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虹
(福建省永春縣桃城鎮(zhèn)中心小學,福建 永春 362600)
自新課程改革開始,各個學科都積極落實相關要求,特別是結合“雙減”政策,共同實現(xiàn)教育的新發(fā)展。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一門課程,其教學一致性改革思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許多語文教師已經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當前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教、學、評不一致的問題,但是如何提升教、學、評一致性卻沒有系統(tǒng)性的指導意見。本文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相關教學策略,希望能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目前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評不一致現(xiàn)象層出不窮,表現(xiàn)在教、評不一致,學、評不一致以及教、學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的現(xiàn)象就使得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工作中形成了錯誤的認識,產生諸如“知識點再重復學生也學不會”“題目講過許多遍學生依然會做錯”,久而久之,教師就會把日常的教學變成一種無趣且重復的體力勞動,學生也沒機會真正學會知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
教、學、評三者之間并沒有孰輕孰重的區(qū)別,而是同樣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許多語文教師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教”的水平上,至于學生怎樣“學”,反而顯得被忽略。另外,教、學、評理論中的“評”,指的是教學評價。這是新課程改革中針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與過去的考試、隨堂測驗等教學測評方式不同,新課程改革中的“評”將重心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種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完成學習目標的手段。換句話說,教師圍繞學習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以學習目標為中心完成學習任務,評價以學習目標為核心而設。
通過教、學、評一致性的模式構建,不僅可以有效調節(jié)學生、教師與評價間的關系,還能夠幫助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熱情,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探索熱情,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學習目標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需要學生完成的內容,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良好的教學互動。語文課程的基本問題在于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就是實現(xiàn)教、學、評的一致性,其最終的解決是需要建立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良性互動的基礎上。這里說的“良性互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認真實施教學活動,學生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絕對不應該是單元學習目標與課堂學習目標不同步的情況下,教師隨心所欲地講課,學生隨心所欲地學習。
構建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牢牢把握住以下三個要點:第一,就是依據(jù)《課程標準》以及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設定好每堂課的課程目標;第二,就是按照當前已有的教學資源以及班級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來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第三,就是最終學生學習的結果。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度,并且要在課堂中保持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注意與觀察。比如教師教的內容是什么,學生又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學到了什么;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習到的內容,是否就是教師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這就是令“教”與“評”保持了一致性。教師在完成課堂的教學內容時,要不斷提醒自己當前的教學目的是否就是學習目標,“為什么”教、“怎么”教、教“多少”等。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學習要始終把學習目標作為每一堂課的根本學習目標,要在每一次的課堂學習中反復提醒自己要學什么,要怎么學。只有這樣,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向著學習目標努力,才能最終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的目標構建。
精準的教學目標設計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ǎng)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與前提。針對教、學、評一致性中的相關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將新課程改革中相應的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所授的教學目標和單元主體的教學目標,便于發(fā)揮出語文教學中目標引領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熱情以顯示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人文教育思想內核。教學目標的制訂也是教、學、評一致性的構建過程中對學生的語文知識深度學習的有力支持,可以幫助教學活動發(fā)揮出其優(yōu)化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中的《金色的魚鉤》為例,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課程教學要求,可以把短期的課堂教學目標設置成通過課堂上語文教師的閱讀指導,令學生在課堂的閱讀學習中了解老班長舍己為人、盡職盡責、忠于革命、樂觀堅強、關心同志的寶貴精神,了解紅軍長征的艱辛,激發(fā)學生們對老班長的崇敬與緬懷之情。至于長期的教學目標,則可以設置為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激發(fā)出學生們內心的愛國主義精神,令學生們的家國情懷得以被培養(yǎng),提升學生們對于社會與國家的使命精神與責任意識,最終實現(xiàn)為國家培養(yǎng)有能力、有理想的高素質國家棟梁人才的長遠教學目標。在這樣的綜合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可以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匯入重要的人文教育內容,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可以在語文知識傳授之外發(fā)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高效培養(yǎng)小學生人文道德素養(yǎng)和語文知識素養(yǎng)。
教、學、評一致性的構建過程中,怎樣實施教學活動的引導是小學語文教師重要的語文教學組成部分。正因如此,教師在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時,要特別注意到學生實際的學情情況,并且每一次的教學設計都應基于當前學生的基本學情來完成,保證最終的教學內容能夠實現(xiàn)教、學、評的一致性,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活動的綜合教學效果。
1.學情分析以找到學習的起點
