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律與睡眠
春季到來,氣溫回暖,草木探出新芽,開啟新一年的生命之旅。
只要稍加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草木的榮枯遵循著某種規(guī)律,用詩句來表達就是“一歲一枯榮”。科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看作生物節(jié)律的一部分。生物節(jié)律常常表現(xiàn)為循環(huán),完成單個循環(huán)所需的時長就是一個周期。
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藍藻,到高度智能化的人類,絕大部分地球生物都有自身節(jié)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上最明顯的就是“睡眠一覺醒”循環(huán),周期大約是1天。
在現(xiàn)代社會來臨之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生活常態(tài),“息”當然包含睡眠。那時,人們不會質疑睡眠的價值,而將“夙興夜寐”“夜夜笙歌”視為不正常狀態(tài)。
走向爰迪生
到了現(xiàn)代,人們對睡眠的態(tài)度變得矛盾起來:一方面,當你被鬧鈴吵醒時,會對睡眠戀戀不舍;另一方面,當你守著電子屏幕玩兒得不亦樂乎時,又會將睡眠拋在腦后。
不止普通人,許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也無法就睡眠問題達成一致:大發(fā)明家愛迪生每晚睡覺從不超過4個小時,睡眠在他眼中就是浪費時間;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忠實的長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10個小時。
在矛盾與糾結中,中國人的睡眠實打實地減少了,《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中國人的睡眠平均時長從2012年的8.5小時縮減到了2021年的7.06小時,減少約1.5小時。
我們在不斷走向愛迪生,可是,睡眠果真是在浪費時間嗎?學者們也對此充滿好奇,他們不斷進行研究,許許多多研究成果已經(jīng)問世,我們可以借此拼湊出睡眠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