,氣度不凡,趨前問:“您是余光中先生嗎?”洛夫應道:“我是一行!”文友將此引為笑談。實乎?虛乎?不在現(xiàn)場,未能確證。我反倒是信其真。這般“冷傲”,方顯“詩魔”之本真。然而,反觀個人多年體驗,洛夫與大陸文友交往,以誠相待,熱忱友善,這是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

      京城面晤數(shù)月后,接獲洛夫先生來信:

      “際嵐先生你好:

      久未聯(lián)系,時在念中,不知生活近況有何變動?想必一切順利,平安。我與老妻二人在加拿大客居了21年,近期因日趨年邁(我今年已屆90)身體漸趨衰弱,而兒女不在身邊。故決定于今年6月間回流臺灣長住。剛搬來臺北,雖臺灣夏天極熱,但也得忍受。目前正在物色新居,故住址未定,今后貴刊請勿再寄溫哥華,也請暫不寄臺北。今后臺北與福州之距離縮短,希望你與宋瑜先生有空來臺北相敘。貴刊有何重要活動,我也可以應邀來福州一聚。匆此,順祝夏日安康!”

      洛夫

      2017.8.1

      第一感覺是,倦游思鄉(xiāng),葉落歸根。年老體弱,兒女不在身邊,終于“回流”了。信中,娓娓訴說自身近況,住址未定,交代刊物暫不寄送,盼望能于臺北相敘,期待應邀來福州一聚……讀后,一位長者之善意和殷望浸潤心間。期間,繼續(xù)從不同渠道獲悉他的訊息,他還在寫詩,還在揮毫潑墨,還出游,還與文友聚會。感覺“詩魔”依然充滿活力,魔性十足。直到……不祥預感成為嚴酷的事實!

      赴臺、訪閩的期許,已付諸東流……

      翻江倒海般,回想起過往的一幕幕情景。

      洛夫先生曾于2004年撰文描述1990年9月的第一次見面:“……拜訪福建省文聯(lián)時,際嵐兄帶領我們參觀了《臺港文學選刊》的編輯部。際嵐豐神儒雅、認真負責,沉默中透出一股剛毅之氣。二十年來在他實際主持之下,直把這一搭建兩岸三地文學橋梁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不容諱言,這個文學交流的刊物遠比大陸任何一個刊物都有顯著的成效?!睂τ诠P者的那些描述,言過其實,自然愧不敢當,假如當真,那可是不智之至。然而,洛夫先生此番話語,于晚輩的慰勉,于刊物的激勵,溢于言表,點點滴滴在心頭。

      檢視往事,與洛夫先生的交集,有不少年頭了。

      1993年8月,在廬山舉行的第六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聆聽了洛夫先生的《超現(xiàn)實主義的詩與禪》,他聲稱“尋找與發(fā)現(xiàn)‘真我’”,“使個人的生命和天地的生命融為一體”。當即向其約稿。三個月后,“選刊”便推出《洛夫專輯》,詩歌、散文、評論、年譜、圖片等,洋洋灑灑矣。洛夫先生稱道,“這是大陸刊物首次把我的作品較全面地推薦給大陸讀者”。

      1994年,《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10周年,洛夫先生送上賀辭,熱情洋溢地褒獎——

      “敬致《臺港文學選刊》:

      十年,只在一呼一吸之間,而一部人文歷史便如此完成;完成的不僅是一座橋梁的使命,更是一種使海內(nèi)外中國人的,千萬縷情的交融,千萬顆心的凝聚的工作?!?/p>

      1995年6月,筆者隨季仲帶隊的福建文學出版訪問團赴臺參訪。洛夫約了詩友痖弦、張默、管管、陳義芝、杜十三、楊平、許露麟,設宴款待,席間他曾提出一個動議,酒酣耳熱之際,過后彼此可能都忘了。沒曾想,時隔9年,創(chuàng)刊20周年時,舊話重提。那年8月,洛夫先生撰文《我與〈臺港文學選刊〉》致賀。他再次坦誠建議,進一步提升辦刊質(zhì)量,每期或隔期,針對作品,邀請兩岸評論家各抒己見進行評述。他用了“如果”“我想”之類字眼,意見直截了當,而又不強加于人。一位聞名遐邇的大家,竟如此用心,如此謙恭,如斯待友之道!

