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錢洪
摘?要:在大學校園中,現階段大量的閑置物品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手市場的出現可以整合校園里廣大師生的可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整合再利用,達到循環(huán)可再生的目的,為生態(tài)校園的建設和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對此,通過調查分析,提出了針對校園群體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二手市場交易模式,以及通過拍賣進行交易的個性化交易模式。以實現校園二手資源得到充分的循環(huán)利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二手市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學城;貴陽市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26
0?引言
中國的二手市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城市實行舊城改造,不少城市人搬進了新居,一時間舊家具、舊電器無處可置,舊貨市場隨之誕生。中國的二手市場發(fā)展非常的迅速,應該說原因是“減少浪費”,中國人都擁有著強烈的購買欲望,但自身的購買力并不能滿足他們的購買欲,所以二手市場便趁機迅速發(fā)展。二手市場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物盡其用,減少垃圾污染物的排放。在貴州省貴陽市的大學城里,沒有形成明顯的二手市場雛形,有的僅僅是其他二手市場散布在這的散客或者自發(fā)組織的小團體,每年都有大量的舊物閑置拋棄。該項目目的就是對貴陽市大學城的二手市場做一個行情分析與發(fā)展建議,可為貴州行政、企業(yè)家等發(fā)展二手市場提供具體數據,形成科學依據,可為后期進一步發(fā)展二手市場提供方向,探索出適合貴陽市大學城二手市場的發(fā)展對策,建立完善的二手市場。
1?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現狀
1.1?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普及率的提高,網購現象越來越普遍。當人們正享受著網購帶來的便捷時,資源的浪費愈發(fā)嚴重,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愈發(fā)嚴重,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資源的節(jié)約也就成了當下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沙掷m(xù)發(fā)展戰(zhàn)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zhàn)略,節(jié)約資源于我們這一代而言更是義不容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fā)展,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資源的回收利用便是推動節(jié)能轉型、實現綠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支點。于我們而言,二手交易便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隨著近幾年共享經濟的發(fā)展,資源的重新配置再利用,使得大學生的消費觀逐漸趨于追求性價比,從而使很多大學生踏入了二手市場,但在大學校園二手交易市場方面,共享經濟的概念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二手市場的群體中,校園也一直是一個空缺或者待完善的狀態(tài)。
1.2?優(yōu)勢與前景
作為共享經濟的重要部分,推廣二手交易平臺,實際上也是在提倡二手物品交易這種有利于傳播綠色消費理念的交易形式,告訴消費者二手物品也能帶來品質的生活。綠色消費理念相比僅僅在教育中進行宣傳,將理念“生活化”,甚至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才能更為廣泛且深刻地被接受。在大學校園中,每逢畢業(yè)季,便有大量的學生轉賣自己的物品,形成了跳蚤市場。該市場有著鮮明的特點,例如交易方式不確定性,交易地點不確定性,商品大多數主打書籍、數碼產品、日用品等,種類多樣。流動用戶年輕化,大多以18~30歲為主,而且網絡普及率高,用戶和貨源區(qū)域較為集中,商品以實用為主,針對性強。學生在二手市場可以出手好物、獲取好物、變閑置為寶。大學城二手市場的具體優(yōu)勢與前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競爭壓力小
每逢畢業(yè)季,便是二手交易的高峰期,傳統的交易方式是通過QQ、微信,或者擺攤售賣,現有的二手交易規(guī)模小,交易混亂,該交易方式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信息不對稱,買家與賣家的信息不能及時交流溝通,交易渠道不規(guī)范,法律意識薄弱,缺乏管理,容易造成雙方矛盾。
現有的二手交易APP在校園版塊針對性不強,傳統的二手交易APP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快捷便利的溝通同樣帶來了明顯的不足,準入條件較低,造成平臺人員魚龍混雜;買賣雙方不能面對面對接,造成物品真假難辨;平臺交易種類繁多,類目不便查找,優(yōu)勢不突出等。通過調查發(fā)現,現有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帖子大多寫著“本地自提優(yōu)先”“面交優(yōu)先”等,不難發(fā)現很多人還是更愿意面對面交易,并且大多數帖子都是發(fā)表于較為繁華的城市,距離大學聚集地較遠,很難讓在校大學生通過二手交易APP聯系面對面交易。經調查發(fā)現有很多帖子寫著“9成新”“全新未拆封”等詞匯,所以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對商品的質量成色看得尤為重要?!坝猩睢薄笆盏截浥c照片不符”等在二手交易中也大量存在,同時二手交易APP存在大量的詐騙,這也讓很多學生望而止步。
