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波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對高山榕進行過描述:“大青樹不成才,連燒火都不燃,故能不遭斤斧,保其天年,唯堪與過往行人遮陰,此不材之材?!?/p>
大青樹即高山榕,是南方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樹種。汪曾祺說它不才,是因為這種樹樹冠太大,樹身太短,且材質(zhì)一般,在木匠眼里沒有價值,就連當柴也不好燒。
實在找不到用處了,作者便說它能遮陰,這其實是在諷刺其無用。
從對人類的價值來看,高山榕似乎用處不大,但在自然界,高山榕是強者,其生存策略甚至具有哲學意味。
正因為不堪大用,做不了棟梁,高山榕才逃脫了人們的砍伐,長存于世。在南方很多村落,那些和高山榕同時代的樹木,比如松樹、杉木等大多隨著歲月的流逝,成為木材,而高山榕卻活成了古樹名木,有些甚至成了當?shù)鬲毺氐木坝^,吸引著各地游客前去瞻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達不到的高度,不去爭鋒。高山榕不與松、杉爭高低,反而成就了自己。
高山榕的另外一個生存絕技是附生。在熱帶雨林,由于氣候溫暖濕潤,植被往往比較茂密,一粒種子要想在別的植物腳下突破重圍生長起來,并不容易,于是高山榕獨辟蹊徑,選擇了附生。
高山榕的果實形若枇杷,是鳥獸的美食,鳥獸食用了美味,順便幫高山榕傳播了種子。
對于別的植物來說,當鳥獸把含有種子的糞便排到樹干上便意味著這粒種子失去了生存機會,但是對富有生命力的高山榕來說,這恰到好處。高山榕種子在樹干上迅速發(fā)芽,并利用樹干上的養(yǎng)料和空氣中的水分長出氣生根,開始了“樹上樹”的生活。
這一棵依附在大樹枝丫上的小苗毫不起眼,它甚至沒有樹干上的一些蕨類植物高大,但這棵看似柔弱的體內(nèi)小苗蘊藏著無窮的潛力,它將會在未來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取代身下的這棵大樹,成為這里新的主人。
高山榕小苗首先長出細如麻線的氣生根,懸垂而下,扎根入土,然后變粗,最后形成很多樹干狀的支柱,時間久了,還會形成一木成林的奇觀。
而另外一些氣生根則會纏繞著寄主主干,最終入土扎根。隨著歲月的流逝,高山榕逐漸長大,其氣生根已經(jīng)完全把寄主包裹,并和它搶奪養(yǎng)料和陽光。經(jīng)過幾十年漫長的斗爭,寄主逐漸死亡,高山榕最終取代寄主,成為這塊土地上新的主人。
高山榕絞殺寄主樹木的行為看起來似乎是忘恩負義,其實這只是大自然的優(yōu)勝劣汰,高山榕絞殺的往往是老弱樹木,它的成功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更新。
另外,縱橫交錯、一木成林的特殊結(jié)構(gòu)也讓它成為蕨類、蘭花、蜈蚣藤等植被的寄主和鳥獸們的天堂,它的存在,讓森林里的陽光、水分和空間分配更科學、更高效,森林也更生機盎然。
雖然在人類眼中它成不了“棟梁”,它卻靠自己的智慧成為森林中的王者,成為生命力和頑強的象征,并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