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三重途徑*

      2023-04-16 17:28:00
      關鍵詞:理論工作者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

      高 潔

      (福建醫(y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任何一個活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是與一定的需要相聯(lián)系?!盵1]在網絡時代,人民群眾和實踐活動均展現(xiàn)出獨特的新需要,這便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仍以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目標;另一方面,又要求充分借助網絡紅利做好對外傳播和國際傳播工作,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國際地位。因此,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與“群眾掌握理論”的良性互動,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國際傳播力,便成為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具體需要。

      是否實現(xiàn)了相關需要,既是判斷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jù),也是影響到能否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關鍵。在這個意義上,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群眾掌握理論”和“講好中國故事”便自然轉化為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有效性的新途徑。由此,應主動把握、積極運用網絡時代的特點及優(yōu)勢,在優(yōu)化途徑與滿足需要的互動共融中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有效性。

      一、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滿足思想武裝需要

      對黨和國家而言,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本質上是一項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的思想武裝,最終令人民群眾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此種需要在事實上要求并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加速傳播,因而也成為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重要途徑。

      網絡時代,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與走勢的變化以及國內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xiàn),讓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愈顯激烈,也迫切需要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釋、引導功能,強化人民群眾的理論認同。與此同時,為了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活動更具親和力、吸引力和友好性,真正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也表現(xiàn)出對建設網絡基礎設施、掌握技術手段的需要。這就促進了物質性支撐力量的革新,帶來傳播手段和傳播思路的突破。可見,正是由于新的需要和利益的出現(xiàn),以及對滿足新需要和新利益的追求,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這也在循環(huán)往復中優(yōu)化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途徑。

      從整體上看,要在網絡時代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發(fā)揮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中的渠道作用,就必須在立足黨和國家需要的基礎上,積極利用網絡時代提供的傳播紅利,把“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fā)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開來[2]。

      第一,常態(tài)朝向國家需要,實現(xiàn)理論長效傳播。由于黨和國家有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需要,因而迫切要求規(guī)范網絡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秩序,不斷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力和引領力。為滿足這一宏觀、穩(wěn)固的需要,就必須在網絡時代常態(tài)、長效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黨和國家而言,有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結果的最終體現(xiàn),不外乎將依靠國家意志的剛性、權威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轉化為依賴人民群眾認同的柔性、對話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3]。這就要求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時擅于進行力道切換,處理好“剛”與“柔”、“顯”與“隱”的關系。因此,有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就不應局限于同質內容和固定方法,而是要在穩(wěn)定傳播中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以免人民群眾產生疲勞感和倦怠感。同時,要著力形成長效傳播機制,在長期蓄力中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綿延滲透,從而穩(wěn)步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

      需要看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中存在時機選擇問題,即“切合時勢、適合火候的某種適當程度的判斷和拿捏”[4],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選擇、傳播要與客觀形勢相匹配。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若是能隨民眾生活背景的轉換而實現(xiàn)“數(shù)量、時間、空間上的科學合理配置”[5],其傳播就將更及時、準確和適切,影響力、傳播力亦將隨之增強。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動態(tài)把握黨和國家的階段性需要及中心任務,并據(jù)此展開具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活動;要根據(jù)時空情境的變動更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話語表達和傳播方式,實現(xiàn)“老祖宗”與“新形象”的有機結合。這不僅有助于優(yōu)化與鞏固中心任務的成效,還能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活動彰顯時代氣息和現(xiàn)實意義。當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活動隨階段性目標動態(tài)更新時,往往能更好地順應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勢、時機、時序和節(jié)奏[6],從而在精準定位時空坐標中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歷時性地提升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實現(xiàn)程度。

