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先秦楚辭和《山海經(jīng)》對雷神的書寫*

      2023-04-15 06:33:29李炳海
      跨世紀 2023年1期
      關鍵詞:招魂神游中土

      李炳海

      雷神崇拜是世界古代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中華民族同樣如此?!冻o·招魂》(以下簡稱《招魂》)提到雷淵,《離騷》《遠游》抒情主人公的神游,都有雷神伴隨的情節(jié)。除此之外,作為中國古代早期文獻的《山海經(jīng)》《韓詩外傳》,也有記載雷神的條目。那么,楚文化系統(tǒng)中的雷神有何特點?它與中土早期文獻記載的雷神有哪些異同?對于這些問題,似乎還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尚存可以拓展的學術空間。

      一、雷淵與蒲昌海

      《招魂》第一個板塊渲染四方及天上、地下的惡劣環(huán)境,其中對西方所做的敘述如下:

      魂兮歸來!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淵,靡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脫,其外曠宇些。赤蟻若象,玄蜂若壺些。五谷不生,叢菅是食些。其土爛人,求水無所得些。彷徨無所倚,廣大無極些。歸來歸來,恐自遺賊些。[1]200

      這個段落共17 句,其中提到西方之地的一系列物類事項,而以雷淵最為令人關注。對此,古今注家已有多種解說,而以湯炳正等學者的論述最有價值,現(xiàn)抄錄如下:

      雷淵,神話地名。或謂即今新疆蒲昌海。于闐河至此,潛流入地,水旋之聲如雷,鳥飛其上,輒為氣流卷入淵中。此云“旋入雷淵”,即所謂人被旋入其中。參見《水經(jīng)·河水》。[2]

      這是把雷淵認定為蒲昌海,亦即新疆境內(nèi)的羅布泊。關于蒲昌海,《漢書·西域傳》有如下記載:

      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合。東注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關、陽關三百余里,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于積石,為中國河云。[3]3871

      班固認為黃河有兩個源頭,一個發(fā)源于蔥嶺的葉爾羌河,另一個發(fā)源于南山的于闐河。這兩條河流匯合之后即后代所稱的塔里木河,注入蒲昌海,又稱鹽澤。蒲昌海在漢代的水域面積方圓三百里。令人奇怪的是,它雖然接納眾多水系,注入其中的水量很大,可是,整個湖面卻呈現(xiàn)恒定狀態(tài),即所謂的“亭居”。無論冬季還是夏季,湖內(nèi)的蓄水保持穩(wěn)定,不發(fā)生變化。這就引發(fā)人們的猜想,認為蒲昌海所接納的水潛行地下,到積石山而與地上的黃河相銜接,是黃河的源頭。班固所處的時代,陸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開通,他對蒲昌海所做的記載基本是客觀敘述,具有歷史的真實性。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對蒲昌海有如下記載:

      故蒲昌亦有鹽澤之稱也?!瓘V輪三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減。其中洄湍電轉(zhuǎn),為隱淪之脈。當其澴流之上,飛禽奮翮于霄中者,無不墜于淵波矣。即河水之所潛而出于積石也。[4]21

      酈道元對蒲昌海所做的敘述,一方面借鑒了《漢書·西域傳》的相關記載,另一方面吸納了關于蒲昌海的民間傳說,對它“洄湍電轉(zhuǎn)”的水勢大加渲染。在先民的想象中,既然蒲昌海潛行地下,那么在下泄過程中它必然出現(xiàn)巨大的漩渦。至于說漩渦所產(chǎn)生的吸力能夠使高空的飛鳥墜落水中,則是夸張之辭。酈道元對蒲昌海所做的記載,保留了古代的傳說?!墩谢辍穼诇Y所做的渲染,當是取自這方面的傳說,帶有神奇的色彩,雷淵確實是以蒲昌海為原型。