      繼2006年海峽詩會之后,洛夫又欣然出席了以“詩音書畫筆會”為主題的2011年海峽詩會。詩人書畫展,他的書法作品參展了。詩歌與藝術研討會,他作了精彩發(fā)言。朗誦會,他的詩作被生動演繹,他還應邀上臺發(fā)表感言,“這個朗誦會是一次莊嚴美好的盛宴”“在舞臺上,我們看到的是一首首鮮活的詩”。

      直至此番變故……

      凝視洛夫先生“摘句舊作巨石之變”,惠賜墨寶:

      “鷹隼旋于崖頂

      “大風起于深澤

      “麋鹿追逐落日

      “群山隱于蒼?!?/p>

      追憶前塵往事,百感交集。

      洛夫先生尚有詩句:危崖上蹲有一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鷹。有論者稱之為“王者之鷹”。

      一代“詩魔”,而今如鷹展翅,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八閩歸人”

      余光中印象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刊已屆十年,從早期的青澀到近期的甘美,無論在選材、編排、美工,甚至評論各方面,都有顯然長足的進步,不但令廣大的讀者感到高興,也令臺港兩地的作家感到知音。這十年來,大陸漸趨開放,兩岸也增進交流,其間的變遷,《臺港文學選刊》可謂歷史的見證。這本月刊發(fā)皇于人文鼎盛的福州,也別具風雅的意義。不論大陸評論界“閩派”之說究何所指,八閩文風能揚起這么一本刊物,總令人們刮目相看,并且相信林紓、嚴復、辜鴻銘、謝冰心所以得風氣之先,真可印證“地靈人杰”。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10周年時,余光中先生撰寫了賀詞《十年甘來》。今日讀來,字里行間,仍透出殷殷慰勉之情,讓人不由生發(fā)諸多聯(lián)想。

      1984年9月,《臺港文學選刊》面世。創(chuàng)刊號上即刊載了膾炙人口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余光中的詩作,表達了無數(shù)中國人對兩岸統(tǒng)一的殷切期望。自此,三十多年間,《臺港文學選刊》幾乎不間斷地介紹余光中的一篇篇美文。論篇數(shù),論頻次,在《臺港文學選刊》推介的名家中,他是屈指可數(shù)的。

      《選刊》1993年第1期刊出“余光中專輯”,選載4篇散文、4首詩以及相關作家小傳、評論、側記和照片、手跡。卷首,余光中如是說:“真正的詩人,該知道什么是關心時代,什么只是追隨時尚。真正的詩人,不但需要才氣,更需要膽識,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評的噪音之外,踏踏實實走自己寂寞然而堅定的長途?!?/p>

      數(shù)十載孜孜矻矻,余光中正是這樣,“踏踏實實走自己寂寞然而堅定的長途”。即便在臺島內(nèi)“去中國化”一陣陣喧囂聲中,他依舊義無反顧,盡一己之力,守護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尊嚴和神圣。

      2003年9月10日至9月21日,第二屆海峽詩會,在福州、武夷山、泉州、廈門等地舉行。余光中先生是主嘉賓。海峽詩會主題是原鄉(xiāng)行。此次詩會,可謂好事多磨。原先擬定清明期間舉行。此后,“非典”暴發(fā),行程因之延緩。直至入秋,終于成行?!杜_港文學選刊》為此專門刊發(fā)特輯《余光中近年作品選輯》,選載詩作12首、散文7題,2篇人物特寫及紀實文學,7萬多字,占了全期過半篇幅。余光中稱之為“八閩之行,一嘗半生夙愿”,內(nèi)中多少人生辛酸,多少世事苦澀,多少命運嗟嘆!

      猶如前述,余光中景仰之閩地前賢,林紓,嚴復,辜鴻銘,謝冰心,等等,他一路尋訪,虔誠膜拜。參觀林則徐紀念館,瞻仰林覺民故居,余光中先生一直細細端詳展板,在一代英杰面前肅然起敬,流連忘返。

      中秋之夜,余光中先生登上鼓嶺賞月。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有位特地給余先生送上用榕樹葉子拼成的“根在這里”。不由讓人為之動容!返程上,山路盤旋,銀輝瀉地。生命長途千回百轉,但見涓流入海,倦鳥歸巢。

      這晚,福州融僑錦江新天地文體館,成了鄉(xiāng)情的海洋?!皞髡f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余光中詩文晚會上,上千名詩迷與詩人同聲朗誦《民歌》。歌兮悅兮,能不為之動容!

