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桃花依舊笑春風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桃花的意象及文化審美分析

      2023-04-15 10:08:52班曉璇
      大眾文藝 2023年5期
      關鍵詞:古代文學比喻桃花

      班曉璇

      (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江蘇南京 210002)

      “桃”這種植物在古代人們的生活當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文學作品當中,和桃、桃花相關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尤其是桃花,在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筆下,所代表的精神內涵也各不相同。古人會通過描述桃花的美麗、輕盈、盛開、凋謝等,以寄托自我對于社會、世界和時代的認知和思考,與此同時,也賦予了桃花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1]。文章將對我國古代文學中桃花的意象展開分析,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桃花的文化審美進行探討,并對桃花意象的藝術表現展開論述,以供參考。

      一、我國古代文學中桃花的意象

      古代文學作品當中,桃花的意象內涵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其中較為常見的意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春天、女性、愛情、人格、仙境。

      (一)用桃花來描述春天

      作為春天里開放的代表性植物,桃花在古代文學作品當中常常被用于贊頌春天的美麗。古人擅長用桃花比喻和描繪春天,如唐王維的“春來遍是桃花水”,描寫春日景象。如蘇軾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用桃花描繪了春天剛剛開始的景象。秦觀的“亂分春色到人家”,描述了桃林熱鬧盎然的春意[2]。

      (二)用桃花來比喻女子

      古代文學中,以桃花比喻女子是非常常見的,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以桃花比喻青春年少、美麗輕盈的女子

      桃花顏色粉嫩,花瓣曼妙動人,與青春少女的美麗活潑有著內在的相似之處。古代文學作品當中,桃花這個意象用來喻指女性時,大體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運用桃花美麗、輕盈的特質,用來形容年輕女性面容、身段所散發(fā)出的美感。三國曹植曾經寫過:“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睂⑴悦利惖娜菝脖扔鞒商一ㄒ话銤馄G動人。隋代曾經在女性中流行一種妝容,名字就叫“桃花妝”,將桃花的顏色融入女性對面容的修飾當中,這是文學意象向日常生活的延伸[3]。

      2.以桃花比喻新婚女子

      《詩經·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便運用比興的手法,從春天鮮艷的桃花說到了新娘的年輕貌美,比喻了新婚女子的美麗。這是一首賀新婚詩,以桃花渲染了喜慶的婚禮氛圍,從這一時期開始,桃花與女性這兩種意象已經聯結在一起[4]。

      3.以桃花比喻女子紅顏薄命

      另一方面,桃花雖然風韻動人,但卻有一個缺點,就是花期不長,開不了幾天就會凋零。這個特點與女性本身的悲劇性也是相通的,因此,桃花意象的另一含義就是“紅顏薄命”。清曹雪芹在《紅樓夢》當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就是“薄命”的代表人物。她曾經寫下一首以桃花為意象的詩作《桃花行》,就是借用桃花的凋零來比喻自己的悲慘身世,“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林黛玉非常美麗,就像桃花一樣鮮艷嫵媚,然而自幼失去父母,不得不寄人籬下,又如同桃花一樣最終隨水飄零,“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林黛玉的人生也像桃花一樣容易凋零,在憧憬的愛情無望之后,她美麗而短暫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就像幾天前還盛開的桃花,幾日后就離開枝頭,重歸泥土。曹雪芹用桃花這一意象,形象的契合了女主人公的身世、性格和結局。

      (三)用桃花來象征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桃花與愛情在古代文人的筆下總是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關聯。例如在《題都城南莊》中寫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描寫的就是作者與喜歡的女子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詩人將自己偶遇的少女的面容形容為春日里的桃花一樣鮮艷動人,也正是因為這美貌,在春光旖旎的環(huán)境當中,詩人對少女萌發(fā)了愛情。后兩句描繪了詩人來年再訪當年舊宅,卻不見昔日少女蹤跡時的感慨,只用一句“桃花依舊笑春風”,把時光的殘忍、故事的悲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桃花這一意象也逐漸成為愛情的代名詞[5]。

