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
她就是要肆意妄為、歇斯底里,就是要激起我們的憤怒,就是要用瘋狂的行為來驗證我們是否愛她??炊@些行為的潛臺詞后,我們對女兒有了真正的包容——
一年前,我家發(fā)生“大地震”:我和老公吵架、鬧離婚;13歲的女兒陳晨離家出走、休學、沉迷手機游戲……
眼看好端端的一個家就要分崩離析,我不得不放下自負,和老公一起接受心理咨詢,并開始慢慢改變。最終,我們一家三口安然渡過危機,而我也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
我路過女兒房間,看到女兒睡著了,臉上還有淚痕。我覺得孩子挺可憐,可事后依然緊盯著成績不放
陳晨剛上小學時,乖巧、聽話,和我的關系非常好。那時,我不太看重成績,她考試考六七十分,我都能接受。因為我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要求那么嚴。陳晨也特別喜歡我,總邀請同學來家玩,并自豪地把我介紹給她的同學。更讓我開心的是,她從中等生起步,學習越來越好,到小學高年級,成績已在班里名列前茅。
女兒的表現(xiàn)讓我得意起來,覺得自己能干,會教育孩子。
女兒小升初時,我的心態(tài)有了變化,非常焦慮,怕她考不上好中學,因此不斷督促她好好學習。結果,我倆的關系日漸緊張。
陳晨如愿考上重點中學后,我的焦慮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陳晨平時住校,每周末回家一次。我一見她,就催促她學習。而她剛上初中,還不太適應新環(huán)境,常被老師批評。第一次期中考試,她考了全班第30名,我很生氣:“就這水平?以后怕是連高中都考不上!”
陳晨性格開朗,這次卻被我罵得紅了眼眶。老公趕緊阻止:“快別說了。在我心里,我女兒就是最棒的?!甭牥职诌@么說,陳晨再也繃不住了,“哇”的一聲哭起來。半夜上衛(wèi)生間,我路過女兒房間,看到女兒睡著了,臉上還有淚痕。我覺得孩子挺可憐,可事后依然緊盯著成績不放。
期末考試,陳晨考了全班第37名。女兒的考試排名不進反退,我再次生氣地罵她:“你這樣對得起我嗎?你還能干點啥?”“廢物點心一個!”
陳晨沒有說話。當時,她和班主任的關系也不好,說班主任很討厭。我是老師,自然站在班主任一邊:“老師都是為了你好?!?/p>
幾天后,陳晨在課堂上頂撞班主任,被班主任用教鞭教訓了兩下。此后,她算是恨上班主任了。
現(xiàn)在回頭看,那段時間,班主任在學校扮演了媽媽的角色,而我在家扮演了班主任的角色——我倆“完美”地無縫銜接。陳晨的處境可想而知。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她的學習一天不如一天。
當陳晨的考試成績再創(chuàng)新低時,我和陳晨爸都惱了,我打她耳光,陳晨爸踢她屁股。陳晨不哭不鬧,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我們。她可能沒想到,爸爸媽媽會一起打她。但當時,我們覺得自己打得有理:孩子不好好學習,還屢教不改,不打怎么行?
隨后因新冠疫情,我被封在學校,陳晨爸被封在單位,陳晨獨自在家上網(wǎng)課。我結束封閉后回家,發(fā)現(xiàn)陳晨變了:不交作業(yè),不上網(wǎng)課,整天抱著手機玩游戲。她的房間里亂七八糟,到處是吃外賣留下的餐盒、塑料袋和用過的餐巾紙。我讓她收拾收拾,她還不耐煩。
其實,那時陳晨還在掙扎,作業(yè)也不是完全不寫。
2022年5月初的一天,老師給我打電話,說陳晨又沒交作業(yè)。我氣急了,掐住她的脖子:“你咋不去死呢?!”陳晨看著我,眼里噴出怒火:“媽媽,你神經了?有話好好說不行嗎?”她用力掙脫后,跑回自己房間,“砰”的一聲把房門關得山響。
之前,陳晨看我有時歇斯底里,但覺得我還能改,所以生氣歸生氣,對我并沒有失望。但從那天起,她對我徹底失望了。
而那段時間,我和老公的關系也不好。我比較強勢,和老公爭吵不斷、砸東西、鬧離婚。陳晨哭著給她姥姥打電話:“他們要離就離,我誰也不跟!”
