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誠
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我已有十多年的學習經歷。今天,我要說一句關于學習的話,與同學們共勉:“學習,永遠在路上。”
從小到大,父母總在我們耳邊說“上了大學,你就不用學習了”,讓我們向往能夠不用學習的大學生活??晌覅s對學習有了更多的思考:今天的我,該選擇哪一個學習方向?如何才能學有建樹?其實,我的思考并不是杞人憂天,古人說“學無止境”,現代社會更是提倡“終身學習”,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學習,永遠在路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個人,即使在某一方面成為行業(yè)翹楚,也不能保證自己不存在知識短板;同時,我們也無法保證一輩子不涉及所擅長行業(yè)以外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時時刻刻保持對未知領域的興趣與敬畏,以探索的心態(tài)去學習、了解。有人把我們已知的世界比作一個圓,所知越多,圓周越長,與外界未知世界的接觸面就越多,這個比喻形象地告訴我們“學然后知不足”,知識越多越心虛。消極的人可能會望而卻步,無奈躺平,而積極的人會選擇永不停步地學習;躺平的人把自己活成了行尸走肉,而不停步的人,眼前總有詩和遠方。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在其日新月異,壞也在其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與容量常常讓人猝不及防。昨天,你站在某一行業(yè)的巔峰,今天,他人的高度讓你須仰視才可見。“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唯有學習,才能讓你時刻保持“新葉”“后波”的地位,不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無止境則思無止境,我們要立足所學來思考人生,思考社會。當今這個世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的問題很多,校園生活只是給我們打好基礎,如何用所學知識去回報社會,則是我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以維護和平、推動發(fā)展為己任,任重而道遠,唯其如此,我們才能無悔于青春,無愧于人生。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今天,我們風華正茂,我們所代表的,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認真學習不止步,夯實基礎不懈怠,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更是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
點評
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學習,永遠在路上”,和荀子的“學不可以已”的觀點基本一致。作為“新說”,作者沒有在觀點上求新,而是抓住新時代我們面臨的新問題,這是一種比較穩(wěn)妥的寫法。文章的主體部分為第三、四、五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知識的無限、知識的更新、學習與思考的結合三個方面層層遞進來論證觀點,文章結尾從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的高度,升華了主題,彰顯了格局。
這篇習作以講道理為主,大量采用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推理嚴密,邏輯清晰,展示了較強的語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