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婧瑤
我的老家在張家港德積鎮(zhèn),那里過年的氣氛比城里濃多了。年前,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掛紅燈籠、貼春聯(lián)、蒸年糕……熱鬧極了,濃濃的年味也悄悄涌進了我的心里。
是的,年味總是和吃息息相關(guān)。在我的記憶里,老家的年味浸潤在年糕的香氣里,濃烈醉人,令人難忘。
年糕是德積的特色傳統(tǒng)名點,年糕的“糕”與步步高升的“高”同音,年糕年糕,象征著高升。對于讀書的孩子來說,寓意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對于工作的大人來說,寓意事業(yè)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外公家是蒸年糕的聚集地,全村的人都來這里蒸年糕。到了做年糕的那天,村民早早地起床了,他們帶著早已經(jīng)準備好的糯米,來到外公家,開始了傳統(tǒng)的年糕流水作業(yè)方式。需要幫忙的時候,也不分你家我家,誰都會幫上一把。
大家和外公一起先把糯米清洗干凈,然后倒入研磨機上研磨,研磨是個技術(shù)活,很有講究,米粉磨得太細,年糕吃起來太軟,沒嚼勁;米粉磨得太粗,年糕吃到嘴里很粗糙,口感不佳。外公手藝好,每次都拿捏得很準,怪不得大家這么信任他。
磨完后,外公把水和糯米粉攪拌在一起,一直不停地攪拌。我也在一旁湊熱鬧,和大家一起攪拌。外公過來瞧瞧說:“嗯,不錯,就是要這樣松散,不粘手?!蔽姨痤^看著外公,不明白他講的什么意思。外婆已經(jīng)把水燒開,土灶上的鍋里熱氣騰騰,外公擺上蒸籠,把拌好的糯米粉一層一層均勻地灑在蒸籠上。撒糯米粉這一步特別考驗?zāi)托?,外公時刻盯著蒸籠里的米粉,哪里起泡,就要把手上的糯米粉填充到哪里,不停重復(fù)著這個動作。屋里彌漫著熱氣,看到外公滿頭大汗,我很想去幫忙,但是外公說:“這里很燙,暫時不需要你幫忙,等會兒需要了你再幫忙。”我用力地點了點頭。
等到外公蓋上鍋蓋,我激動地問:“外公,是不是可以吃了。”外公笑了笑說:“還需等15分鐘,就可以給我家小饞貓吃了?!钡乙稽c也不閑著,一會兒瞅瞅時間,一會兒到鍋邊轉(zhuǎn)悠,就怕外公忘了,嘻嘻。
15分鐘過后,空氣中彌漫著地年糕的香甜味越來越濃,外公走來掀開鍋蓋,雙手緊緊抓住蒸籠兩邊的把手,搬到桌子旁。蒸籠和年糕都很重,他用膝蓋頂住蒸籠底部,用力一倒,一大塊香噴噴的年糕就到桌子上了,剛出籠的年糕晶瑩透亮,熱氣騰騰的年糕里飄出濃濃年味。大家都夸外公年糕蒸得漂亮。我看了好激動,伸手就要去摸,外公說:“當心燙,等一會兒再吃。”等到年糕冷卻后,我和大家一起牽著線,把一整塊的年糕劃成一小塊一小塊,這樣便于保存。一塊塊年糕就像一個個軟嘟嘟的胖娃娃,好可愛呀!
我輕輕地咬一口,吃到嘴里格外香,格外甜。年糕飄香年味濃,年糕的香氣,埋藏于味蕾記憶的深處,從未因時光流逝而遠離。
(指導(dǎo)老師:億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