      第二,提高知網用網水平,助推理論生動傳播。網絡時代的新變化令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活動表現(xiàn)出新的特征,因此必須正確認識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規(guī)律,提高知網用網水平。當前,信息傳播活動已表現(xiàn)出“輕傳播”“微傳播”“人際傳播”的規(guī)律,小世界效應正持續(xù)且充分地發(fā)揮效力。因此,在網絡時代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就需立足于此,要更加注意運用“短、小、輕、薄、碎”的輕量化傳播[7]、感性與隱性并存的柔性化傳播、精準觸達的個性化傳播、均衡發(fā)揮民眾效能的平民化傳播等傳播模式,以貼合網絡傳播規(guī)律。與此同時,在網絡時代及線上空間特質的作用下,諸多不同于線下現(xiàn)實空間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方式和策略開始出現(xiàn),如數(shù)據(jù)傳播(運用統(tǒng)計技術進行多維度調查后展開精準傳播)、場景傳播(強調圖像集成的立體化傳播)、社交傳播(強調社交互動中的價值傳播)、粉絲傳播(強調長尾群體的傳播力量)等[8]。但要在網絡時代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又不能僅囿于某一策略,而應促成各類方式策略的交織、互動,將同一內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轉換為不同話語。如此一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議題吸引力、話語感染力、視覺沖擊力、形象感召力和推送輻射力都將得到顯著提升[9],進而在網絡時代編織起“大傳播”格局。此外,還應進一步推動網絡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深度融合。在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lián)網等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支撐下,通過內容建設和技術建設的并重,實現(xiàn)“1+1>2”的融合成效,以避免出現(xiàn)線上線下相隔絕的“兩個輿論場”,從而多維度地推進“理論掌握群眾”,更加貼近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預期目標。

      第三,定位化解內部矛盾,推動理論深入傳播。馬克思曾指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0]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便具備卓絕的徹底性,顯然滿足說服群眾、掌握群眾的前提基礎。但需要看到,在自然狀態(tài)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之間是不存在“勢差”的平行關系,即一方不會自動流向、匯聚至另一方,這直接阻礙了“理論掌握群眾”的達成。因此,就必須借助外力,用本質為“灌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工作打通、暢通理論與群眾間的連接渠道,實現(xiàn)理論從文本到觀念的飛躍[11]。從根本上說,網絡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就是代表黨和國家意志的理論工作者不斷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給人民群眾的“充滿矛盾的辯證運動過程”[12]。正是內部基本矛盾與具體矛盾的發(fā)展、轉化和化解,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效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網絡時代出現(xiàn)了技術性與社會性雙層面的改變,因此在化解理論傳播活動的內部矛盾時,必須尊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與人民群眾的角色變化,尤其要彰顯人民群眾作為傳播對象時的主體性。要在堅守“灌輸”原則的基礎上,以說服而非說教、壓服為主要方法指導,同時結合網絡信息技術與人民群眾的接受心理,靈活采用具有時代特色的傳播途徑,持續(xù)提升“理論掌握群眾”的實現(xiàn)程度。

      可以說,網絡時代及其對思想武裝工作的新挑戰(zhàn)、新要求,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有了新思路、新姿態(tài)。受此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親和力、解釋力和說服力將在貼合時代發(fā)展中得到提升,人民群眾亦將更好地展開理論學習和理論認知活動,進而實現(xiàn)“理論掌握群眾”,直接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網絡時代傳播的有效性。

      二、實現(xiàn)“群眾掌握理論”,滿足生活實踐需要

      任何事物“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13]。因此,當“理論掌握群眾”后,還需實現(xiàn)理論從內化到外化的飛躍,讓民眾得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觀察、分析、判斷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真正將理論運用于火熱的生活實踐,即實現(xiàn)“群眾掌握理論”。由此,人民群眾也將成為民間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力量,提升理論傳播效率。顯然,實現(xiàn)了“理論掌握群眾”后,如何推動“群眾掌握理論”便順理成章地成為焦點。如果說“理論掌握群眾”涉及的是理論認知問題,那么“群眾掌握理論”則指向理論實踐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群眾掌握理論”的生活實踐需要,顯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工作具備更高的有效性。因此,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進一步實現(xiàn)“群眾掌握理論”,亦成為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要精準定位民眾需求,呈現(xiàn)理論現(xiàn)實價值。人民群眾的理論接受其實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自我滿足行為。當需要得到滿足,人民群眾便能更好地體悟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內蘊的情感歸屬和價值意義,并依據(jù)“依從-認同-內化”的鏈條完成理論認知和理論接受,這便為實現(xiàn)“群眾掌握理論”找到了依循。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情況、新問題屢現(xiàn)不止,加之網絡時代讓人民群眾能夠主動或被動地接收到不同時空場域的信息,放大了情緒情感的波動,更易令人民群眾陷入非理性泥沼。與此同時,網絡時代讓人們能夠“超時空”相遇,令不同思想層次的個體聚于一處。此種境況的常態(tài)化使得人們更易發(fā)覺自身理論水平與他人理論水平以及社會要求間的差距,并由此產生自我發(fā)展和完善的需要。而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表現(xiàn)出極大的需要和熱忱,渴望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把握、抓準實際問題,達成改造世界的目的,因而內在地迸發(fā)出強烈的理論需求,內生出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愿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效傳播就應充分借勢此種心理,將國家宏大愿景與個人細小需要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利益關切。既要及時回應和解決線下“上網”的問題,如勞動就業(yè)、教育醫(yī)療、收入和貧富差距等,又要積極解釋、引導產生于網絡空間的新困惑,如飯圈文化、喪文化、佛系心態(tài)、“躺平”現(xiàn)象等。通過回應和解決現(xiàn)實困難,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感知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用性和現(xiàn)實性。誠然,要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有效性,必須切實滿足“群眾掌握理論”的生活實踐需要,但這種滿足并非無原則、無邊界的。在網絡時代,“網絡人”表現(xiàn)出對碎片化、娛樂化的熱衷,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又決定著不能完全倒向這種趨勢。因此,在促進“群眾掌握理論”時仍應以維護理論的準確性、科學性為基礎和前提,這其實也是有效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要求和保障。