1.2.2?消費群體龐大,受眾集中穩(wěn)定
據統計,2020年全國在校大學生總人數為3599萬人,其中普通本??粕?285萬人,研究313萬人,總人數相比于2019年增加了282萬人,全國高校的在校人數不斷增加,龐大的用戶數量為大學生校內二手交易平臺的構建提供了良好條件。在畢業(yè)季,很多學生即將踏入社會,大學期間囤了很多的閑雜物品,不舍丟棄,也不便帶走,轉賣便是很多人的選擇,售賣自己的帶不走的物品。而這類學生大多集中在校園內,且不僅限于畢業(yè)生,其他年級學生以及教職工群體等都能進入到該二手市場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還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該市場交易的大多都是學生自用的物品,實用性很強,也不是非常貴重的東西。
1.2.3?發(fā)展前景
如今大學城正在向“一校一址”發(fā)展規(guī)劃,各大高校大多也是聚集在大學城,對于市場的開發(fā)范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有一定規(guī)模之后可向其他高校聚集地發(fā)展。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政策下,也可以發(fā)展農村市場,結合農村的市場的優(yōu)勢發(fā)展壯大,不僅能開拓市場還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回報家鄉(xiāng),后續(xù)也可以發(fā)展出其衍生品,例如以物換物、畢業(yè)季特別活動、校園團隊兼職代理以及公益活動等。公益是每個創(chuàng)業(yè)者都有的社會責任,后期可以為各地的公益組織召集學生當工作人員,同時也能給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做一些公益的大學生提供一些資源與幫助,為這個社會做出一些貢獻。
2?大學城二手市場發(fā)展易出現的問題
2.1?資金風險
由于團隊創(chuàng)業(yè)經驗不足,在前期的發(fā)展中會不斷地有固定支出和流動支出,使得團隊的資金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二手物品售價低廉,利潤微薄,很容易出現資金流動困難,造成平臺無法繼續(xù)運行。
2.2?管理問題
不管是在市場發(fā)展前期還是有一定規(guī)模后,其中的團隊的管理問題是常伴于身的,由于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管理經驗幾乎是從零開始,錯誤的管理會造成團隊效益低下甚至解散。
2.3?技術問題
團隊存在的唯一技術問題就是線上平臺的開發(fā)與維護,想要學習并掌握該技術需要付出的成本太大。
2.4?法律政策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飛速發(fā)展,網購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的主要方式,網購占消費比重越來越大,同時也隨之帶來了很多的法律問題。在交易過程中容易出現矛盾,比如交易雙方的信用造成的矛盾,通常很難確認責任主體,且在證據的調查取證上,消費者處于弱勢群體。
3?大學城二手市場發(fā)展易出現的問題對策
3.1?應對資金風險的對策
面對資金風險,團隊可以合理地運用自身優(yōu)勢,在不降低服務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成本,對資金進行統一協調支出管理,結合自身對學生主流、興趣的了解把商品分類,采取促銷方式,定期清理積壓物品。
3.2?應對管理問題的對策
團隊是有一群大學生組成的,團隊具備的優(yōu)勢就是零誤差溝通以及學習能力,可以不斷地向優(yōu)秀團隊借鑒管理經驗,在團隊內一起討論協商制度。
3.3?應對技術問題的對策
對于技術層面上問題,可以外聘技術人員進行開發(fā)與維護,結合市場用戶數據定期與技術人員交流平臺的運行情況并加以改正升級,當然,面對眾多的技術日益革新,團隊也需要與時俱進,時刻關注市場的新趨向。
3.4?應對法律政策問題的對策
在市場的建立的初期,結合市場情況制定相關交易規(guī)則,要確保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讓消費者買得安心,賣得舒心。同時,團隊也要不斷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意識,避免不良商家投機倒把,維護自身權益。
4?市場建設模式
4.1?交易模式
基于受眾對象是年輕化群體,從交易模式上要符合大學生的喜好,可以采用相對個性化的交易方式以及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平臺,交易流程也是越方便越好?!癈校園”便是一個很好的方式,“C校園”采取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模式,線上買家可以瀏覽并購買物品,賣家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出售自己的商品。通過線下自助銷售柜,交易物品的存取也都非常便利。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模式,使得校園二手交易在交易流程、管理方式與經營模式等方面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交易方式:采用正常買賣和拍賣相結合個性化交易,拍賣在大學校園里是一個未曾涉足的新鮮交易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展示自己的二手商品以促進閑置物品的流轉。
交易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市場建立初期,線上可采用常見的微信小程序,線下可與學校申請校內創(chuàng)業(yè)店面,或在校外租賃店面以及自助銷售柜等陳列銷售。
交易流程:實現線下和線上信息的同步化,在線上網絡交易平臺和線下實體店建立后,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用戶可以在線上瀏覽、下單以及發(fā)布出售信息等操作,接著到實體店領取所購買的商品或者在實體店銷售自己的物品。