      既然稱為雷淵,必然是雷神所居之處。在中國古代早期神話傳說中,雷神是龍行,先秦兩漢許多文獻都有這方面的記載,不再贅述。無獨有偶,傳說雷淵所在的蒲昌海一帶確實存在以龍相稱的名物?!稘h書·西域傳》有如下記載:“然樓蘭國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保?]3878這里敘述了樓蘭國在陸上絲綢之路所處的位置。樓蘭故地在今新疆若羌一帶,白龍堆在蒲昌海東部,與樓蘭國相鄰,蒲昌海與白龍堆接壤。《漢書·匈奴傳》提到白龍堆,顏師古注引孟康如下說法:“龍堆形如土龍身,無頭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余,皆東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保?]3817這是把土堆的形狀說成龍形,投射出龍崇拜的影子?!端?jīng)注》卷二還有如下記載:

      龍城,故姜賴之虛,胡之大國也。蒲昌海溢,蕩覆其國,城址尚存而至大。晨發(fā)西門,暮達東門。澮其岸崖,余溜風吹,稍成龍形,西面向海,因名龍城。[4]20-21

      龍城位于蒲昌海東北。蒲昌海泛濫,龍城被沖毀,只剩城墻地基。文中用那里的水勢附會龍城之名的由來,其實,稱該地為龍城,是因為那里與蒲昌海相鄰的緣故。

      白龍堆、龍城均與蒲昌海接壤,其名稱都有龍字。傳說中的雷神龍形,由這兩個地名也可證明,蒲昌海確實是神話中的雷淵。

      《招魂》所記載的雷淵,是把它置于沙漠的背景之下加以書寫的。先是稱“西方之害,流沙千里”,然后提到雷淵。從蒲昌海所處的地理位置考察,它確實與沙漠為鄰,它的東南是庫姆塔格沙漠,西部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部邊緣?!墩谢辍钒牙诇Y,亦即蒲昌海置于沙漠背景下加以敘述,合乎那里地理形態(tài)的實際情況。

      《招魂》又稱雷淵一帶“其土爛人”,王逸注:“言西方之土,溫暑而熱,燋爛人肉?!保?]200從蒲昌海附近當時的地理形態(tài)考察,這里所說的“其土爛人”,不是指地面溫度過高,而是沼澤地容易使人沉陷其中?!端?jīng)注》卷二對于蒲昌海泛濫之后的景象有如下敘述:

      地廣千里,皆為鹽而剛也。行人所徑,畜產(chǎn)皆布氈臥之。掘發(fā)其下,有大鹽方如巨枕,以次相累,類霧起云浮。寡見星日,少禽多鬼怪。[4]21

      蒲昌海溢出之后,泛濫區(qū)形成地域廣闊的沼澤。人和牲畜如果經(jīng)過那里,要在地面鋪上氈子,在氈子上臥倒前行,否則,就會沉陷于沼澤之中,身體就會腐爛,這就是《招魂》所說的“其土爛人”。

      《招魂》還提到雷淵一帶“赤蟻若象,玄蜂若壺”,那里的螞蟻和蜜蜂都形體碩大,這也是以蒲昌海泛濫之后所形成的沼澤為背景。在沼澤地帶,野獸無法生存,飛鳥也很稀少,正如《水經(jīng)注》所說的“寡禽”。然而,這種自然生態(tài)卻是蟲類的宜居家園。螞蟻是爬蟲,蜜蜂是飛蟲,它們在沼澤地帶能夠大量繁衍,并且形體大于常見的同類之蟲?!墩谢辍返拿鑼戨m帶有夸張性,但確是以濕地生態(tài)適于蟲類繁衍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并非虛構(gòu)。