      另一方面,要貼近火熱生活實踐,提升理論運用能力?!叭罕娬莆绽碚摗痹趯嵸|上并非純粹的理論認知問題,而是實踐運用問題[11],其關鍵在于人民群眾能否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改造世界。此種取向便要求人民群眾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在生活中準確把握、靈活運用理論精髓并進一步推動實踐展開。因此,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不應局限于個別詞句的反復咀嚼,而要說清、說透理論內容,切實將科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精深理論與時代境況、生動生活相結合,與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和難點相貼合,做到“扣熱點”“貼群眾”,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鮮度與時效性,真正“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14]。除了開展以理論工作者為主線的“理論型”傳播活動外,還可進行以人民群眾為主線的“實操型”傳播活動,培育個體運用理論解釋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稍诰W絡空間中開辟專門平臺或版塊,借助ACG(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s和游戲Game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等形式模擬互動式的生活化場景,設置有關教育、文化、歷史、政治等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度相關的具體情境,并內置常見的問題及沖突,讓人民群眾運用理論完成問題回答等自主互動行為。借此過程,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預習”“預防”目的,讓人民群眾對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噪音和雜音形成“免疫力”“抵抗力”。不過,此種思路仍是一種預想,但恰恰是這種預想,顯示出網絡時代讓“群眾掌握理論”有了更加生動、鮮活和富有吸引力的實現(xiàn)方式,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所具備的整體推力。

      三、實現(xiàn)“講好中國故事”,滿足國際傳播需要

      互聯(lián)互通的網絡時代讓世界各國連為一體,這種命運共同體關系意味著,一個國家要持續(xù)性地謀求發(fā)展,既要有內部實力,還需依靠良好的國際關系和外部環(huán)境。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14],將為中國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從這個視角來看,除了達成“理論掌握群眾”和“群眾掌握理論”,實現(xiàn)“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滿足對外傳播、國際傳播需要,同樣也是增強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的關鍵途徑。

      一方面,要暢通網絡媒體的渠道作用,形成“樂聽”基礎。在百年變局下,國際格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力量對比發(fā)生深刻變革,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作用,令國際上出現(xiàn)許多期待聽見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聽眾”,使得意識形態(tài)領域出現(xiàn)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轉變?;诖?,就需進一步暢通網絡媒體在對外傳播、國際傳播上的渠道作用,借此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國際層面的有效傳播,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其一,要讓外國網絡平臺“為我所用”?!度嗣袢請蟆贰董h(huán)球時報》等國內媒體積極利用Twitter(推特)、Facebook(臉譜網)、Instagram(照片墻)等外國網絡媒體構建中國形象、發(fā)出中國聲音,不斷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走向國外民眾。其二,要推動國內媒體“走出去”。中國本土的網絡新媒體如抖音(TikTok)、微信(WeChat)等均已推出國際版軟件,這無疑有助于突破西方對網絡技術和信息話語的壟斷,增強中國對外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動權。