      (四)以桃花來比喻道德人格

      在古人的文學作品當中,桃花也是人品和人格的象征。古人運用桃花的正面形象,將桃花和對正人君子的品格道德要求聯結在一起。西漢司馬遷《史記》中引用當時的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來比喻君子誠實高尚的品德,桃樹從來不會向別人宣傳自己的功德,總是默默的開花和結果,當它們長成樹蔭結出果實的時候,自然就會吸引人來到樹下,于是,樹下就形成了小路。這種不張揚的個性,正是古人所提倡的道德標準。古代文人也常用桃花來喻指自己超脫的思想和境界,此處桃花意象指的是一種隨意和瀟灑的心境。唐張旭的《桃花溪》“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借用了“桃花源記”的脫俗,表達了作者超然于世的心境。除了對桃花的正面形象的贊頌之外,桃花在古人的文學意象當中,有時候也會充當被譏諷和摒棄的對象。唐李白就有“桃李賣艷俗,路人行且迷”的詩句,嘲弄桃花盡管嫵媚卻毫無內涵,太過庸俗艷麗,鼓勵人多學習松柏的品格,“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不要惑于俗氣的外表[6]。

      (五)用桃花來渲染烏托邦式的仙隱生活

      在古代文學作品當中,逃脫塵世的仙境是文人們樂于描述的場景,桃花也帶有仙境的意象。最為著名的就是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這篇散文當中,作者用精煉的手法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漁夫不慎迷路,來到了一片之前從未踏足的世界,沿著溪水前行的時候,忽然看到了一片桃花林,落英繽紛,美麗至極。漁人在盛開的桃花的指引下,走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美好世界。那里的人們男耕女織,沒有痛苦,正是現實社會當中飽受流離和戰(zhàn)爭之苦的人們的終極向往?!疤一ㄔ础币矎拇顺闪讼删车拇Q。桃花在古人的筆下作為文學意象,其實有著極其豐富和廣泛的內涵。女性、愛情、仙境只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綿延悠長,為古典文學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底蘊,在這其中,桃花是極為絢爛的一個意象,無數的作者通過對于桃花的描述表達情感、思考生活,桃花已經遠遠超出了其自身作為植物的花朵這本質,而成為古典文化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符號,同時在人們不斷的吟誦中,其含義也愈加豐富[7]。

      二、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桃花的文化審美

      社會在前進,文化在前行,物象在被賦予更多意象的同時,也受到時代、民俗、社會變革等各方面的影響。桃花在最初只是大自然一種普通的植物,但在人們幾千年中的不斷欣賞和取用當中,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價值。這些價值在沉淀當中逐步構建了桃花與其他物象所不同的獨特的審美,進而形成了極具代表性的符號。

      (一)文學作品中桃花的形態(tài)美

      大自然賦予了桃花本身別具一格的形態(tài)和顏色之美。桃花盛開的時候正是春光明媚之時,天氣晴朗,溫度適宜,也最是適合人們踏春觀賞的好時節(jié)。桃花顏色鮮艷嫵媚,即便是在春季里百花盛開的時節(jié),也有著奪目的姿態(tài),其花瓣輕盈,極具動感之美。而且,在盛開的時候,滿樹都是綻放的花朵,如同美麗的云彩,即使是被風吹落的花瓣,也有著獨特的落花之美。因此,在文學作品當中,很多作者都極力描述和贊頌桃花之美,用其本質上最給人帶來愉悅和享受的情感引發(fā)讀者的共鳴。除了《詩經》當中的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外,歷代對于桃花之美的描述多如牛毛。唐元稹《桃花》中,說“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將桃花比喻成女性的妝容一般美麗,唐吳融寫道:“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極力描寫桃花盛開時的燦爛。宋陸佃《埠雅》說“梅花優(yōu)于香,桃花優(yōu)于色”,認為桃花之美勝過所有其他的花朵。宋楊澤民在《花犯》中“百花中,夭桃秀色,堪餐作珍味?”直說桃花秀色可餐[8]。

      (二)文學作品中桃花詩的意象美

      古典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景和物,通常都是作者心境的外化。作者借用物象來傳遞自我的情感,同時賦予了景物更多的意象內涵。桃花因為其形態(tài)、顏色上的出眾之美,被文學作者們在表達對青春、愛情、高貴、脫俗等情感時在其上豐富了桃花本身的內涵。桃花在古典文學當中,是春天到來時的符號,是美麗的女性的代表,是具有極高道德標準的君子的象征,也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對象。岑參的《醉戲竇子美人》“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李白的《長干行》“自憐十五余,顏色桃李紅”,王建的《春來曲》“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妝初出紅猶濕”,以花喻人,是美人的意象[9]。

      (三)文學作品中桃花的精神美

      桃在傳統文化里,內涵極為豐富,人們在千百年來的生活當中已經賦予了其幸福、美好、吉祥、長壽等多種寓意。桃樹和神仙一直有著很緊密的聯系,如在古典小說《西游記》里,仙境中的桃有著奇特的功效,無論神仙還是人,吃了之后都會益壽延年甚至長生不老,這種文化延續(xù)至今,年長者過生辰,就有做壽桃的習俗,寓意老人健康長壽。

