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三維話語空間

      2023-04-16 15:03:24詹小美趙曉營
      關鍵詞:輿論話語群眾

      詹小美 趙曉營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處理同人民群眾關系問題的根本態(tài)度、思想認識與工作方法。毛澤東指出:“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盵1]這一工作方法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無限循環(huán)和螺旋式上升,使科學觀念的內化和外化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并在實踐中彰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的過程。作為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一貫方針,“群眾路線”在新聞輿論領域進一步具象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原則,在密切聯系群眾、貼近生活實際、汲取群眾智慧的同時,強調將新聞輿論工作反映人民大眾思想、情感、愿望和利益的服務屬性與充實知識、擴大眼界、啟發(fā)覺悟的引導教育屬性相結合,“成為他們的反映者、喉舌,與他們共患難的朋友”[3]。

      新聞輿論工作的對象性活動,指向了由概念、文本、判斷及價值原則構成[4]的話語表達。作為“隸屬于同一的形成系統的陳述整體”[5],話語連接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是新聞輿論工作傳播思想觀念、進行意識形態(tài)建設、營造正確輿論導向的介質依托。新聞輿論工作作為一種話語實踐,兼?zhèn)淙宋男耘c實踐力的二重性,從報刊時代的“群眾性導向”到移動互聯時代的“網絡群眾路線”,凸顯了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在回應時代要求、介入社會現實、改造主客觀世界過程中的與時俱進。新時代治國理政與定國安邦的國家建設過程更離不開新聞輿論工作,“創(chuàng)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6]的提出,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7]的強調,不僅闡釋了新時代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內在要求,而且闡明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方向。由此出發(fā),從“歷史”“情理”“實踐”三維話語空間,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梳理其“觀點”“情感”“形式”話語文本,聚焦“認知”“情感”“目標”話語實踐,探索“平臺”“修辭”“主體”話語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盵8]

      一、以繼承性和發(fā)展性演繹的歷史話語空間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9]的話語生成機制,指向了新聞輿論工作不同歷史階段的話語內涵、話語語境與話語特征的生產關聯性和延續(xù)性,為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論述的話語生成提供了話語歷史分析路徑?;谝磺袨榱巳嗣窆ぷ鲗虻膬热蓐U釋,群眾路線從內容框架、意義建構和操作方法上,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理念遵循,刻畫了以實現、維護和發(fā)展人民利益而不斷奮斗的以民為本的價值選擇。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正確處理黨群關系的概念范疇和行動引領,群眾路線以“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10]的價值導航,開啟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實踐。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重視他們自身蘊含的主觀能動性,以“工農政權辦事首先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11],投射共產黨人綱領、路線和政策制定堅持群眾觀的優(yōu)良傳統。從通過“傳家寶”的核心概念隱喻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到以三個“一致性”、三個“為民”凸顯群眾路線的服務主體,再到習近平總書記談治國理政的核心話語與實踐推進中的人民思想踐行,無不聚焦了中國共產黨對群眾智慧和人民力量的強調,集成群眾路線的話語框架、動員資源、實踐路徑,彰顯了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現實價值——“它不斷從現實世界中涌出,又作為越來越豐富的精神喚起新的生機,流回現實世界”[12]。

      群眾路線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話語實踐系統,不僅是簡單的語言言說,更包含了意義和思想的生產過程。費爾克拉夫以首層文本、次級話語實踐、宏觀社會實踐的統合話語,指涉了話語本體內容、外在表達與實踐效能層級演進的社會性與整體性。其中,群眾路線話語本體內容以觀點話語的基礎層級包裹于具有“先在性”和“生成性”的語言之中,是思想意識的發(fā)生、存在、運動方式,也即思想觀念和意義表達正是通過話語得以傳遞,從話語角度理解觀念是必經之路。群眾路線外在表達以形式話語的中繼層級外顯為話語敘事策略,以一定的話語表達結構成為人們理解世界的媒介,也即言語表達形式之于意義建構的重要性,回答了形式話語作為話語建構的呈現路徑問題。群眾路線實踐效能以情感話語的終極層級表征為話語實踐心理空間的共融,連接言說者與聽眾的內心情感,突顯話語實踐的情感傳播效能。由此可見,話語以系統性和整體性建構了公眾認知概念、理解思想、表達情感的言語空間,因而從話語視角出發(fā)理解新聞輿論工作的群眾路線觀點,構成了識解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有效途徑。