4.2?市場發(fā)展階段性建議
大學城二手市場本身就存在大量潛在的客戶,是很有發(fā)展前景的,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二手交易觀念在校園內的普及較為薄弱,還是有很多人對待閑置物品的方式選擇扔掉或者帶走。所以觀念的普及很重要,其次是口碑的打造,二手交易最容易出現詐騙現象,維護交易雙方的自身權益也很重要,想要消除用戶的猜疑,可以嘗試與學校合作,得到學校的認可,最后打造出市場衍生品,繼續(xù)擴大市場規(guī)模。
4.2.1?市場發(fā)展第一階段
站在開發(fā)者的角度來說,首先明確平臺適用人群、主要作用和交易特色,采用店鋪結合微信小程序的方式來開展這個項目,同時進行需求討論,與客戶討論店鋪和微信小程序平臺的功能,運行體系是怎么樣的。包括需要的平臺、具體的物品交易、客戶需求、物品出售期望完成時間、開發(fā)預算等。同時,團隊內部的運行也很重要,一定要分工明確,及時溝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影響工作。
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首先是二手交易觀念的普及,現在的二手交易依舊局限于各大手機APP上,特別是在校園內二手交易觀念的普及非常薄弱,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宣傳二手交易,為后面的市場開發(fā)穩(wěn)定客源基礎,招攏客戶。其次是需要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這可以使得后面的發(fā)展事半功倍,有了學校的支持,可以打消掉學生的猜疑,因為二手物品交易中,用戶最害怕的是詐騙,這樣就可以逐漸規(guī)范二手市場秩序。
4.2.2?市場發(fā)展第二階段
成立線下工作室,布置好辦公室以及完善工作流程、工作機制等。加強線下的展示方式,讓顧客能夠見到實物。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平臺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在線上安排定時的、分類的給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客戶發(fā)一些有用的推文。因為微信有著定位精準的定位營銷,通過微信平臺的公眾號分類功能讓粉絲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精準的消息推送功能也可以通過后臺的用戶分組實現,可以針對用戶的特點實現精準的消息推送,這樣就會加大線上宣傳的力度。
4.2.3?市場發(fā)展第三階段
在市場有一定雛形后開始擴大商品品類,不能僅限于書籍座椅等學生必用品,增加一些可以提高生活質量的生活用品,這類用品通常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吸引用戶的同時,適當增加利潤。同時也需要重視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大學生通常很重視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法律的保護下交易,可以讓他們買得安心,賣得安心。在有一定規(guī)模后,可以開始打造市場衍生品,以物換物、畢業(yè)季特別活動等,繼續(xù)提高知名度。
5?其他效益
除了交易外,市場的其他的社會效益也很重要,在公益方面,團隊可以和國家大型公益組織進行合作,例如“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以及地方養(yǎng)老院等,隨時向大學生提供公益者的名額,滿足他們那顆想做公益的心。同時,也可以和公益組織商量,讓他們?yōu)槠漕C發(fā)公益證書,既可以讓學生獲得一份榮譽感,也可以算是一份留念。另外也會定期進行閑置物品捐贈公益活動,讓有愛心的同學為需要的人帶去溫暖。
在市場有一定規(guī)模后,團隊可以向其他高校招聘校園代理團隊,減少管理壓力,同時也向部分貧困生提供了真實靠譜的兼職崗位,為其減輕經濟壓力。
6?結論與展望
大學校園里有著很多的二手物品可以再利用,現有的二手交易方式輻射范圍較窄,沒有集中性,使得買家與賣家的信息不能及時同步。就目前的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現狀以及如今網購在各個方面的成熟而言,市場的開發(fā)有很大的潛力,只要取得各大高校以及學生的支持,使得平臺可以不斷完善成熟化,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成熟穩(wěn)定的交易平臺,讓他們買得放心,賣得舒心。同時也為社會做出更多的公益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成長平臺。最重要的是可以整合校園里廣大師生的可再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整合再利用,達到循環(huán)可再生,為生態(tài)校園的建設和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湯敏,鄭乾,陳佳雨,等.共享經濟下大學校園二手市場的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9):140141.
[2]吳文欽.優(yōu)品質,舊是值[D].中南民族大學,2019.
[3]管佳麗,周俊良.基于“閑魚”App的應用對構建回收平臺及二手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21,17(28):5455.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6]武曉朦,趙嘉陽,趙曉靜,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校內二手交易平臺的構建[J].商展經濟,2022,(12):6062.
[7]李俊,馬琦,朱嘉靈,等.新型大學校園二手交易平臺構建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1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