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輝
摘 要: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課程體系中獨立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注重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而語言在實際情境中的表達更是語文要素的重點之一,為了幫助學生清楚具體、條理分析地表達,在口語交際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下,本文基于語文核心要素,借助“支架”進行了教學策略的探求,并提出“梯級表達”的口語訓練模塊概念,通過支架鋪路,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情境;支架;梯級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6-0223-04
從人的全面發(fā)展來看,具備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的人更加受到關注和青睞。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兒童不到六七歲就已經掌握了口語的基本規(guī)律和常用語匯,到學校里來首先是要學會認字和寫字,這是不錯的,可是如果因此就脫離口語、孤立地教書面語,這就不對了?!笨梢娍谡Z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板塊之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表達能力,還能促進注意力、理解力和智力的發(fā)展。
1.緣起:“梯級表達”策略的思考設想
(1)背景
第一,網絡發(fā)展,阻礙交流。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習慣于手機、電腦等虛擬世界的交互,人與人之間的口語交際能力逐漸減弱,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堂上也存在不敢表達,不必要表達,不理解情境表達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語文測試主要是書面測試,課堂也較側重于訓練學生閱讀與寫作等“書面語言”的表達,而忽視了“表達與溝通”等口語交際的能力。這些社會背景都不利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第二,課堂局限,參與度小。口語交際教學課堂的局限性使學生的思考時間有限,表達時間有限,無法廣泛式參與的局限性就是使教學目標不能很好地完成,針對這種弊端,“梯級表達”能夠分化總目標,為學生搭成階梯,不僅提高了參與面,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實現自我突破,提高表達能力。分析第一學段的教材,發(fā)現口語交際共有16個話題,表格匯總如下:
(2)口語交際的特點
分析表格可以看出,第一學段話題特點趨于生活化,多與日常生活這一情境為主,強調了他們的生活體驗,讓孩子們有話可說。但縱觀話題的深入,發(fā)現口語交際的要求越來越明確,難度越來越大。如表二,內容上表達形式“獨白類”占主要部分,更加注重圍繞一個話題,有邏輯地表達。
第一,在情境中,話題更加“情境化”。《新課程標準》多次提到“情境”一詞,明確表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谡Z交際更是以“情境”為依托,讓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敢于表達,學會表達,從而提高核心素養(yǎng)。
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話題以游戲和生活為主,通過課文的學習后,話題的情境性比較強,孩子可以做到有話說。例如“我說你做”,孩子們很容易聽懂各種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小兔運南瓜”則在圖片給予的情境中展開想象,能夠說清楚小兔子做了什么。但隨著話題的深入,到了二年級,“做手工”“商量”“圖書借閱公約”“推薦一部動畫片”,更加要求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孩子先有一個沉浸式體驗,才能較好地作出符合話題的表達。例如“做手工”要先讓孩子做一次手工體驗,才能講清楚手工的步驟,手工的體驗??梢蕴崆霸诩易?,再在課堂交流?!巴扑]一部動畫片”要求教師盡可能利用多媒體,分享動畫片,把孩子帶入動畫片的情境和世界中,幫助孩子回想情節(jié)。
第二,在目標上,表達出現“梯級化”。按照口語交際的內容分類,我們發(fā)現表格二中,二年級的口語交際內容更趨于“獨白類”?!蔼毎最悺笨谡Z交際指口語交際的主題比較適合一個人自述,這與命題式作文異曲同工??梢?,口語交際從內容上難度系數呈現“梯級化”。即使是同一類講故事的內容,難度系數也有所增加。一年級“小兔運南瓜”只有兩幅圖,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編排,引導學生看圖發(fā)揮想象,補白情節(jié),講清楚故事。而二年級看圖講故事,圖片增多,情節(jié)復雜,結局留白,更加強調孩子的核心素養(yǎng)。
第三,在素養(yǎng)上,習慣指向“人文化”。縱觀第一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從說明白、說清楚,到交際雙方的一個互動,要求聽者也要聽明白、聽清楚,甚至要求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強調了一個傾聽習慣和溝通習慣,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交際意識、交際禮儀和交際習慣。例如,講故事的時候強調“聲音大一點,讓別人聽清楚”,二年級下冊“注意說話的語氣”,都是在強調交際中的“聽”與“說”。從內容上,“商量”“注意說話的語氣”都是在強調一個交際禮儀和習慣,這些要求都在指向更加人文,更加禮貌。
(3)“梯級表達”的提出
基于小學第一學段口語交際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在課堂上完成表達目標,“梯級表達”就很有必要性。而“支架”能打開學生表達的思維空間,能幫助學生厘清思維路徑。
“梯級表達”主要是讓低段的學生由簡入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表達,最終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如何較好地推進“梯級表達”,以《推薦一部動畫片》為例,把教學總目標分化,降低難度,讓教學目標在過程中逐級完成。第一階梯是“巧猜動畫片名稱”,主要是進入情境,學習簡單表達。第二階梯是“趣說動畫片人物”,抓住人物特點提高表達。第三階段“講動畫片小故事”,讓學生組織語言表達故事情節(jié)。第四階梯“整合前三步”,完善表達。第五階梯“多元評價”,在評價中學會表達和思考。 “梯級表達”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分化了教學目標,降低了學生的表達難度;關照了班級學生的個體性,擴大了學生的參與度。