      (一)經典作家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歷史話語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談及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相關經典話語,為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思想和實踐中堅持群眾路線提供了價值傳承的話語來源。經典作家們群眾路線的話語實踐與其轟轟烈烈的報刊實踐相系,不僅在報紙上設置“讀者來信”專欄空間,密切關注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傾聽他們的要求、挖掘他們的能動性,而且通過“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fā)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系”[13]的情感共鳴,公開報道和回應人民的希望與憂患。

      在觀點話語上,從“人民報刊”到“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14],從“自由報刊的人民性”[15]到“民眾的承認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16],從“報刊是歷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開形式”[17],到強調《新萊茵報》“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維護全體人民的民主利益”[18],經典作家在辦報話語定位上堅定維護黨報的群眾路線立場。在形式話語上,經典作家都強調報刊的務實,反對空論、高調和自我欣賞,對“油腔滑調語言”進行批評,對報刊語言的不切實際予以價值上的否定,提倡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多說些明確意見,多注意一些具體的現實,多提供一些實際的知識”[19],“少唱些政治高調,多注意些極平凡的但是生動的、來自生活并經過生活檢驗的共產主義建設方面的事情”[20]。在情感話語上,馬克思視報刊為人民的述情管道,不僅扎根在人民生活中,還表達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映射人民精神狀態(tài),要求報刊“生活在人民當中,它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21];恩格斯說:“拿報來!我從人民生活的源泉中,汲取新的勇氣?!盵22]可見其將報刊作為與人民情感聯系的媒介,在人民情感與自我情感融合中達成正性情感支持;列寧進一步將報刊與人民的情感具象化,認為“就象母親細心地照顧生病的孩子”[23],體察照顧民眾,發(fā)揮報刊的組織者、宣傳者和鼓動者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歷史話語

      黨和國家歷屆領導人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堅持繼承和發(fā)展的統一,以時代性、根本性與引領性的內涵凝練,關切貫通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結合時代特色與實踐場域,圍繞不同時期的時代主題進行深入的話語實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群眾路線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實踐運用主要指向新聞輿論的說服與輿論動員功能,如何“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廣大群眾”[24]成為這一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群眾路線話語母題。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強調:“你們的工作,就是教育群眾,讓群眾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務,和黨的方針政策?!盵25]這句話明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群眾路線要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被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全國新聞輿論工作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要把聯系群眾提高到政治原則上來”[26],在制度、政策和方針的宣傳落實中對群眾“進行耐心的生動的容易被他們理解的宣傳教育工作”[27],由此奠定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政治話語基調,進而使得新聞工作者有目標、有方向、有選擇地踐行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圍繞“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而展開,從強調新聞媒介是群眾情緒表達的外顯渠道,到肯定高尚精神與優(yōu)秀作品的精神價值,從注重人民群眾的正性情感培養(yǎng),到關注以新聞輿論工作疏通民眾情緒并濡化民眾,無不緊扣“各新聞單位要緊緊圍繞維護和發(fā)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28]的群眾工作方針。

      在觀點話語上,從“群眾辦報”到“大家辦報”的辦報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29]“報紙真的同實際、同群眾聯系好了,報紙辦好了,對領導是最大的幫助”[30]的觀點,以此強調人民群眾的話語主體性,極大地激發(fā)了黨與人民群眾以報紙為媒的互動融合;并以“輿論導向”問題之于人民群眾的利害影響,通過“禍?!彪[喻的利益系統論述,闡發(fā)輿論反映民意的本質性與輿論導向引領民意的重要性。在形式話語上,從提倡人民群眾喜歡的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文風,反對“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沒味道,不起勁”[31]的文風,到強調以辦報的層級性傳播特點注重地方報紙與中央報紙編排的差異性、以精簡反對以會議為主的新聞形式主義,再到堅持新聞輿論的話語材料來源于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32]的辦報實踐,著重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為群眾所樂于接受”[33]的新聞話語表達,以群眾所需所感為坐標聚焦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調適。在情感話語上,重視人民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態(tài)度評價,以此為標準進行客觀事實的新聞呈現,強調群眾的利益與群眾的情緒是黨決定政策的依據與工作標尺,以是否能夠贏得群眾的喜愛來反映領導者的能力水平[34],并在新聞輿論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將群眾的情感態(tài)度置于新聞輿論工作效果評價的整體結構中。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網絡群眾路線”的當代話語