      榕城歸旅,余光中沉浸于濃濃的同胞骨肉情之中。他由衷表示,第一次來福州參加如此盛大的活動,兩件事感受最深,一是踏上福建后,便感到一股濃厚的鄉(xiāng)情,二是能與這么多的作家、學者聚首,是件很榮幸的事。親情可感,友情可佩,這一切都正如中秋之夜所看到的圓月一樣,是非常圓滿的。

      “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一個人只有當了浪子后,才能明白這一切?!痹谌A僑大學講堂,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余光中先生坦露內(nèi)心情懷。

      此次“海峽詩會”,隨余光中先生返鄉(xiāng)。他所撰專文《八閩歸人——回鄉(xiāng)十日記》,大半篇幅敘寫此行心心念念的“尋根之旅”。一片深情溢于言表。

      當日,自縣城驅車往桃城鎮(zhèn)洋下村?!跋裣x歸草間,魚潛水底”“久蟄的孺慕與鄉(xiāng)情,蠢蠢然似在蠕動”。

      余光中寫道:

      “下面就是你家了!一句話令我全身震顫,心頭一緊。……淚水忽然盈目,忽然,我感到這一帶的隱隱青山,累累果林,都為我顧盼所擁有,相信我只要發(fā)一聲喊,十里內(nèi),枝頭所有的蘆柑都會回應,驟來的富足感一掃經(jīng)年的鄉(xiāng)愁?!?/p>

      返閩數(shù)日,“晚歸的詩翁”興奮不已。研討會,講座,朗誦會,一場又一場;各種媒體采訪,一撥又一撥;題詞,簽名,一次又一次。七十五歲的老人,卻毫無倦意??吹贸?,余光中特開心,頑童般,一路上都在“忙乎”,仿若“永動機”。我和省文聯(lián)副主席章紹同、省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主任郭平、《臺港文學選刊》同事宋瑜、王肅健、張秦婷等,和省文化經(jīng)濟交流中心諸同仁,以及多位學者、作家、記者,一路相伴,幾天下來,余光中先生的熱忱和活力,讓大家深深折服。

      當然,此行也出現(xiàn)一些波折。特別令人難以釋懷的是,下榻永春縣城時,竟鬧出“失蹤事件”。

      那次,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組聞訊專程前來,拍攝余光中專題。一路上,時間檔滿滿當當,訪談擺不上議程。在欄目組一再央求下,只好隨機變通,玩起“躲貓貓”了。數(shù)人“挾持”余光中快閃進入事先尋好的茶藝居。當時,說來慚愧,筆者居然還沒配手機,“靜默時刻”無聲無息,與外界斷了聯(lián)系。這可讓縣里一眾人等急壞了。雖事出有因,迫不得已,但此番動靜太大,憑空惹了一場虛驚,著實驚動當?shù)刂魅?,如今回想起來仍覺歉疚。殊不知,余先生竟是心領神會,“自覺”配合,絲毫不以為忤。后來,《東方之子》播出了專題節(jié)目上下集。

      祭祖日,對同行的記者,余光中卻一反常態(tài),“恕不奉陪”,毫不“配合”。

      遙對先祖,他感到一種“恬靜的倦意”:“一生漂泊,今天至少該落一次錨,測童年有多深吧?”

      邁進祖祠,人群依舊蜂擁尾隨,老人急了,大聲喊:“請大家安靜!讓我靜靜地和我的祖先在一起。這不是游戲的事情!我的一生都在等著這一天!”敬天法祖,唯此為上。他代表父母雙親還愿來了。

      鄉(xiāng)親們早已在祖祠大廳里設置祭臺,上有全豬全羊各一頭以及其他祭品。依照閩南傳統(tǒng)習俗,余光中先生和夫人范我存點燃三炷清香,首先向列祖列宗三鞠躬。接著,余光中高聲誦讀親撰的祭文:

      “裔孫久旅他鄉(xiāng),思祖勿忘,萬里跋涉,特歸梓桑,謁祖省親。虔誠敬備鮮花蔬果,冥金香楮等儀,聊表微忱……”

      隨后,到了祖屋“新坂堂”,余先生又急了,讓人們不要老圍著。一向溫文爾雅的名詩人、名教授,這回,異乎尋常地急迫和執(zhí)拗。

      歲月長河奔涌不息。游子希冀溯流而上,尋覓兒時的記憶。7歲時第一次回家鄉(xiāng),為祖父送葬。68年后重歸故里,別有一番滋味。風塵仆仆,跨海而來,“鄉(xiāng)情怯怯,孺念耿耿”。余光中父親當年赴臺,直到辭世,終究未能再返鄉(xiāng)。余光中莊重表示,回臺后到墳上上香時,會把此行告訴父親。