      《招魂》還對雷淵一帶有如下敘述:“五谷不生,叢菅是食些?!蓖跻葑ⅲ骸拜眩┮病!保?]200《招魂》的這段敘事,也是以蒲昌海泛濫所形成的沼澤地為背景,沼澤多為鹽堿地,不能種植農(nóng)作物,卻適于菅草類植物生長。古樓蘭國位于蒲昌海西南,境內(nèi)沙漠濕地參半,《漢書·西域傳》對這個邦國有如下記載:“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旁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保?]3876文中所說的沙,指沙漠。鹵,指鹽堿地。這是一個以畜牧為主的邦國,鹽堿地生長的葭葦、白草可以充當牲畜的飼料。由此推斷,蒲昌海泛濫所形成的鹽堿地,生長的也是這類植物,其中包括菅草。

      綜上所述,《招魂》所記載的雷淵,確實是以蒲昌海的傳說為原型。把雷淵的地點,鎖定在蒲昌海,不僅可以對雷淵形態(tài)的由來作出合理的解釋,而且與雷淵地區(qū)相鄰的各種風物,也能在蒲昌海一帶的自然生態(tài)中找到根據(jù)。上述事實表明,遠在陸上絲綢之路開通之前的戰(zhàn)國中后期,有關蒲昌海的一系列信息已經(jīng)傳入楚地,成為《招魂》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招魂》對雷淵所在地進行的書寫,不僅有很高的文學成就,而且還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二、雷澤與雷淵

      《招魂》提到雷淵,洪興祖補注:“《山海經(jīng)》云:‘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保?]200洪興祖所引《山海經(jīng)》之文見于《海內(nèi)東經(jīng)》,具體條目如下:“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惫弊ⅲ骸敖癯申栍袌蜈l`臺。雷澤在北也?!保?]382成陽,漢代縣名,其地在今山東菏澤東北,郭璞認為《海內(nèi)東經(jīng)》所記載的雷澤位于該地。吳承志稱:“雷澤即震澤?!稘h志》具區(qū)澤在會稽郡吳西,揚州藪,古文以為震澤。震澤在吳西,可證?!保?]382吳氏所說的《漢志》指《漢書·地理志》。他根據(jù)《海內(nèi)東經(jīng)》關于雷澤在吳國西的記載,斷定雷澤就是具區(qū)澤、震澤。吳氏的結(jié)論在當代得到普遍認可,袁珂先生稱:“此《海內(nèi)東經(jīng)》‘在吳國西’之雷澤,卻當是震澤,即太湖?!保?]382雷澤指的是太湖,幾乎已成定論。

      單從雷澤在吳西的記載而判定所指地域是太湖,似乎合乎情理。可是,如果從《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的條目編排考察,又使人對這個結(jié)論產(chǎn)生懷疑。排在雷澤前邊的三個條目依次如下:

      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在昆侖虛東南。一曰海內(nèi)之郡,不為郡縣,在流沙中。

      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

      西胡有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侖虛東南。昆侖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5]379-381

      這三個條目所涉地域,是以流沙和昆侖虛作為空間定位的坐標。而流沙又與昆侖之虛相鄰?!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保?]466既然如此,就可以把昆侖山、流沙作為考察相關地域的參照系?!皣诹魃惩庹摺保唧w可考的有大夏,位于今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流域;有大月氏,在大夏北,蔥嶺以西。顯然,這里所說的流沙,指的應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至于后邊條目提到的白玉山、蒼梧都在流沙西,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邊緣。昆侖虛東南,其地在今新疆和田一帶。顯然,《海內(nèi)東經(jīng)》上述兩個條目,是按照自西向東的順序依次推移。有關雷澤的條目列在白玉山之后,其所處方位更加靠東,應是在今昆侖山以北地區(qū)。總之,《海內(nèi)東經(jīng)》的條目編排表明,雷澤對于中土而言處于遙遠的西部地區(qū),與流沙,即塔克拉瑪干沙漠相鄰。否則不會把它置于與流沙相關地域系列的末尾,即流沙的東部邊緣,而這正是蒲昌海所處的空間方位?!逗?nèi)東經(jīng)》雷澤以下的條目,所涉地域均在東部及東南沿海,已與西域無關。因此,雷澤條目成為流沙系列地域的末端。

