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鑫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蒼郁勁挺的奇松、千姿百態(tài)的怪石、神秘朦朧的云海而揚名于中外。
到了山腳,仰望黃山,只見一“巨人”昂首于天地之間。它以蒼松翠竹為扇,輕搖之,似乎是在歡迎五湖四海游客的來訪。
走到玉屏山前,眼前一亮,黃山的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巍峨的山中。這里很多石頭都有動人的傳說。如“猴子觀?!?,據(jù)說是一只猴子每天都在監(jiān)視著大海的動靜,被海里的神仙看見,便被定身于此。而那棵聞名中外的千年迎客松,巍然屹立于山間,倚獅石破石而出,斜逸出虬結蒼翠的枝干,形成一扇寬大的“綠屏風”。微風拂過,“屏風”搖曳生姿,仿佛在向中外游客揮手示意,歡迎他們的到來。
沿著石階往上走,每一步都能看到一處唯美的風景:無邊無際的云,成了一片洶涌澎湃的海,波起峰涌,雪浪千堆。數(shù)座青黛色的峰尖峙立在云霧里,云霧忽而像一條白龍,悠然地在山巒中游走,上下飛躍;忽而像一群身穿紗衣的仙女,翩翩起舞;忽而像千軍萬馬滾滾而來;忽而像一條浩浩蕩蕩的大河,在兩座山峰之間一瀉千里,奔騰而去。
走過無數(shù)歪歪扭扭的棧道,我們開始向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進發(fā)。山勢漸陡,望著那遙不可及的山頂,真叫人兩腿發(fā)軟。正當大汗淋漓之際,我突然瞥見了幾個身影:他們用肩膀撐起扁擔,穿梭于峭壁之間,媽媽說這便是挑山工。眼見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衣衫,山路崎嶇,他們肩上的扁擔晃動著,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音,但他們一步未停,用結實的脊梁挑起重擔,腳步堅定而有節(jié)奏。
正值傍晚,日薄西山,火紅的光芒灑在四周的雄峰上,山峰仿佛成了挑山工手中的無聲燃燒的火炬。他們卸下扁擔,倚在山楠旁,山楠的枝干映射著歲月的洗禮,不屈不撓!我注視著挑山工,他們已然成為彩霞中耀眼的光。望著那一團光,愈來愈熾熱,最后聚成了一個耀眼的太陽,朝著前方的道路滾滾而去……
那一團光,直至回家仍閃耀在我的心頭。不曾想過,黃山不止有“黃山向晚盈軒翠,黟水含春繞檻流”的恬靜,在那莽莽群峰之巔,還屹立著無數(shù)自強不息的身影,他們是行走的脊梁,是“黃山之光”!他們激勵著我,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自強不息,奮勇前行!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生動記錄了黃山這一兼具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的旅游勝地,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讓黃山美景富有動感。小作者不僅滿足于描寫黃山之景,還將視角移至挑山工,寫出了這次旅游對自己人生的指引意義。作文視角獨特,將風雨不驚的自然神韻與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相融合,情感抒發(fā)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