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玲
習? 作? 要? 求
在本次“輕叩詩歌大門”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已經閱讀、收集了許多詩歌?,F(xiàn)在,我們試著當個“小詩人”寫寫詩,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寫的時候要注意分行。寫完后,和同學交流。
習? 作? 提? 示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敝袊窃姷膰龋怨乓詠砭陀小霸娊獭钡膬?yōu)良傳統(tǒng)。但是有很多同學感嘆詩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太遠,遠得讓我們“望詩興嘆”。其實不然,孩子們,你們是天生的詩人。
第一步,尋找合適題材。
我們可以從自然現(xiàn)象、平常生活、親情友情、科幻想象、情緒感受、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選擇適合表達心中情感和想法的童詩題材。
無論什么題材,關鍵在于我們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靈,發(fā)現(xiàn)適合表情達意的事物就把它寫下來。就如趙鏡中先生所說:“處處、樣樣、方方、面面都可以入詩,只要有心,就有詩。”
第二步,借用修辭想象。
如何利用普通的題材,寫出有味道的童詩,需要你大膽借用修辭進行想象。
巧用比喻來想:比喻是兒童詩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抓住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能讓我們的語言更為生動形象。
妙用擬人來想:擬人在兒童詩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用。我們把一些本不具備生命特征的事物當作人來寫,賦予人的動作或特點。
善用排比來想: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意義相關的句子或段落并排,使詩歌整齊,節(jié)奏鮮明。
運用夸張來想:寫兒童詩常常運用夸張制造特別效果,加深印象。我們把數(shù)量、時間、行為等方面進行夸大或縮小描寫,這種方法讓我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步,創(chuàng)作詩歌尾句。
金波爺爺說過:“好詩, 最著力在結尾處。”
林武憲的《陽光》只有短短的四行:“陽光在窗上爬著/陽光在花上笑著/陽光在溪上流著/陽光在媽媽的眼里亮著”
相信你已經發(fā)現(xiàn)前面三處陽光是眼睛能看到的,后面的陽光要用心才能體會得到。最后一句詩是點睛之筆,從自然之景寫到人間之情,令人稱贊。在孩子眼里,媽媽的眼睛就是明亮的陽光,充滿愛的光芒,照得孩子心里暖洋洋,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
第四步,設計詩歌形式。
分行分節(jié)、標點符號等空間上的布局是兒童詩節(jié)奏的外在形式。
寫詩要分行,一行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半句,甚至是一個詞、一個字。分行寫詩,既可讓大家很輕松地讀你的詩,又會讓你的詩有跳動的韻律感。
分節(jié)根據詩歌的內容來定,有的詩不分節(jié),有的詩分為若干節(jié)。分節(jié)的詩,各節(jié)的行數(shù)要大致相等。節(jié)與節(jié)之間要空行。
另外,兒童詩的標點符號,可有可無,但整首詩要統(tǒng)一,巧妙運用問號、感嘆號等,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整首詩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