《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二年級口語交際中明確提出: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想達到教學目標,學生的表達就要具備全面化和條理化的特點。學生要想講清楚講好,就必然注重內容的全面性和表達的條理性。由此,將目標分化,逐級實現,讓學生梯級表達就會更具有操作性,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并完好表達。
2.探尋:巧設支架,厘清思路
“支架”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學習困難點,對繼續(xù)學習造成了阻礙,這時需要有外部的支持。如,在學生構建語言表達體系時,提供提綱,思維導圖或者激設凝疑,以此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可設計“問—答式”支架、情景沉浸式支架、表達遷移式支架和思維導圖支架。
(1)“問—答式”支架
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是課堂激發(fā)學生思考與表達常見的教學手段,可以簡單直接直奔主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表達。教師提問也要講究方法,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第一種是直接提問法。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出示問題,減少多余的,隱晦的信息,通過一連串的問答,形成口語交際的主要對話內容。這種直接有效。第二種是激發(fā)法,又叫啟發(fā)法。通過設疑激發(fā)同學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教師的問題中主動思考,接下來如何回答,或者是某種回答是否合理,從而探求問題的主動性。第三種是演示法,就是教師呈現一個較好的口語交際范例,先達到一種驚人的結果,再促使學生研究探索其中的語言規(guī)律,對過程進行剖析。第四種是故錯法,以幽默的故錯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等。特級教師錢夢龍認為:“教師無論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什么條件,最根本的一點,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審美欲?!?/p>
(2)情景沉浸式支架
口語交際依托一定的情景,情景沉浸式支架可以是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直觀引入,也可以是生活真實場景,還可以是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在情景里,學生可以更有體驗性。情景沉浸式支架就是依托情景,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例如二年級上冊《商量》《做手工》等內容就是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從實際情景出發(fā),可以真實表達觀點??谡Z交際的情景有時候不一定是學生身邊的真實情景,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切合實際的情景。例如六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演講》《聊聊書法》。教師可以就演講的主題,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可以是當下的熱點,可以是表達一種觀點。還可以提前在班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有了切身體驗,就有了豐富的表達素材。例如《聊聊書法》,就可以提前在班級開展“翰墨飄香”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傳統課堂,走進情景教學的生活課堂。
(3)設計任務支架
王榮生老師認為:“為完成任務而學語文,更有吸引力,更有效,更符合語文的本質?!笨谡Z交際帶有目的性和任務性就會更有實踐性,表達得更準確具體。如果教師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清單,就會促進學生運用表達、溝通等豐富的語言形式來完成任務,完成口語交際的目的。例如,二年級下冊《圖書借閱公約》口語教學,如果沒有真實經歷,假設進入情景,直接讓學生表達是有困難的。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了解圖書館公約、觀察圖書館中不文明現象等一系列任務鏈,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融入情境表達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設計任務支架,就是更好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中體驗、感悟、反思,從而習得口語交際表達的能力。
(4)思維導圖支架
教師在教學口語交際的時候,應從閱讀出發(fā),緊扣語文要素,依據課本習得的閱讀方法,為語言的綜合表達提供支架。在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講授《千人糕》這一課,就有課本插圖,了解千人稿的制作過程。同學們就可以嘗試制作簡單的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表達的思路,從而有條理地表達?!八季S導圖”的可視化,能更直觀地幫助學生落實語言表達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篤行:支架鋪路,梯級表達
“支架”能打開學生表達的思維空間,能幫助學生厘清表達思路?!疤菁壉磉_”主要是讓學生由簡入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表達,最終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梯級表達”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分化了教學目標,降低了學生的表達難度;關照了班級學生的個體性,擴大了學生的參與度。