      作為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群眾路線”的話語凝練,源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式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新聞實踐的歷史淬煉以及回應時代訴求的精確研判。在把握互聯網發(fā)展特性的基礎上,“黨高度重視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陣地、主戰(zhàn)場、最前沿”[35],以網絡民意為抓手,以提高領導干部媒介素養(yǎng)為要求,著力提高民眾幸福感與獲得感,實現“治網于草野,取信于草根”[36]。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其以人民為中心的“網絡群眾路線”以緊扣時代特質的話語體系,構成了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具象化表達。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強調媒體在黨、政府、人民之間的溝通聯系作用,他指出:“對于群眾中存在的某些模糊的認識,新聞媒介要加以引導,緩解矛盾,溝通黨、政府與人民之間,這一部分人民群眾與那一部分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增進人們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將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引導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上來,引導到‘實現四化,振興中華’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上來?!盵37]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宣傳思想工作多展現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的日常畫面,多聚焦人民群眾中的標桿型建設者與奉獻者。[38]2007年,在與新聞單位和媒體負責人座談時,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明確指出新聞媒體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責任與擔當,強調“處理好服務群眾與引導群眾的關系”[39]。2016年,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fā)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盵40]

      在觀點話語上,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敏銳地注意到社交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工作不能只依賴于傳統媒體的權威管道,人民群眾以網民的身份在社交媒體書寫觀點并發(fā)表意見,在一定程度上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主戰(zhàn)場已經從線下轉換為線上,“網絡群眾路線”成為當下群眾路線工作的時代焦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tài)良好,符合人民利益。”[41]以此闡釋媒介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踐行空間的轉換。在形式話語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媒介發(fā)展的平臺多樣性,強調堅持群眾路線的多維媒介平臺共進,充分順應、適應與掌握網絡空間踐行群眾路線的方法和策略。以“六個及時”[42]強調來自人民群眾的建設性意見、普遍性情緒和基礎性看法的吸納、化解與引導,強調新聞輿論工作幫助人民群眾清晰認知與解決困難的功能發(fā)揮,并以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時度效要求,明確網絡群眾路線的新特點。在情感話語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效融合現實與網絡空間的群眾話語張力,通過正面宣傳的話語主調助力團結穩(wěn)定的社會情感形成,提倡新聞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盵43]并以“身入”“心入”“情入”的“三入”闡釋新聞輿論工作的情感路徑,倡導“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盵44]發(fā)揮集民意“晴雨表”與社會“黏合劑”于一體的正確輿論導向效用,構筑網上網下各民族團結的同心圓,增進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

      二、以人民情懷和治國之道鏈接的情理話語空間

      框架指涉公眾認知、理解、內化的穩(wěn)定的心理化結構。[45]框架憑借普遍性、共享性、認同性的認知圖式、認知機制和認知邏輯幫助人們識別事實并錨定內涵,進而發(fā)揮潛意識的理解作用。從“框架”視角審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其話語體系呈現出“接納—認同—推崇”的表達結構,并以言語行為明確的意義導引、真誠的利益關切、深刻的現實詮釋,系統影響公眾對我黨新聞輿論工作的情感定位、態(tài)度意向與價值體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論述的情理話語空間表征,以人民性與根基性的人民情懷與治國之道,構造理解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認知框架、情感框架與目標框架,強調了人民的主體性地位、中華文化自古以來的“民本”思想與國家治理目標鏈條的層層遞進。

      具體地說,“以人民為中心”的認知框架,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論述情理話語空間的人民向度,凸顯人民作為感性實踐主體、利益關系主體、價值評價主體的歷史主體地位;中華文化“民本”特色的情感框架,闡釋了這一情理話語空間的文化根基,串聯辯證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民本”特色;治國理政功能指向的目標框架,聚焦了新聞這一情理話語空間的治理標的,推進治理空間的轉換融合、治理話語的人民風格、治理情感的價值凸顯。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認知框架

