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集國家興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更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片段欣賞
一路上從山腳往上爬,細(xì)看山景,我覺得掛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獨(dú)尊的泰山,卻像一幅規(guī)模驚人的青綠山水畫,從下面倒展開來。在畫卷中最先露出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現(xiàn)出王母池、斗母宮、經(jīng)石峪。山是一層比一層深,一疊比一疊奇,層層疊疊,不知還會有多深多奇。
畫卷繼續(xù)展開,綠蔭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來到對松山。兩面奇峰對峙著,滿山峰都是奇形怪狀的老松,年紀(jì)怕都有上千歲了,顏色竟那么濃,濃得好像要流下來似的。上得山來,又在“孔子登臨處”立過腳,在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下喝過茶。還看過漢枚乘稱道的“泰山穿溜石”,相傳是晉朝王羲之或者陶淵明寫的斗大的楷書《金剛經(jīng)》的石刻。將要看見的唐代在大觀峰峭壁上刻的《紀(jì)泰山銘》自然是珍品,宋元明清歷代的遺跡更像奇花異草一樣,到處點(diǎn)綴著這座名山。一恍惚,我覺得歷史的影子仿佛從我眼前飄忽而過。
(作者楊朔,節(jié)選自《泰山極頂》)
西岳華山
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市,自古以來就有“奇險(xiǎn)天下第一山”的說法。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片段欣賞
趨著那個(gè)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見了華山,鐵獸似的無名群山直鋪了幾里遠(yuǎn)的涼蔭,樹木一片一片的。偶爾從樹林子里漫下一條河來,河里卻全部沒水,滿是石頭,大的如一間房的模樣,小的也有甕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顏色一律灰白,遠(yuǎn)遠(yuǎn)看去,在綠樹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間,忽然裸露了一條秘密,這便將我吸引過去。置身在那里,先覺得一河石頭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雜亂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亂得有節(jié)奏,又表現(xiàn)得那么和諧……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華山。直接搭車在桃下站下來,步行了七里趕到華山入谷口,忽見工業(yè)谷外有一處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腳進(jìn)去,才知道這是華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廟。院內(nèi)空寂無人,數(shù)十棵幾摟粗的大樹,全部遮了天日,樹下的場地上,有著深深淺淺的綠,如鋪了一層茸茸的地毯。坐上,仰頭看見太陽在樹梢碎紙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綠,卻并不是苔蘚,是一種小得可憐的草,指甲蓋般圓,裂五個(gè)七個(gè)瓣,伏地而生,中有數(shù)十個(gè)針尖大小的花蕊,嫩黃可愛。
(作者賈平凹,節(jié)選自《三游華山》)
南岳衡山
衡山,又名壽岳、南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綿亙于衡陽、湘潭兩盆地間。衡山的命名,據(jù)戰(zhàn)國時(shí)期《甘石星經(jīng)》記載,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yīng)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
●片段欣賞
在衡山只有寺觀可以下榻,那是中國的本色,比牯嶺似乎多了一點(diǎn)詩意。吃過晚飯之后,已快到九點(diǎn)鐘了,和尚們的晚課早已做過,我們在大殿里繞了一下,在點(diǎn)著豆一般的燈光的佛龕前,尚有一兩個(gè)和尚在跪著。我們還不想睡,便披起一件御寒的衣服步出山門踏月去。才缺不久的下弦月已懸在樹丫間了,天凈無云,空氣似乎薄了一點(diǎn),銀河、北斗及其他的星辰都顯然格外的光輝明朗,四望不見有山,我感到我們確是在南岳的最高處了。
不知怎樣,同伴中忽然有人唱起來,我們都傻氣大發(fā),高聲和著,一路沿著到祝融峰的路走,一路哼。月亮漸漸高了,鋪著沙石的小路漸漸白亮了,晚風(fēng)漸漸緊了,蟲聲漸漸低沉了,但我們卻漸唱漸高興,直至寒氣已深。
(作者劉燧元,節(jié)選自《“朝山”歸來》)
北岳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玄岳等,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道教始于西漢,北魏始興盛,成為主流全真派圣地。恒山自明代被列為北岳。
●片段欣賞
寺按山的走勢,院門南向,四十間大小殿宇臺閣,緊貼巖壁一字排開,南北長如蟠龍,東西窄如衣帶。進(jìn)得寺門,穿過小院便登樓。樓梯既陡且窄,僅容一人。我們緊跟向?qū)?,手扶冰冷的巖石,忽上忽下,忽而又折回,像在石回路轉(zhuǎn)的山洞中慢慢探行。大家攀梯繞廊,在半空中迂回,興致盎然。先看三官殿,這是道教的天地。幾座泥塑像都是烏眉黑須,衣袖帶風(fēng),有一種飄塵出世的無為之感。繼而是三圣殿,這里則是佛家的世界??茨欠鹣瘢S臂潤面,端坐蓮席,目光微啟,大概雷鳴電閃也不能驚動他的一絲禪心。最后是三教殿。這里集中國封建文化之大成。我聚精會神地欣賞著,一回頭,見外面白云線繞,那霧氣已趁人不備,潛入殿門,托住眾神。好一個(gè)仙境神界嘛!
我們一個(gè)殿一個(gè)殿地看完后,已走到盡頭。游人到此,緣壁而行,如履薄冰,提心吊膽。如果大著膽子向下望,但見流云飛鳥,真是身懸半空了。
(作者梁衡,節(jié)選自《恒山懸空寺》)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起洛陽龍門東側(cè),向東逐漸轉(zhuǎn)向東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嵩山山系包括萬安山、安坡山、馬鞍山、五佛山、擋陽山、玉寨山、嵩山主峰(峻極峰)、五指嶺和尖山等。
●片段欣賞
木魚的聲音次第響起,如一條條魚,蹦出夜的水面。聲音由大而小,再由小而大。那發(fā)聲的木頭震響了整個(gè)山谷,不知道最初把一截木頭做成木魚的人是何動機(jī),是為了讓煩躁沉入這木頭之中嗎?是想讓心緒在這種擊打中碎裂嗎?木魚聲聲洞穿了歲月。木魚聲聲,在心壁上折射而去,所有的一切只剩了這木的聲音。
石可以改變水流的方向,水可滴而穿石,萬事萬物相攜相生。水潺潺,水盈盈,水渙渙,水蕩蕩,水的各種各樣的聲響,揉成一曲古老嵩山的優(yōu)美曲調(diào),花流水,積極向上的音聲,痛快淋漓的表達(dá),絕非落花流水春去的哀唱?;魉ǖ牧?,水的流,水擁著花,花攜著水,一山的爛漫,都在了水中。
(作者王劍冰,節(jié)選自《嵩岳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