她第一次來月經。我知道后,趕緊給她買來內褲和衛(wèi)生巾。她不但不用,還故意把經血抹在胳膊上、臉上
一個星期后,陳晨拖著行李箱,離家出走了。那天中午,班主任給我打電話,問陳晨為什么沒來上學。我這才知道女兒沒去學校,立馬慌了,趕緊通知老公。最后,老公在火車站找到女兒。因為沒有身份證,她沒法買票。一見爸爸,她就哭了,說想去姥姥家待一段時間。老公心疼女兒,開車把她送去了,而我則去學校幫女兒請了長假。
陳晨在姥姥家晝夜顛倒地玩手機游戲,不出門、不洗漱、不交流。姥姥把飯送到她房間門口,趁她來拿飯,勸了勸她。結果,她對姥姥翻白眼:“你管我呢!”姥姥無奈,給我打電話。
我和老公放下前嫌,一起趕到孩子的姥姥家。
我們到時天已黑了,陳晨還沒吃晚飯,正和網(wǎng)友聊天。她一見我們,就說:“滾!”我說:“我們給你買了睡衣和蛋糕,你換件衣服,再吃點蛋糕吧?!彼阉氯映鰜恚粝铝说案?。隨后幾天,她第一次來月經。我知道后,趕緊給她買來內褲和衛(wèi)生巾。她不但不用,還故意把經血抹在胳膊上、臉上。
一切都糟透了。我極力壓住怒火,不和陳晨發(fā)生正面沖突,然后一天三頓給她做飯、送飯。她還是不理我,我也不說什么,生活作息,一切由她。
一個星期后,我再進她房間,她不說“滾”了。于是,我試探性地碰碰她的胳膊,她還是會躲。之后,我們收養(yǎng)了一條狗,她很喜歡,總和那條狗玩。
這樣又過了十幾天,她開始和爸爸說話,有時也和我說話,但就是不叫“爸爸、媽媽”。
轉眼到了月底,一天晚上,我和老公出去散步,陳晨打電話問我們在哪兒,然后帶著狗來找我們。我們一家三口躺在麥場上,用手機拍月亮。
當時,我以為我們和女兒的關系終于緩和了。沒想到,她還是罵人,還是不叫“爸爸、媽媽”。
那時,我和老公已經接受了近十次的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分析,孩子的心結有兩個:一是父母鬧離婚,二是父母只關心她的考試成績。
整個6月和7月,進展都不大,陳晨還是說臟話、打游戲,好在能和我們聊天了。
她喜歡看偵探小說,看后對我說,主人公是活不下去才殺人的,所以要有仁愛之心,不要把人逼急了。聽后,我暗暗吃驚,對女兒更有耐心,盡量不招惹她,免得她走極端。
周末,陳晨和我從晚上11點聊到早晨5點。天快亮時,我實在熬不住了,迷迷糊糊中聽見她說:“媽媽,對不起,我好愛你?!?/p>
8月,我們回到自己家。我讓陳晨自己安排學習、娛樂時間,母女關系有所緩和。
一天,陳晨說想聽小豬豬的故事。小豬豬的故事,是她小時候我用她做主人公隨口編的。已經13歲的她聽這么幼稚的故事,想必是在尋找小時候聽媽媽講故事的溫馨感吧。帶著對女兒的理解,我盡量滿足她。
周末,陳晨和我從晚上11點聊到早晨5點。天快亮時,我實在熬不住了,迷迷糊糊中聽見她說:“媽媽,對不起,我好愛你。”
從那以后,陳晨特別喜歡和我聊天,看的書、聽的歌、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和明星,都和我說。她還說:“媽媽,以后我不說臟話了,我要改變?!蔽液荛_心,再次確信女兒是個好孩子。
9月,新學期開始,陳晨回到學校。新班主任對她不錯,但問題很快又來了。
休學幾個月,陳晨落下很多功課,上課聽不懂,作業(yè)不會做,每周還要應付考試,每天學到半夜,效果卻不理想。這種情況下,她又開始發(fā)脾氣、罵人、玩游戲。我看在眼里,卻忍住沒說。