      “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統領性政治話語,折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論述情理話語空間的人民向度,這是對人民群眾實踐主體性、利益主體性、價值評價主體性的遵守,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時代表達。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46]人民群眾作為“現實的個人”是歷史唯物史觀的起始概念和邏輯起點?!耙匀嗣駷橹行摹钡男侣勢浾摴ぷ魅罕娐肪€緊扣“我們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chuàng)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47],揭示了新聞輿論工作中人民是感性實踐的主體,強調了“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48]的理論徹底性“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49]才能最終得以達致。感性實踐的人民主體,克服了抽象意義上作為個體的人的孤立特征,以外顯的感性實踐創(chuàng)造和改變物質世界,聚焦生產社會關系的政治關系需牢牢把握人民這一關鍵所在才能最終實現。由此,“人民”作為一個生產力概念,蘊聚了客觀現實性、歷史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系統聯結。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人民群眾輿論表達的感性實踐場域由常規(guī)的線下延展向網絡空間轉換,點贊、轉發(fā)、分享的民意表達,蘊含著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主體性詮釋和“生氣勃勃的創(chuàng)造性”[50]特質。“以人民為中心”指涉把人民作為價值關系的利益主體的客觀要求,而群眾路線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系統指導,正是滿足人民群眾對信息流通、認知提升、情感體悟和價值感知利益所求的體現。網絡空間群眾路線的系統張揚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遵循,內嵌價值評價人民主導的價值立場,強調新聞輿論工作的實效最終由人民滿意度來測量和體現。

      (二)中華文化“民本”特色的情感框架

      中華文化內蘊重民貴民、愛民仁民、安民保民的民本情感,折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論述情理話語空間的文化根基。民本文化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從“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到“民貴君輕”、水舟之喻,再到“天地之大德為生生”[51]所強調的德治為人民創(chuàng)造有利生計的公共條件,中華文化自始至終都將民本思想作為“德政”“仁政”“王道”的執(zhí)政之基,不僅涵養(yǎng)了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方式,而且成為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文化源泉。中國近代歷史實踐對于中華文化民本思想的推崇,伴隨著對傳統的批判和對新世界創(chuàng)立的民族覺醒,亦從歷史經驗和民族情感上給予當代新聞輿論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的思想啟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百年光輝歷程,匯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群眾實踐和群眾智慧,濃縮了民本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特色,為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情理話語的形成提供了歷史與現實共振的話語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盵52]“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盵53]話語傳達的空間轉換,重申了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強調新聞輿論工作的互聯網內容和平臺建設,內容建設上將服務與教育引導、滿足需求與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54],平臺建設上推進宣傳形式、方法和業(yè)態(tài)的創(chuàng)新[55],進而豐盈人民的情感能量,形成與人民群眾的共意空間。由此可見,“網絡群眾路線”的具體內容,不僅承繼于中華文化的民本思想,而且聚焦了互聯互通時代新聞輿論工作人民性的新表現、新樣態(tài)、新詮釋,用情感共通的價值嵌入,彰顯“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fā)揚職業(yè)精神,恪守職業(yè)道德,勤奮工作、甘于奉獻,做作風優(yōu)良的新聞工作者”[56]的新聞輿論工作導向,并通過中華文化“兼相愛,交相利”愛民情感的創(chuàng)新性拓展,投射“國家是由人們指向社會結構和文化的正性情感凝聚而成”[57]的民本情感價值,揭示了“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 葉茂”[58]。

      (三)治國理政功能指向的目標框架

      治國理政的時代話語,指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論述情理話語空間的治理標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關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方方面面。作為治國理政與定國安邦對象與手段的統一體,習近平總書記以五個“事關”[59]強調了新聞輿論工作對黨、國家和人民的價值。

      首先,以治理空間的融合轉換,借助互聯網“最大變量”實現“網絡群眾路線”踐行的最大增量,促進多元主體的協商共治,這正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傳播價值所在;其次,以治理話語的人民風格,借助互聯網傳播特性,吸取人民群眾語言創(chuàng)造力,積極融入人民群眾話語圈,以話語轉換促進輿論導向引導實效外溢;最后,以治理情感的價值凸顯,融合情感作為治理目標與手段的雙重價值,關切并反映民情民意,以情緒監(jiān)測關懷人民群眾的情緒變動、以情感疏通提振人民群眾的精神氣質、以情感動員激發(fā)人民群眾的情感能量,在社會治理中實現社會正向情感的普遍化,達致情感凝聚共同體的作用。概括地說,從新聞輿論工作的功能定位出發(fā),治國理政的目標框架折射出新聞輿論工作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與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即它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引領社會風尚、凝聚全國各民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力量的重要路徑和載體。