      桃還和安寧幸福這種美好的盼望聯結在一起,人們在舉行祭祀、結拜等活動時,也會選用桃林,如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結拜時,所在之地就是一片桃林,由此留下一段“桃園結義”的佳話。

      桃還帶有驅邪、祈福的寓意,如人們會用桃枝來求避禍,到辭舊迎新之際也會用桃木板刻畫神靈,貼在門上,以表安定、祥和之意。

      桃花被古代詩人和文學家賦予了更多精神上的意象,如唐張說的《桃花園馬上應制》“林間艷色驕天馬,苑里秾華伴麗人。愿逐南風飛帝席,年年含笑舞青春”。詩人描寫了自己在桃園里面騎馬的景象,他看到桃花濃艷動人,充滿青春的色彩,就像年華正好的少女一般。自己騎馬行走在桃園里,正是春風得意之際,詩人借描述桃花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自己對于未來的向往以及斗志昂揚的青春活力。

      唐陸龜蒙《桃花塢》描述了自己對于世外仙境的追尋。作者開頭說“空經桃花塢,不見秦時人”,尋找桃花源的失望沒有讓作者放棄,他在自己的想象當中,創(chuàng)立了一個屬于自我的桃花源,“朝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試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桃源不我棄,庶可全天真?!弊髡咴谠娭袑⑻一ǖ拿撍住⒏哔F的意象作為自己不斷尋訪的對象,表達了自己脫俗之情。桃花在古人的文化當中,與擺脫塵世、歸隱田園是密不可分的,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問世,將桃花這一精神意象發(fā)揮到了極致。從此,桃花源成為無數的文人所要追尋的最高歸隱境界,也成為無數在現實當中遭遇精神困境,無所皈依之時最后的寄托和希望。同時,也是人們對于人生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無奈的現實的一種無言的控訴[10]。

      三、桃花意象的藝術表現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桃花意象的表現,主要是通過選用最恰當的題材表達情感和運用準確的修辭傳達形象兩種方式呈現的。

      (一)選用最恰當的題材表達情感

      在選用桃花作為意象進行主題表達時,需要找尋到最合適的題材。古代文學作品桃花的意象含義極為豐富,作者們通常都會找尋到其中最能表達自我情感的內容,以更加嚴謹的傳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唐王昌齡《古意》一詩旨在用繁華的景象襯托所描述的主人公的凄涼心境,以此表達詩人自己的失意之情?!疤一ㄋ拿姘l(fā)”寫出了桃花盛開的景象,但這種美景卻是用“桃葉一枝開”的綠色襯托出來的,從詩的總體表達的情感而言,詩中主人公悲傷心境在桃花盛開的映襯下更顯凄涼。

      (二)運用準確的修辭傳達形象

      古代文學作品當中,作者在表達情感時,會將桃花的美感充分地展示出來,而在此過程當中,就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用最準確的語言去向讀者展現桃花之美。唐李賀在《將進酒·琉璃鐘》中的“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借用桃花的凋落表達青春易逝,桃花飄落時就像下了一陣紅色急雨一般,極具畫面感地展示了花落之美,同時,也在美麗的景象中向讀者傳達了青春如同即將落下的夕陽一樣短暫,人們更要加倍珍惜。

      結語

      我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講求意象,經常會運用各種意象來象征不同的事物。尤其是植物意象是非常常見的。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當中,桃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意象。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桃花意象的內涵在不斷豐富和延伸中,逐漸形成了自我獨具特色的審美價值。在當代,文學作者可以充分探究桃花在古典文學當中的意象,從中發(fā)掘出對此意象運用的多種手法,以豐富自我的創(chuàng)作歷程,為新時代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比喻桃花
      古代文學圈中的“鄙視鏈”
      藝術啟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04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析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桃花瑣話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18
      清明,又見桃花紅
      海峽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45
      比喻最愛
      什么是比喻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
      桃花紛飛,曾許你一眼萬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
      广丰县| 平武县| 拉孜县| 神农架林区| 沁源县| 迁西县| 福州市| 天等县| 黄龙县| 盘山县| 三亚市| 江安县| 社会| 北安市| 弥渡县| 台中市| 萨迦县| 株洲县| 民权县| 湖北省| 思茅市| 峨眉山市| 同德县| 台东县| 乐都县| 太保市| 名山县| 渝中区| 阿勒泰市| 无锡市| 新平| 巧家县| 宝丰县| 胶州市| 淮安市| 和硕县| 九龙坡区| 平原县| 屏东县| 长治县|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