      從《海內(nèi)東經(jīng)》的條目編排考察,雷澤的位置應在西域,即流沙東部邊緣的蒲昌海,雷澤不在中土。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理解雷澤“在吳西”之語。這里所用的吳字,不是取其常用意義,不是指吳地,而是用它的特殊義項?!斗窖浴肪硎骸皡?,大也?!比A學誠先生匯證:

      吳:戴震《方言疏證》:“《周頌》:‘不吳不敖?!珎鳎骸畢牵瑖W也?!墩f文》:‘吳,大也。’”……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第二十二《春秋名字解詁上》“附周王子虞字子于”條,“虞、吳古字相通。《方言》:‘吳,大也?!衷唬骸?,大也。’”[6]892-893

      吳有“大”之義,其本義是高聲說話、喧嘩,故引申出表示“大”之義。吳西,亦即“大西”。關于“大西”的具體含義,可用《詩經(jīng)》的“大東”之稱加以印證?!缎⊙拧ご髺|》:“小東大東,杼柚其室?!被葜芴璺Q:

      “小東大東”,言東國之遠近也?!遏旐灐贰八旎拇髺|”,箋:“大東,極東也?!薄砸浴按髺|”為“極東”。遠言“大”,則近言“小”,可知矣。[7]

      《詩經(jīng)》中的大東,指的是遙遠的東方,是以中土為本位而給出的名稱。另外,對于西域邦國,中土文獻對它們的稱呼也往往冠以大字,用以表示與中土距離的遙遠。夏本指中土西部地區(qū),大夏則是指位于阿姆河流域的中亞邦國,意謂處在比中土西部更加遙遠的西方。月氏族本來生活在中土祁連山一帶,西遷之后則稱為大月氏。秦本中土邦國,處于西部,而遠在西方的古羅馬帝國,則以大秦稱之。吳有表示大之義,“在吳西”,意謂位于大西,亦即遙遠的西域。雷澤指蒲昌海,亦即羅布泊,相對于中土而言,它確實處于遙遠的西部地區(qū)。稱雷澤在吳西,這條記載也可證明雷澤位于西域,而不是在中土,解讀的關鍵在于把握“吳”字的特殊用法,而不能用它的常見意義加以理解。

      《海內(nèi)東經(jīng)》所記載的吳西,指西域鄰近流沙的地區(qū),先秦其他文獻也有類似案例?!秶Z·齊語》敘述齊桓公稱霸的業(yè)績時寫道:“懸東束馬,逾太行與辟耳之拘夏,西服流沙,西吳?!保?]這里是流沙與西吳連言,兩地相鄰。所謂的西吳,也就是《海內(nèi)東經(jīng)》記載的吳西。吳西指遙遠的西方,西吳則指西部遙遠的地方。兩者表達的意義相同,只是詞序相反而已。《管子·小匡》記載齊桓公率兵遠征,“西至流沙、西虞”[9]425。西虞,亦即《齊語》所說的西吳?!坝荨弊?,構(gòu)形從吳,亦有表示大之義。由此可見,把西域與流沙相鄰的地域稱為吳西、西吳,是戰(zhàn)國文獻反復采用的書寫方式,《海內(nèi)東經(jīng)》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吳有表示大之義,楚辭中可以見到這種用法?!毒鸥琛鴼憽肥拙涫恰安賲歉曩馀住保练蛳壬Wⅲ?/p>

      吳戈,當從一本作吾科,或吳科。吳科,即吳魁也。《廣雅·釋器》:“《方言》:‘吳,大也?!秴钦Z》:‘奉文犀之渠?!f昭注云:‘渠,楯也。’渠與魁一聲之轉(zhuǎn),故盾謂之渠,亦謂之魁。[10]

      照此說法,吳戈指吳科,系大盾,吳字表示大之義。對于《國殤》這句詩,清人錢繹所做的辨析更為深入:

      “吾”與“吳”、“科”與“魁”,皆聲之轉(zhuǎn)。吳之轉(zhuǎn)為吾,猶吳之轉(zhuǎn)為俁也。《說文》:“俁,大也。”《邶風·簡兮》篇:“碩人俁俁?!泵珎髟疲骸皞R俁,容貌大也?!薄皡恰薄拔帷薄皞R”,聲近義同。然則吳魁猶言大盾,不必出于吳,亦不必為魁帥所持矣。[6]893

      其所做的辨析極有說服力,“吳”字表示大之義,《國殤》所取的是這種用法?;蚍Q,《山海經(jīng)》出自楚人之手,如果確實如此,那么,運用“吳”字而取其表示大之義,《海內(nèi)東經(jīng)》和《國殤》在這方面體現(xiàn)了楚文化內(nèi)部詞語運用的一致性。

      三、雷神所處地域的兩極分立

      《招魂》《海內(nèi)東經(jīng)》記載的雷淵、雷澤位于遙遠的西部地區(qū),反映的是楚文化對雷神所處地理方位的認定。與此相應,先秦楚辭作品中定向的神游敘事,雷神也都是出現(xiàn)在西方?!峨x騷》抒情主人公在從昆侖山向天宮神游過程中,“雷師告予以未具”,雷師即雷神,他稱自己還未能備辦,不能陪同抒情主人公前行。古人想象的昆侖神境、天庭均位于西北方,雷神在這個區(qū)間出現(xiàn),那里是他的家園。《遠游》抒情主人公的神游,其中提到“左雨師使徑待,右雷公以為衛(wèi)”,這個階段的神游是以北斗星所在的方位為起點,而最終“忽臨睨夫舊鄉(xiāng)”。所謂的舊鄉(xiāng),指楚族發(fā)祥地若水,亦即雅礱江一帶,位于中土西南邊遠地區(qū)。抒情主人公是從西北向西南神游,在此過程中,雷神充當侍衛(wèi),雷師還是作為西方之神出現(xiàn)。

      把雷神所處方位鎖定在遙遠的西方,這種做法在漢代緯書中也可以見到?!短接[》卷七十八引《詩含神霧》如下記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犧?!毕鄠鞣耸撬赣H華胥氏在雷澤履大跡而生,既然稱為雷澤,當然是雷神所居之處。關于華胥,是傳說中的西方之地,與中土的距離極其遙遠。《列子·黃帝》記載:“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張湛注:“斯,離也。齊,中也?!保?1]這是說華胥氏之國與中土的距離極其遙遠,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關于弇州、臺州的具體方位,《淮南子·墬形訓》有明確記載:“正西弇州曰并土?!薄拔鞅迸_州曰肥土?!保?2]華胥氏之國在兗州之西、臺州之北,對于中土而言是在大西北。華胥氏在雷澤履大跡而生伏羲的神話,是以遙遠的西北邊遠地區(qū)為空間背景,把雷神所在地認定為西方,繼承的是《招魂》和《海內(nèi)東經(jīng)》所體現(xiàn)的楚文化傳統(tǒng)。

      先秦時期楚文化系統(tǒng)中的雷神位于遙遠的西部地區(qū),而其他先秦兩漢文獻,還可以見到對雷神所處方位的另一種記載,它不是位于遙遠的西方,而是在中土的東部地區(qū)?!俄n詩外傳》卷十有如下記載: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有如下記載: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七百里,以威天下。[5]416

      郭璞注:“雷獸即雷神也,人面龍身,鼓其腹者。”[5]416這種稱為夔的神獸出入水必有風雨,并且有光伴隨,其聲如雷,顯然是雷神,因此,把它的骨頭稱為雷獸之骨,用作鼓槌。郭璞稱夔為雷神,這種結(jié)論是正確的??墒?,他按照《海內(nèi)東經(jīng)》記載的雷神形態(tài)來描述夔,則與原文本義相疏離,夔作為雷神不是人面龍身,而是形體似牛,是又一類樣態(tài)的雷神。