對于學生學情的分析是預測未來學生學情的一種重要方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對教學活動進行前測分析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確定未來的語文課程學習起點,從而在后續(xù)的課程教學設計中為學生們找到最科學合理的有效學習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們的學習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陶罐與鐵罐》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前測學情的方法來預測分析之后的教學情況。首先,請學生們在課前或課堂的前十幾分鐘里通讀全文內容,再請學生在文中用筆把里面提到的角色、故事關鍵線索詞語和結局圈出來,并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內容進行總結并復述,還可以在總結完故事后請學生先談一些自己的感想。在這樣的前測學情的基礎之上,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們自己復述出的故事概要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這篇課文對于學生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由此知曉學生的實際學情。再將分析的學情結果作為后續(xù)教學內容設計的基礎,結合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緊緊圍繞新課程中的教學目標來設計出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細節(jié),安排合適的教學活動??梢哉f前測學情是語文教學活動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重要體現(xiàn),有利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2.重視知識整合及多元化學習板塊的構建
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理念的有效踐行,離不開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前測學情的結果做出的預測分析,將前測學情與后續(xù)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合理、科學地完成學習活動的設計,實現(xiàn)學習任務、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的全部板塊能夠被高度統(tǒng)一。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習任務的板塊設計時,需要關注到如何將課程內容的重點進行有效整合,以不同的角度向學生布置任務、完成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化地對課本知識進行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狼牙山五壯士》時,其課堂教學的內容就可以以新課程標準中的學習目標以及前測學情的分析預測結果為基礎,將教、學、評一致性作為核心教學理念,緊緊圍繞課文內容來進行設計。具體來說,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布置下面的閱讀學習理解任務:任務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簡單將課文按照不同的內容來分段。任務二,請你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段理由。學生在完成文章內容分段并請幾位同學介紹分段理由之后,向學生介紹教師自己的分段理由,即“接受任務—引敵上山—誘至絕路—完成任務—跳崖就義”的故事分段,請學生思考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分段,應該怎樣去分。隨著課程進行,就可以由通讀全文向精讀全文轉變,向同學提出新的學習任務,如:課文里是如何描寫戰(zhàn)士們的戰(zhàn)斗場面的、文中怎樣對人物行為進行描寫的等。還可以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為什么五壯士在已經完成了掩護任務的前提下,還會選擇再次進入絕峰?五壯士中的馬寶玉班長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決定重新回到絕峰的?課文中關于五壯士跳崖的細節(jié)描寫都有什么,同學們又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在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引導下,引導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方法與方向,通過向學生提出具體學習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帶著目的閱讀并自己嘗試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分析,在這個基礎上,通過閱讀的方式使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性格進行感知,對于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主體進行系統(tǒng)判斷。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可以有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教學評價是教、學、評一致性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優(yōu)化教學評價,從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角度切入評價,并借助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優(yōu)化教學成效。
在學習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畫楊桃》時,課程的教學評價內容除了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自己將課文內容進行概括與轉述外,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是否能在學習完后對課文中包含的情感或深意有所感悟。由于這篇課文是小學二年級的課文內容,面向的也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不要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只要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后將其簡單進行概括,就可以從內容出發(fā)引導學生自行探索文章中的道理。比如教師可以請同學們分別講一講自己在這篇課文中學習到了什么?如果自己也碰到了類似的情況,能不能像“我”一樣去做?這個年紀的小學生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通過這種分析感悟課文的方式,既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啟蒙教育,又能夠從這樣的問題中對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水平進行評價。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不管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到的是怎樣的道理,教師都應該以鼓勵、積極的態(tài)度來肯定學生,這樣的評價才能有效激勵學生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保持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在“雙減”政策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的學習方式似乎正在發(fā)生著完全不同于往日的變化。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也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以教、學、評一致性為指導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正是在此時期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將其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進行取長補短式地科學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技巧與學習能力,擴寬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閱讀技巧實踐于優(yōu)秀課外文學讀物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謙虛謹慎、互助樂觀等美好品德??偠灾Z文教學中的教、學、評一致性構建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重要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