      也正因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少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將中國復興視為西方衰弱的原因,并試圖通過“脫鉤”孤立、排擠中國。為此,西方國家不斷利用自身在網絡信息技術上的優(yōu)勢,將網絡轉換為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工具。西方國家一方面在網絡媒介上“設卡”,利用技術手段“剪接”“屏蔽”“消除”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聲音,阻礙其對外傳播,另一方面又利用網絡向中國滲透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企圖瓦解中國民眾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防線。無論是較早的“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還是稍近的香港“占中”非法集會、臺灣部分團體和學生“反服貿抗爭”事件,在本質上都是西方惡意操縱的企圖顛覆國家政權的“顏色革命”,而網絡在此類事件中無疑成為顛覆勢力推波助瀾的工具。要突破并扭轉此種局面,就必須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促進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tài)。應在真實、立體、全面的傳播思路下,切實運用網絡媒體對外發(fā)出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以更開闊的思路、更豐富的資源、更有效的舉措做好國際傳播工作,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取得的重大歷史成就,宣傳中國的政策主張、理論觀點和價值理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歷史與實踐均已證明,中國既能辦好本國事情,也有能力“在全球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15],為世界發(fā)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種“澤加于民”“兼濟天下”的人類情懷,進一步為網絡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效傳播奠定了“樂聽”基礎。

      另一方面,要構建對外傳播系統(tǒng)格局,提升“善講”能力。在形成了“樂聽”的基礎后,還需進一步提升“善講”的能力。網絡時代的信息裹挾讓民眾的注意力易逝易失,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既要講“好”中國故事,又要“講好”中國故事,想清楚“講什么、怎么講、誰來講”的問題,用全球化、區(qū)域化的表達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讓國外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其一,要優(yōu)化對外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隊伍結構。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隊伍通常由機關、高校和社科院等單位中的專業(yè)理論工作者構成[16],能較好地擔負境內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職責。但由于語境、文化和習慣等背景差異,在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境外傳播時,上述理論工作者并不一定能始終發(fā)揮積極效用。基于此,需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培育力度,培養(yǎng)出兼具理論素養(yǎng)、網絡素養(yǎng)和外語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也可循此思路打造自媒體平臺,確保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能夠在語境轉換中保持傳播的精確性。從全局上說,則是要形成官方、自媒體(包括行業(yè)和個人)、網絡社群和網絡文宣團隊的梯次搭配[17]。借助“弱灌輸、強包圍”的多視角傳播矩陣,將更可能改變海外人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刻板印象。此外,還需關注對華友好的國際人士,將該群體中具備雙重話語能力的個體或組織轉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做到充分借力??山M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人士、青年學生、網絡知名人士等來華訪問[18],向其展現(xiàn)中國的真實面貌,令其掌握豐富的傳播素材。其二,要更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外傳播的方式方法。較之傳統(tǒng)傳播媒介的區(qū)域局限性,網絡讓對外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具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應根據(jù)網絡傳播特征來改善和設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對外傳播活動。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于國外民眾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以動漫、慕課、微視頻等為搭載形式,并借助網絡外推轉化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讓國外民眾享用更“對味”的理論盛宴。

      如上所言,網絡時代的先進信息技術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國際傳播有了便捷通道,但西方對網絡技術的掌控也讓理論傳播面臨著阻礙。為破解此種不利局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嘗試構建起具有中國氣派、中國作風的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運用網絡媒體搭載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力、影響力和說服力。不過,也正是由于國際傳播在網絡時代的新變化、新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必須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方式,這就在事實上推進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網絡時代有效傳播。

      概而言之,“理論掌握群眾”的思想武裝需要、“群眾掌握理論”的生活實踐需要和“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需要共同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網絡時代加速傳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供的傳播紅利,立足并實現(xiàn)上述三維需要,將更具針對性地增強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理論工作者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
      深化對新時代理論工作者意識形態(tài)責任的思考
      [保你平安]網絡時代的真相
      中國銀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一場網絡時代的圍毆
      傳媒評論(2019年5期)2019-08-30 03:49:58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理論大眾化視域下知識分子的使命與旨趣
      全黨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政治宣言——四位資深理論工作者談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1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基層理論工作者要當好“三員”
      學習月刊(2015年15期)2015-07-09 05:38:38
      南陵县| 郎溪县| 克什克腾旗| 鸡东县| 平南县| 荔波县| 望城县| 买车| 通榆县| 叙永县| 玉门市| 会同县| 旬邑县| 六枝特区| 聂荣县| 罗甸县| 桐庐县| 砀山县| 延寿县| 寿阳县| 马鞍山市| 隆昌县| 四川省| 青海省| 济南市| 兰州市| 固阳县| 贵南县| 云梦县| 石河子市| 河南省| 屯昌县| 炉霍县| 鲁甸县| 方城县| 含山县| 大化| 九龙坡区| 高阳县| 眉山市|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