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積極心理品質是在受教育過程中產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中學時期是學生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期,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復雜性更容易讓學生感覺到困難,挫傷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心理品質;人文課堂;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學科德育專項課題“基于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初中數學人文課堂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DY2020084).
作者簡介:張玉萍(1979—),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
新的課程理念指出數學學科的價值不僅在于使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更在于使學生具備更好的數學素養(yǎng). 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體會數學的本質,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領會數學的精髓,以此豐富學生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增強獲得感和成就感. 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在于教師要創(chuàng)設人文課堂,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立足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數學課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何謂人文課堂
人文課堂不僅著眼于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立足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學. 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和生活經驗,學習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人文精神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意識有所增強,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制定合適的規(guī)劃和目標,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學生處于聽講和被動接受的地位,不能真正有效參與到課堂中去,在課堂上學生不能參與討論,抑制了主動質疑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長此以往會厭倦學習. 教師負責講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真正掌握的情況.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挖掘知識內涵,停留在表面知識的講解上,學生不能建構有效的知識體系,無法理解知識的本質,從而不能游刃有余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以人文素養(yǎng)建構課堂,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為抓手,結合幽默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規(guī)范的學習行為,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在愉快、輕松和活躍的環(huán)境中開展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人文課堂的建構中,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產生有效的思維活動,心理上生成認同感,從而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建構數學人文課堂的教學策略
基于數學課堂上滲透人文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下面結合具體的案例談一談教學中的體會,與各位同行共同交流,以提高教學質量.
1.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彰顯人文魅力
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隨處都可以見到數學元素. 如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計算日常在各領域的消費比例,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計算一定路程需要花費的時間,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計算事情發(fā)生的概率,等等. 教學中教師只有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才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數學知識的學習最終回到生活中去,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從而養(yǎng)成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眼光觀察問題的習慣. 因此,教師要利用生活元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人文精神,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1].
案例1? 初步認識幾何圖形
學生初步認識幾何圖形時,往往難以區(qū)分其和平面圖形,也缺乏相關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組合體的三視圖進行教學,也可以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中尋找切入點.
師:大家都學過《題西林壁》這首詩吧?
生1:是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很好,看來大家都記得,那么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的山峰橫看豎看、遠看近看都是不同的,這是為什么呢?
生2:這是角度不同.
師:是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樣子不同,這就是立體圖形的特點,大家可能還沒有直觀印象,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教具來直觀觀察一下. (教師利用積木搭建了如圖1所示的立體圖)
師: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個立體圖,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立體圖形的魅力. 我們現(xiàn)在一起數一數這個圖形是由多少塊積木搭建而成的.
……
教學中教師利用教具如積木可以讓學生具象觀察事物,使抽象的立體圖形能夠直觀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筑牢基礎,強化印象.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一起觀察和數積木的數量,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xiàn),由被動地聽講到主動地學習,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彰顯出人文課堂的魅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搭建平臺,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能夠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2. 滲透數學發(fā)展史,體現(xiàn)人文精神
數學的發(fā)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在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許多數學家孜孜以求,不斷鉆研,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數學資料,也記載了許多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引領著數學的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數學故事,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適時地融入數學史和數學文化,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傳承發(fā)展,領會人文精神.
案例2?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知識在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經典的例題,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著眼于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判定進行講授,那么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教師不妨結合數學史中的經典習題進行講授,讓學生感受研究歷史名題的樂趣,同時收獲自信,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
如研究經典名題“泰勒斯計算輪船到海岸之間的距離”,計算原理如圖2所示.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們不妨來看一道經典的例題——計算輪船到海岸之間的距離.
(學生陷入思考,表示出一定的困難)
師:看來同學們遇到了一點障礙,其實有一個著名的數學家泰勒斯對這道題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了解析,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如圖2所示,線段EF表示可以原地轉動的豎桿,與地面垂直,在點A處連接了一個橫桿,這個橫桿能夠繞點A旋轉到任意位置,現(xiàn)在將橫桿指向點B. 那么如何確定船到海岸的距離呢?
生3:我們可以轉動豎桿,將橫桿指向的點B即船的位置轉動到海岸一點C,則DC=BD,由此就可以求出船到海岸線之間的距離了.
師:非常好,這道題就是應用全等三角形知識的經典名題.
數學史中承載著數學知識的發(fā)展歷程,從數學故事中汲取營養(yǎng),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和熟悉感,感受數學知識的發(fā)展和數學生命的延續(xù). 學生在研究數學名題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學習信心,點燃研究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汲取人文精神的營養(yǎng).
3. 鼓勵交流合作,營造人文環(huán)境
學習的過程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過程,在相互合作中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尋找問題解決的最佳路徑. 當今時代的發(fā)展,更需要學生具備合作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促進自身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自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 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作合作學習的空間和平臺,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相互合作,能力互補,營造人文環(huán)境[2].
案例3? 初步認識概率
師:下面請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解決以下概率問題.
將五個標有數字1,2,3,4,5的小球放到同一個盒子里,這五個小球的大小和形狀都沒有區(qū)別,請問從這些小球中任意抽出兩個,所標數值的和大于5的概率是多少?
(小組合作完成)
生4:我們小組是通過列舉法解決的,把可能抽出的球羅列出來,再將這些球所標的數值和計算出來,經過一一求和計算得出概率.
生5:我們采用的也是列舉法,但我們是通過“坐標法”逐一列舉的,如(1,2),(1,3),….
生6:我們小組采用的是填表格的方法列舉的.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論使用了哪種方法,都積極參與,相互合作.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積極評價,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 一方面,教師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思維過程進行及時評價和點撥,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轉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完全把控課堂的教學方式,使教師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引路人.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不斷反思,完善思維過程,實現(xiàn)長期發(fā)展.
4. 積極展示分享,體現(xiàn)人文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積極評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主動和積極地投入學習,而消極負面的評價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受到影響. 因此,面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教師要及時關注并給予鼓勵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成就感,提升學習信心,保持學習動力.
案例4? 軸對稱
師:大家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嗎?(展示與軸對稱有關的建筑和裝飾品)
生6:這些建筑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可以完全重合,這就是軸對稱.
師:很好,大家還能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嗎?
……
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許多以“軸對稱”為原理設計的建筑和裝飾品等,但是學生對其中的原理并不清楚,也不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常常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 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應該如何糾正學生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呢?初中生的情感細膩,自尊意識較強,如果教師直接加以批評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意評價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發(fā)揮好評價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體現(xiàn)課堂的人文性. 同時教師要進行評價任務設計,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評價活動,幫助學生客觀地看待和審視自己,讓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體會學習,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實現(xiàn)共同成長.
5. 采取個性化輔導,體現(xiàn)人文關懷
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心理和生理也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青春時期,容易在學習上出現(xiàn)心理問題.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心理變化,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展開個性輔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體現(xiàn)人文關懷.
案例5?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教學內容是數學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只有靈活掌握知識才能游刃有余地解決相關問題. 教師可以采用集中講解加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引導學生進行勾股定理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驗證勾股定理的正確性,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突破重難點知識.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課堂巡視,關注出現(xiàn)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 同時,教師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進行有效溝通,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橋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增強學習的獲得感,激發(fā)學習的斗志[3].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要不斷增強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元素,搭建人文教育與數學知識之間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在提升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備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曾建勇. 初中數學人文課堂漫談[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1(12):10-12.
[2]楊??? 例談初中教學人文課堂的構建與實施[J]. 數學教學通訊.2018(10):20-21.
[3]李小俊. 數學文化視野下創(chuàng)設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策略[J]. 考試(教研版).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