      三、以協同和融合構建的實踐話語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論述,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指導實踐的現實品格,即堅持協同治理與媒介融合的系統耦合。協同治理網絡多元節(jié)點的平等合作,以橫向的同圈層聯結、垂直的異質空間交融,將關系網絡中對等的、不對等的行為者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多元主體關系結構的力量集合,以雙向協調、平等合作激發(fā)互動主體的積極性,以互惠互利促進協同增效,協調利益與資源配置,以此達致結構、機制和功能全要素的系統整合。媒介融合不只是技術和平臺的整合,并且關涉社會關系的融合,也即社會融合的問題。對于新聞輿論工作來說,媒介融合不僅是新聞業(yè)態(tài)的新聞組織、新聞議題、新聞形態(tài)等新聞生產的融合,它更代表了社會關系的結構性轉變,影響到新聞生產生態(tài)系統的邏輯架構。而且網絡社會的崛起,在宏觀社會層次上來說,是以媒介為動力的社會網絡的崛起,催生了社會運作機制的開放性、包容性、復雜性轉變。數字技術作為一種原基數,將人、媒介和社會融為一體,達到三種維度相互融合。[60]由此可見,媒介融合所帶來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觀念與實踐變化,也正是協同治理的要義指向,發(fā)揮新聞輿論工作的社會監(jiān)測、調節(jié)與教育功能,由此成為媒介融合與協同治理理念耦合的必然,成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tài)”[61]的有力抓手。

      “網絡群眾路線”實踐話語空間,以縣級融媒體建設的關鍵變量,擴充“網絡群眾路線”的最大增量,以話語表達的修辭實踐創(chuàng)新,增強“網絡群眾路線”話語創(chuàng)新的視域融合,以社會網絡結構多節(jié)點主體的平等互動,夯實不同主體共治、共建、共享“網絡群眾路線”的責任感與主體性,激發(fā)新聞輿論工作與社會治理的內生協調與外化協同。具體地說,錨定融合策略、融合目標、融合功能的協同性,以平臺融合打通“融合+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情感認同、輿論監(jiān)督事實訴求的事實敘述、典型報道的故事框架,闡釋“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視域融合策略創(chuàng)新;以新聞媒體、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多元主體的關系協同,達成“上下同欲者勝”的正性效果凸顯。

      (一)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平臺融合創(chuàng)新

      互聯網平臺的出現,不僅是傳媒發(fā)展中的重要革新,還為傳播生態(tài)的基本構造增添了新的中間層,彰顯著傳播演化的開放格局、異質多元和基層普適。[62]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人民價值,將為媒體融合的平臺融合提供價值引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盵63]從傳播平臺建設上創(chuàng)新新聞輿論工作的踐行要求,以及《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均折射出縣級融媒體建設這一關鍵變量對于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 重要性。

      縣級融媒體建設是群眾路線的深耕空間,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第一,群眾路線平臺融合策略指向以縣域媒體平臺融合,全面調度縣域媒體信息、鄉(xiāng)鎮(zhèn)縣三級政府信息、各行各業(yè)數據信息,堅持“移動優(yōu)先”策略,實現信息生產的鏈條化、高效化與多樣化,服務于人民群眾。第二,群眾路線平臺融合目標立足本土、扎根基層,突出平臺化、規(guī)模化與集約化,以信息集合、輿論整合與服務綜合的平臺建設,打造縣域輿論引導的核心力量、“黨政+生活服務”的主要渠道、居/村民信息交流和意見表達的公共空間、智慧城市建設的引領力量,彰顯其新時代治國理政新平臺的基層治理效用;第三,群眾路線平臺融合功能側重于黨的政策傳播的家戶化,加強基層空間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以宣傳教育普及鄉(xiāng)鎮(zhèn)百姓,助力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反映民心民意的暢通渠道,做好群眾情緒調節(jié)、情感安撫的安全閥與黏合劑,以政務服務與便民服務的程序簡化,做好民眾與政府各部門情感融合的快速通道。

