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泠亦
楊萬里游覽西湖后,留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蘇軾見過雨后西湖美景,寫下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佳句;白居易也在這里留下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千古絕唱。今年暑假,我也隨家人游覽了西湖,近距離感受了一番西湖的美。
進入西湖景區(qū),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望無際的碧綠湖泊,四周樹木與藍天白云的倒影在水中搖曳多姿。時不時有幾只鳥兒從湖上飛過,它們腳趾輕點水面,劃開一道道波紋,不禁讓人想起“水光瀲滟”。信步走上蘇堤,這里的空氣格外清新。涼風習習,拂過西湖的垂柳,又輕輕撫摸著我的臉,讓我感到既涼爽,又舒服。道路兩旁盡是高大的樹木,替人們擋住了似火的驕陽。徜徉于垂柳之下,使人感到清涼無比,身心愉悅,所有的煩惱仿佛都被拋至腦后。若沒有蘇軾當年的疏浚,恐怕這里也不會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吧。再次吟誦蘇軾的詩句,竟然能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輕松與歡快。
沿蘇堤往前,我們來到了曲園風荷。據(jù)說南宋時,此處有一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曲酒,聞名國內(nèi)。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風荷”。果然,臨近“曲院風荷”,一陣淡淡的荷香撲鼻而來,我多想隨著荷香尋到南宋的那家酒房。遠處,山色蔥蘢,猶如一幅水墨畫;近處,碧波之上,水中碧綠的圓圓的荷葉仰望天空,隨風搖曳;一朵朵粉紅的鮮艷的荷花爭相開放。在荷葉的襯托之下,荷花顯得婀娜多姿、嬌艷動人。荷葉上滾動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像極了一個個頑皮的孩子,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往西地跟你玩著捉迷藏的游戲。
賞完荷花,我們又來到了花港觀魚。這里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曲橋,倚橋欄俯瞰,數(shù)千尾金鱗紅魚結(jié)隊往來,盡情戲水,甚是美麗。我拿出了一袋面包,撕成小塊,拋到池子里。水中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成群的魚兒爭先恐后地搶著面包,真像一群貪吃的小孩子。
白居易說“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我也要將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大聲說出來,告訴大家,最美是西湖。而西湖,也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
(指導老師:童恩兵)
點評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從“蘇堤”到“曲園風荷”,再到“花巷觀魚”,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西湖的美。小作者扣住不同景點的特征,精選最有代表性的景色來寫,讓讀者對西湖的重要景點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同時在文章中,作者引用古詩詞,讓文章顯得更有文采。語言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長短句連用,富有節(jié)奏感和錯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