期中考試,陳晨考了個倒數(shù)第一。我去學校和班主任溝通,班主任建議,孩子有學習的意愿,可以找老師一對一補補課。我回去和陳晨說,她想了想,同意了。
整個冬天,每天早上5點多,我們就出門,坐公交車去不同的老師家補課。補完課,再去上學。很辛苦,陳晨有時會鬧情緒,但最終堅持了下來。期末考試,她從全班成績倒數(shù)第一進步到全班第33名。此后,她真的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臟話。
如今,陳晨恢復了以往的活潑開朗。有時我們還會吵架,但吵完就完了。有時,她還會哄我:“還生氣呢?”家里其樂融融,我有一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我視若珍寶的女兒又回來了。
親子關系不是一兩天被破壞的,也不是一兩天能修復的。父母必須接受孩子的情緒,讓她確認—無論她多么糟糕,父母都愛她
這場家庭危機化解后,我感慨良多:
1. 夫妻關系是第一位的。
經過這次危機,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老公的優(yōu)點。如今,我們早已不提離婚的事了,且感情越來越好??吹礁改赶鄲?,女兒也會更加安心。
我以前較強勢,家里大小事情都自己說了算?,F(xiàn)在我才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定要爸爸出來主持大局,而媽媽最好在情感上滋養(yǎng)孩子。父母要利用各自優(yōu)勢,互相補位,這樣家庭教育才完整。
2. 父母要禁得住孩子的考驗。
對我們來說,最難的一段是在陳晨姥姥家。那時陳晨像變了一個人:以前有多干凈,那時就有多邋遢;以前有多懂事,那時就有多叛逆。她不喊“爸爸、媽媽”,卻把“滾”字掛在嘴邊,還把經血亂涂,簡直要把我們逼瘋。好在通過心理咨詢,我們看懂了這些行為的潛臺詞:她就是要肆意妄為、歇斯底里,就是要激起我們的憤怒,就是要用瘋狂的行為來驗證我們是否愛她。得知這一點后,我們對女兒有了真正的包容—不管你怎么鬧,我們都向你敞開懷抱。
這樣,陳晨的叛逆一點點瓦解,開始接受我們,只是情緒仍不穩(wěn)定。她看到了爸媽的改變,但不敢確定。她怕自己變好后,爸媽故態(tài)復萌,于是她會試探,而我們穩(wěn)穩(wěn)地接住了—那次徹夜長談后,她終于確定爸媽是愛她的。
親子關系不是一兩天被破壞的,也不是一兩天能修復的。父母必須接受孩子的情緒,讓她確認—無論她多么糟糕,父母都愛她。這是修復親子關系的關鍵。
3. 明白了什么才是對孩子好。
經過這次波折,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對孩子好。
陳晨上小學時,我對她好,卻沒有“看見”她—我把自認為好的給她,而她身上一旦有我不認可的,我就想去糾正。我只“看到”自己,沒有“看到”女兒,所以女兒認為爸媽眼里只有學習,沒有她。
現(xiàn)在,我對陳晨的好是真正“看見”了她—我開始理解她、接納她。一天,陳晨問我:“媽媽,你能接受同性戀嗎?如果將來我不交男朋友卻交女朋友,可以嗎?”我笑著說:“可以啊,那我就有兩件小棉襖了?!标惓科财沧欤骸澳沁€是算了?!蔽颐念^:“我會尊重你的選擇。”
當我真正接納她,同時往積極的方向引導她,讓她看到自己的可貴,我們的關系更加融洽,而她也更愿意對我傾訴了。
(文中人物為化名)
【編輯:楊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