      (二)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話語修辭創(chuàng)新

      作為理性和藝術的統一體,話語修辭的價值不僅在于清楚敘述話語主旨,還能夠以藝術的表達深化話語內核。新聞輿論工作的話語修辭強調新聞話語表征之維的策略性,通過新聞話語的構成要素、符號表征和意指行為的策略組合,影響人們對新聞生產的話語解碼和話語再生產。

      “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群眾路線詩意表述,啟迪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話語修辭的創(chuàng)新。新聞輿論工作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需以語言的潤滑劑——修辭,助力新聞輿論工作以話語的親和力和認同度,提升傳播黨的政策和理論的到達率、覆蓋率和影響力,在語言的交換中展現言說主體賦予的“價格”和“分量”。[64]新聞輿論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的情感認同修辭實踐,指向宣傳方針內蘊的正面宣傳為主,以團結穩(wěn)定鼓舞士氣、以正面宣傳弘揚正氣,以情感觸動打通人民群眾的認知認同,增強新聞輿論工作的親民度、吸引力和認同力。新聞輿論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的事實呈現修辭實踐,闡發(fā)輿論監(jiān)督、預警與建議的事實訴求,對有機新聞事實的追逐,以事實的嚴肅性、樸素性和客觀性訴諸“無聲勝有聲”的認知心理過程,啟發(fā)人民群眾理性認同機制。新聞輿論工作堅持群眾路線的故事敘述修辭實踐,詮釋典型報道的故事敘事價值,聚焦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質,以直觀形象的故事意義結構裝置整合典型報道的價值引領,在人民群眾潛意識啟發(fā)性認知機制的作用過程中,“抓典型,更具意義的是要樹立精神上的榜樣,讓人們學習典型所體現的精神,讓典型身上的精神發(fā)揚光大?!盵65]悄無聲息地實現典型報道入腦入心。

      (三)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的主體協同模式創(chuàng)新

      話語主體以言說身份和觀察視角的差異,影響話語傳播的內容主旨和表達方式,進而影響話語接收者的話語感知以及話語再生產效果。不同話語主體借助處境性概念囊括了從某個立足點出發(fā)所能看到的一切[66],指向了整合差異化主體的話語視域,借此形成差異性的話語張力。

      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多元協同的多主體模式,求索新聞輿論工作“把個人同國家和整個世界聯系起來的有聲紐帶”[67]的共贏效果。新聞輿論工作關涉行動者的社會認知、態(tài)度判斷和行為意向,是社會系統知識生產、行為規(guī)范與價值引領不可缺少的動力機制,“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領域”。[68]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更是指向多元協同的多主體共建、共治與共享模式,在多元主體的互動參與中以善治為目標,借此實現以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群眾路線為中介的協同治理效用。人民群眾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服務主體與價值評價主體,激發(fā)社交媒體時代人民群眾參與記錄、創(chuàng)作和分享,不僅關涉人民群眾的自身故事素材抓取,而且關涉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新聞輿論工作政策制定和實踐效果驗證的過程,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的深刻詰問、以政府與新聞媒體的良性互動,激發(fā)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新聞工作與社會的良性發(fā)展。新聞媒體作為主要踐行主體,以人民群眾為報道主體,聚焦人民群眾與祖國共在的生動實踐,反映人民群眾心聲和精氣神,深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以老百姓喜歡的傳播形式做到上通下達。黨員干部作為服務于人民的行動主體,以主動性與親民性的工作態(tài)度,積極提高媒介素養(yǎng),“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盵69]從而以社交媒介的親民性與便民性更好服務于人民大眾。

      猜你喜歡
      輿論話語群眾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多讓群眾咧嘴笑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zhí)著追求
      人大建設(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中國記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
      苏尼特右旗| 体育| 南平市| 无为县| 东兰县| 炉霍县| 大厂| 延庆县| 平和县| 鹤壁市| 海口市| 元谋县| 疏附县| 凉城县| 获嘉县| 普兰店市| 伊川县| 灯塔市| 常州市| 青铜峡市| 彩票| 汉中市| 尼木县| 滦平县| 丹江口市| 德化县| 皮山县| 英超| 来凤县| 密山市| 鸡泽县| 威信县| 鲁山县| 丹巴县| 肃北| 无锡市| 哈密市| 通辽市| 德保县| 锡林郭勒盟|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