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約1/5的兒童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壓力。因此,聯(lián)邦政府通過了3個法律以規(guī)范心理健康的保險范圍,包括1996年的《心理健康平等法案》、2008年的《心理健康與成癮平等法案》及2010年的《平價醫(yī)療法案》。
校內保健中心是美國所有學校必設的初級保健診所,其職能之一就有心理健康篩查。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貧困學齡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就是社會關注重點。近幾年,隨著新冠疫情蔓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學校也加強了學生心理調查,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會由專門心理輔導師與學生溝通。如果學生自己意識到需要心理咨詢,可通過匿名方式給心理輔導師寫信,心理輔導師則保證對咨詢內容保密。
一些州以學校為中心擴大心理健康服務。例如,明尼蘇達州通過心理健康創(chuàng)新資助計劃,為與學校相關的心理健康服務、青少年心理健康篩查和嚴重情緒障礙青少年服務撥款;愛達荷州要求心理健康計劃為少年拘留所的臨床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資金。
在美國,專業(yè)心理輔導師資源的短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內心理保健的效果。為此,很多學校為所有老師開設了心理學專業(yè)課程,讓更多老師掌握相關知識,這樣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