      神話傳說中有東部雷神,《易傳》即把雷的生成空間鎖定在東方,《說卦》稱:“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高亨先生注:

      《說卦》分一年為八季節(jié),每卦配一季節(jié),占四十五日。震為正春四十五日之季節(jié)。此季節(jié)萬物皆生出,故曰:“萬物出乎震?!薄墩f卦》又以八卦配八方,震為東方,故曰:“震,東方也?!保?5]

      這是通過八卦的推演,把雷的生成空間鎖定在東方,是出于構(gòu)造體系的需要,并不符合自然界的客觀實際。盡管如此,這種觀念對后代的影響卻極其深遠,人們對氣候的解釋往往沿襲此說,成為古代的傳統(tǒng)理念。

      如前所述,先秦兩漢文獻記載的雷神分為兩個系列:一個是出自楚文化,雷神的所在地是遙遠的西方,以蒲昌海為背景,把那里稱為雷淵、雷澤,雷神是龍身;另一個出自中土的東部地區(qū),雷神或在淮水渡口,或在東海之中,雷神或是龍形,或是牛狀。與此相應,雷還被納入傳統(tǒng)哲學的體系中,《易傳》把雷的生成空間鎖定在東方,這成為古代的傳統(tǒng)理念?!哆h游》也把多種自然神納入哲學體系中,并且與傳統(tǒng)的五行學說多有相通之處。抒情主人公神游東方,“前飛廉以啟路”“風伯為余先驅(qū)”,與抒情主人公相伴隨的是風神?!豆茏印に臅r》稱:“東方曰星,其時曰春,其氣曰風?!保?]842《遠游》對東方所配置的神靈正是風神,與五行說相契合。《遠游》抒情主人公神游北方,“召玄武而奔屬”,玄武是水神?!豆茏印に臅r》稱:“北方曰月,其時曰冬,其氣曰寒,寒生水與血?!保?]854《遠游》對北方所配置的水神玄冥,也與五行說相合。抒情主人公神游南方,“騰告鸞鳥迎宓妃”,傳告的對象是鸞鳥,而五行說正是把南方與鳥類相配。抒情主人公從西北向西南神游,“左雨師使徑待,右雷公以為衛(wèi)”,陪伴他的是雨師雷神?!豆茏印に臅r》稱:“西方曰辰,其時曰秋,其氣曰陰?!保?]851雷雨并作,正是陰沉之象?!毒鸥琛ど焦怼匪鑼懙摹袄滋钐钯庥贲ぺぁ?,表現(xiàn)的就是這種現(xiàn)象。就此而論,《遠游》把雷神與西方相配,與中土的五行說亦有相通之處。但是,這種編排方式在中國古代并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未能成為主流文化的構(gòu)成因素,反映的是楚文化的特點。

      猜你喜歡
      招魂神游中土
      花影
      世界文化(2023年8期)2023-09-28 01:05:14
      自吟
      召喚與留白——讀李元洛先生《詩國神游》
      中華詩詞(2018年7期)2018-11-08 12:47:38
      佛教傳入后中土冥界觀演變研究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18
      招魂(短篇小說)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46
      游走“中土世界”——皇后鎮(zhèn)以東
      游走“中土世界”——瓦納卡以西
      招魂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08
      《楚辭·招魂》與安徽滁州招魂風俗
      瘋狂編輯部之神游也瘋狂
      高安市| 赣州市| 扶绥县| 广东省| 普定县| 山阳县| 宝兴县| 北票市| 油尖旺区| 孝义市| 大埔区| 鹤岗市| 陈巴尔虎旗| 许昌市| 中阳县| 大化| 从化市| 武清区| 无棣县| 竹北市| 栖霞市| 剑河县| 运城市| 宣汉县| 海盐县| 丽水市| 奈曼旗| 耿马| 探索| 六枝特区| 防城港市| 东台市| 交城县| 桂东县| 慈溪市| 贡山| 广汉市| 宜丰县| 金沙县| 常山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