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伴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如何在“雙減”政策下構建高效課堂,一直以來都是各學科教師教育研討的重點。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言語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雙減”政策仍存有片面化的認知行為,無法將其引入其中,達到提質增效。因此,融合政策要求與教學實踐,對如何有效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研究
引言
“雙減”政策的出臺,目的是減輕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為響應“雙減”政策的號召,語文教師應積極改良課堂教學理念、模式與手段,立足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兼用一系列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優(yōu)質的語文學習體驗,構建“寓教于樂”的語文課堂,杜絕過去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對“雙減”政策的內涵解讀
“雙減”政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的素質教育步入了全新的階段,為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建下了一座里程碑,為小學語文教學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劃定了全新的任務、開辟了全新的發(fā)展空間。為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廣大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雙減”政策的解讀,仔細分析并領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將“雙減”政策的內涵貫徹落實到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彰顯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發(fā)展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目前看來,“雙減”政策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它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考慮,旨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與助力,契合現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可將其內涵簡要概括為如下幾個層面:首先,“雙減”政策有著以人為本的教育內涵,它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習需求,精簡教學手段,構建寓教于樂的課堂,使學生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其次,“雙減”政策作為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政策,有著“減負、提質、增效”的政策實施目標,這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及課后作業(yè)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真正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精神,教師必須重視加強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改良,盡可能通過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最后,“雙減”政策具有極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與現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致,因此教師應針對“雙減”政策的落實,制定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教育方案,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避免“揠苗助長”,引導學生在壓力少的學習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完成自我成長,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的總體表現來看,其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組織不嚴密。教學是一個有節(jié)奏、有組織、有銜接的遷移過程,其過程的嚴密與否,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能夠產生關鍵性影響。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缺乏兼容性思考,致使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形成體系化的語言架構,影響了其言語根基以及認知的發(fā)展。第二,主體難把握。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核心對象,以其為根本,才能構建高質量的課堂。但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主體的現象依舊存在。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方面存在單一化問題,未能給予學生合理且科學的學習策略,間接增加了其學習難度與學業(yè)負擔。第三,課堂少互動。課堂互動是增進師生情感、調節(jié)學習氛圍的一種有效途徑,溝通交流少、互動頻率低仍是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活動的真實寫照,這也對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以及學習壓力的減輕造成了一定影響。
3“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3.1選擇合適的課堂組織形式
老師在上課前,要創(chuàng)造好的教學情境,在課前及課后老師都要充分準備好教學時間與計劃,在上課中針對孩子的身體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習掌握情況有意識的改變課堂進度,在上課中分配好時間,前十五分鐘由老師進行講解知識點,中間十五分鐘可以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他們積極討論自主學習問題,在課堂上訓練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動手操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10分鐘教師用來總結,有利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以及讓學生有一個更清晰的邏輯關系。同時還可進行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合作研究、分組討論,組織學生競賽、辯論、知識問答的形式等等,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詩詞賞析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方式,而是要引導他們針對詩歌話題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在對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時要予以相應的激勵與指導,以表揚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學習激情,以便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3.2增進課堂互動
互動是人與人彼此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行為過程。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一定幫助,還對教情、學情的把控產生指向作用。第一,游戲互動。游戲是增進情感的有效方法,組織趣味化的游戲活動,如“填詞造句”“部首找朋友”“頭腦風暴”“猜字謎”“火眼金睛”等,使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學會并掌握語言的具體運用,進而增強其語用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第二,問題互動。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合理的提問對學生語言思維的深度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但考慮到學情特點和時代特征,為優(yōu)化師生的互動體驗,教師可以奇、趣的方式進行提問。
3.3巧用習題培養(yǎng)能力,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課后習題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教師用來檢測自己的教學質量、學生用來檢測自己的學習質量的一項重要工具?!半p減”政策實施后,教師應嚴格把關對課后習題的布置,將課后習題的主要內容,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緊密銜接起來,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借助課后習題,在腦海中構建起更為科學合理且完善的知識體系,為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鋪墊。
結語
“雙減”政策的實施,不僅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與高效,還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讓“雙減”政策落到實處、起到實效,還需廣大教師切實為學生提供多元、多樣以及多向的發(fā)展渠道,進而推動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謝志文.基于“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1(4):2.
[2] 許蕊.“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