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1)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p>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1.用自己的話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2.這個故事的起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請你再寫出四則寓言故事的名稱。
4.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段落(2)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1.解釋“度”的含義。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寧信度
2.翻譯句子。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3.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哪些人?
段落(3)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后,搖著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下來,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將被活活地壓死,這樣的話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都為這個問題發(fā)愁,朋友們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老兄!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怎么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fā)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
可是,無論別人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dān)憂。
1.解釋詞語的意思。
①莫名其妙:
②自言自語: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換一種說法,使意思保持不變。
3.“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煩惱?!边@句話中的“這個問題”是什么?
段落(4)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時把腿摔壞了,它請毛驢把它背回家。毛驢向老山羊要十斤山芋作報酬,老山羊沒有那么多山芋,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過了一會兒,老山羊騎在牛大哥背上緩緩而來。毛驢看見了,上前問道:“牛大哥,它出多少山芋請你背它?”
“千斤!”
毛驢冷笑道:“十斤還不干呢,千斤?你別做夢了!”
牛大哥認真地說:“不是我做夢,而是你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誼才重千斤哪!”
毛驢聽了牛大哥的一番話,站在那兒扇了幾下長長的耳朵,垂下頭不好意思地走了。
1.給加點字注音并組詞。
背 ??????????????扇
2.文中“千斤!”這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說的。
3.毛驢聽了牛大哥的話后,“垂下頭不好意思地走了”說明
4.這則寓言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段落(5)
一只蟬在大樹上唱歌。狐貍想吃蟬,便想了這樣一個計策:
它站在大樹前,贊美蟬道:“親愛的蟬,您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歌唱家!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
蟬察覺其中有詐,就摘下一片樹葉扔下來。狐貍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
蟬對狐貍說:“喂,伙計,要是你以為我會下來,那就大錯特錯了。自從我看見狐貍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p>
1.這篇短文講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故事。
2.狐貍設(shè)了怎樣的圈套?(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3.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