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是李清照流傳千古之名作,其中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她對意象的選擇。在經(jīng)歷時代和個人生活的種種變故之后,詞人在這首詞中寄寓了無比復(fù)雜和深沉的情思。本文試以“酒”意象作為切入,闡述其中幽微。
“酒”在李清照的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在這些詞作中,“酒”往往是詞人慵懶閑適生活的代名詞,體現(xiàn)的是少婦的淡淡的蘊藏于甜蜜中的憂傷??删褪谴税僭嚥凰罘绞?,卻在本首詞作中失靈了。
詞人以一組十四字疊詞開頭,將悵然若失與無法名狀之感描繪出來,但失去了什么、要尋覓什么,線索難理,毫無頭緒,于是只能反復(fù)“尋覓”,尋覓一種無法言狀卻又確然失去的東西。于是,詞人端起酒杯,“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酒本是驅(qū)寒取暖之用,此時卻不止于此?!叭瓋杀K”是一個約數(shù),詞人的心情焦躁不安,于是一杯接著一杯,期望能借酒消愁,舒緩心境。“怎敵他、晚來風急”,一個“敵”字充滿了與命運抗爭之感?!帮L”與其說是“急”,不如說是“冷”,這命運的晚風是那樣寒冷,逼迫得那么急——“冷風似刀”“剜心裂骨”,無法澆卻心中塊壘之酒,哪怕喝了十杯九盞,也終究是“淡”,也終究無法沉醉夢中以逃避,“晚來風急”一次又一次將試圖喝醉的詞人從醉夢中拉回現(xiàn)實。此時作者主觀愈覺“酒淡”,愈能證明作者內(nèi)心之“愁濃”。可以說,一個“淡酒”便將作者復(fù)雜無緒、百轉(zhuǎn)千回、無處消解之“濃愁”刻畫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