(1)設計支架,進入情景
基于學情,以單元語文要素為參考,根據不同的口語交際類型設計不同的支架,落實語文要素。例如,低段學生多采用“問—答式”支架、情景沉浸式支架。高段更多側重于設計任務支架、思維導圖支架。例如《推薦一部動畫片》,第一階段,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問答,問學生:“你最喜歡的動畫片名稱是什么?”旨在讓學生說清楚動畫片名。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播放一個動畫片片段,或者創(chuàng)設動畫片王國“猜片名”游戲,利用“情景沉浸式支架”,讓學生進入沉浸式課堂體驗。
(2)以聽助思,培養(yǎng)專注力
口語交際既注重講的一方面,也注重聽的一面。有了對情境和教學目標的初步理解和表達,這個時候傾聽他人的表達,就是建立在第一個階梯的認知上。聽完推薦,教師可以適時提問。這樣可以很好地抓住時機,一方面檢查學生是否專注,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思維專注力。例如,教師可以直接提問:“在剛才的推薦中,都向我們推薦了什么?”學生依次回答,可能是推薦了動畫片名稱,可能是推薦了孫悟空,也可能是推薦了《三打白骨精》這一個小故事。教師請聽者再次對同學的表達完善加工,加強表達,進入下一個階梯。聽是口語交流的第一步,不會聽則不會表達,或者說表達是無效的。聽的過程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在大腦中對對方的交流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教師適時提問,一方面檢查學生是否專注,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思維專注力。
(3)以講為主,提高表達力
明白了要求,學習了方法,這個時候練習表達,就是建立在第二個階梯的理解上。為了讓學生人人都表達,可以先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互講,再班級展示。我們可以進行小組多人互講。小組成員之間先互相講一講,在小組間互講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把教學目標分化。再交流后進行前幾個內容的整合,從而完成教學目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交流中大方自信,較好地進行語言構建,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小組講完之后,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勇敢地走上講臺,試著自信地向同學推薦一部動畫片??梢约右恍╅_場語:“大家好!非常開心能給大家推薦一部動畫片!”也可以加一些結束語:“謝謝大家聆聽,記得去看喲!相信我,這部動畫片,你值得去看!”
(4)以評引領,輻射思考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大膽說的孩子,還可以引導一些沒有說的孩子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出一些評價方法。對于低段孩子,量化式評價和互動式評價最為常見。在口語交際課堂中,在每一個階梯表達的時候,學生都會注意自己是否達標,這樣一級一級地到把整塊內容口頭表達出來,他們得到了四次表達的鍛煉?;邮皆u價也是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常用的教學策略。學生展示,學生點評,形成互動交流機制?;邮皆u價不僅能夠根據學生的表達,及時給予鼓勵和贊美,還能調動學生表達與思考的能力,聽既是為表達服務,表達也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聽。
(5)以“寫”代說,鞏固表達力
我們這里的“寫”可以是學生簡單的記錄,也可以是教師利用“訊飛”“微信”語音功能,幫助學生錄音,以文字的形式呈現語言,更加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奥犝f讀寫”是語文核心要素之一?!罢f”與“寫”相輔相成。如果在低段口語交際教學安排中,用簡單的“寫”為口語交際的“說”搭建支架,那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度,還能推進口語教學目標的完成,鞏固并提升學生的表達力。第一,明確寫的內容。但并不是所有的口語交際都要安排“寫”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部編版二年口語交際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獨白類、交互類和功能類。其中“獨白類”和“功能類”適合以“寫”鞏固表達力。本文對部編版二年級口語教學的內容做了梳理,分類如下:
表中可以看出,二年級口語交際中“獨白類”占主要部分?!蔼毎最悺笨谡Z交際指口語交際的主題比較適合一個人自述,這與命題式作文異曲同工。可見,二年級在口語交際中更加側重通過簡單的幾句話梳理表達自己的語言,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表達能力。而教學難度往往表現在“獨白類”口語教學的課堂。
第二,把握寫的時機??谡Z交際與閱讀寫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中,把握寫的時機,也能鞏固提高表達能力。當課堂完成了“聽——講——評”這三個階梯目標時,學生基本能夠說清楚,說明白。而寫的過程中更是鞏固了語言表達力,更加規(guī)范語言表達。在《推薦一部動畫片》中,當學生進過“說片名——說動畫片人物——說一個小故事”這一過程,已經對“推薦一部動畫片”這一主題有話可說。這時把握時機,讓學生寫下來,就會寫得比較條理清楚,并且擴大了交際對象的范圍,讓更多的人讀到,聽到孩子的內心語言。如果教師加以進行語言指導,提高語言表達技巧、增強句式的多樣性,那么必然會鞏固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
總之,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練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程度?!钡珜W生有個體性和差異性,每個學生表達接受能力不同。“梯級表達”正是將總目標任務分成多個小目標,讓學生盡量在每一個目標完成的階梯上突破自己。上一個梯級表達也為下一個梯級表達奠定了良好的語言基礎,從而逐級提高學生的表達力。
參考文獻
[1]曹明海.追問與發(fā)現——語文學習心理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瑞珍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