      原鄉(xiāng)之行,余光中先生情難自抑,顯得格外激動。鄉(xiāng)親們整日圍著他,紛紛請他題字。祖屋的堂號,宗祠的匾額,村里的校名,勸學的嘉勉……來者不拒。次日,到了牛姆林,“余光中文學館”揭牌。余先生欣然留下“詩在如人在”的題詞。

      對于人生,余光中曾作過這樣的耐人尋味的表白:

      “這世界,我來時收到她兩件禮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語文,走時這兩件都要還她。一件已被我用壞,連她自己也認不出來。另一件我越用越好,還她時比領來時更新更活。縱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許會被寬恕,被她欣然認作自己的孩子?!?/p>

      余光中先生長于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兼擅評論和翻譯,加之編輯圖書、雜志,多才多藝,曾被論者譽為“五色彩筆”。他先后出版21部詩集,11部散文集,6部評論集,13部翻譯集。其著作,大陸版本也有數(shù)十種。洋洋大觀。來時,上蒼賜予這件語文禮物,走時,回贈如斯豐盈作品!

      離別時分,余光中戀戀不舍。族親把并蒂的一雙蘆柑,綠油油富于生機,擱到他手里:“把永春的特產(chǎn)水果帶兩只回去吧。”

      余光中感慨系之:“有什么比這對孿生的綠孩子更能夠吮吸故土的乳汁與地氣呢?綠柑盈握,有誰比我更富足呢?”

      先前,在機場迎候余光中先生時,鄉(xiāng)親們?yōu)楸磉_熱忱,預備打出橫幅“熱烈歡迎文學大師……”,我建議他們換種說法,避用“大師”稱謂。褒獎尊長,人們往往喜歡加諸一頂頂桂冠,非如此,似乎不足以顯現(xiàn)敬重和欽仰。其實,未必盡然。有如余光中之題詞,“詩在如人在”。作品的存在,讀者的認可,還有什么比這更能體現(xiàn)作家價值的了?!

      十日“原鄉(xiāng)行”,余光中不止一次告訴人們,他認為,政治的現(xiàn)狀是暫時的,經(jīng)濟是長久的,文化則是永恒的。兩岸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認同。不要為了50年的政治而拋棄5000年的文化。

      吮吸故士的乳汁與地氣,讓這位“八閩歸人”倍感富足,快慰異常。

      如今,一年又一年,每屆時令,如約而至般,隱隱青山,累累果林,喜盈盈地迎來豐收的節(jié)日。永春蘆柑熟了,一批批上市,黃橙橙的?!霸娢獭眳s再也品嘗不到它的脆嫩香甜了。然而,那些遺存于世的詩文,卻是恒久的。

      (責任編輯:李雪)

      楊際嵐 平潭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編審(二級專技),1978年在《福建文藝》《福建文學》工作,1984年參與創(chuàng)辦《臺港文學選刊》,歷任福建省作協(xié)副主席、《臺港文學選刊》主編、福建省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會長等,現(xiàn)為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監(jiān)事長,《兩岸視點》編輯總監(jiān)、《海峽鄉(xiāng)村》編輯顧問。散文隨筆、雜文、紀實文學、文藝評論等時見報章、雜志,并著編出版作品集多種。長期致力于促進海峽兩岸和海內(nèi)外文化交流。

      猜你喜歡
      臺港洛夫余光中
      尋李白(節(jié)選)
      世界著名小鎮(zhèn)克魯姆洛夫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6:28
      全球的孩子們,早上好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鄉(xiāng)愁”不老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臺港文學選刊》2017年總目錄
      臺港及海外小說近作選展
      臺港文摘
      祝您健康(1988年5期)1988-12-30 06:51:36
      臺港文摘
      祝您健康(1988年4期)1988-12-30 06:51:32
      东丰县| 杨浦区| 泸定县| 额济纳旗| 岑溪市| 泽库县| 商都县| 沂源县| 和林格尔县| 郸城县| 平阴县| 塔城市| 天台县| 通州市| 原平市| 禹城市| 侯马市| 江山市| 玉屏| 浦东新区| 喀喇| 启东市| 乡城县| 泾阳县| 蓝田县| 合作市| 巴林右旗| 新巴尔虎右旗| 额尔古纳市| 延庆县| 鄱阳县| 郸城县| 东海县| 榕江县| 定安县| 思南县| 马龙县| 荣成市| 曲周县| 太谷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