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偉 劉善強
今年開學季,山東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tǒng)豐富擴展“開學第一課”的內涵和外延,打破時間、地點、形式等限制,課內課外相結合,線上線下齊發(fā)力,通過宣傳講述、巡回展覽、贈閱圖書、現(xiàn)場參觀等方式,與“大思政課”相融合,組織開展英烈文化“開學第一課”288場次,覆蓋179.7萬名學生。以英烈故事開啟新學年,以英烈文化賦能“開學第一課”,有效激發(fā)了青少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互動,
讓英烈事跡更有感染力
9月1日,省烈士事跡編纂和宣傳教育中心聯(lián)合英烈文化宣講名師庫成員雷利平、劉海洋,走進濟南市經(jīng)十一路小學、歷下區(qū)龍鼎實驗學校,贈閱《寫給青少年的山東英烈故事》《光照千秋》等紅色圖書,講授“開學第一課”。曾在“楊根思部隊”工作8年的雷利平,在與同學們問答互動中,多角度解讀楊根思烈士的事跡和精神,勉勵同學們在英雄輩出的時代奮勇前行。劉海洋以《強國復興有我》為題,生動講述邊境作戰(zhàn)經(jīng)歷和身邊戰(zhàn)友的英雄故事,用親身經(jīng)歷與感悟,鼓勵同學們?yōu)榻ㄔO祖國貢獻力量。煙臺市福山區(qū)組織“五老”志愿者宣講團成員、軍休干部走進學校,講述自身經(jīng)歷,講解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和英烈的革命事跡,為少先隊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高唐縣琉璃寺鎮(zhèn)烈士陵園管理員張曰平,在春長小學講述了他們父子兩代人接力守護烈士英魂的感人故事,樸實真摯的語言和細膩感人的故事,震顫著學生的心靈。
把英烈故事展覽送進“開學第一課”的現(xiàn)場。省烈士事跡編纂和宣傳教育中心在濟南、聊城等市中小學巡展由山東省“為英烈畫像公益聯(lián)盟”完成的部分黃河流域抗美援朝烈士畫像、山東英烈故事插畫和“難忘英烈那句話、難忘英烈那面孔,難忘軍旅那段情”展覽,9月1日當天,就有3000余名學生參觀,展覽目前已走進10所學校。展板內容與贈閱圖書內容相對應,學校師生自發(fā)講解答疑,室內室外都能觀展,在豐富的互動形式中增強展覽的宣傳實效,讓英烈的故事更有感染力。
把課堂推向更廣闊的線上空間。青島市以“致敬英雄”為主題開播《開學第一課》電視節(jié)目,全市150萬名中小學生共同聆聽英烈故事,向英雄致敬。邀請英烈后人、英雄老兵、朗誦藝術家等與英烈講解員共同授課,通過“紅色故事講述+場外實景課堂+紅色情景演繹+云連線”等多種互動形式,增強英烈事跡的感染力,引導中小學生多角度、沉浸式感受英雄風采。
參與,
讓英烈精神更顯教育性
尊重青少年學生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內生動力,鼓勵、支持、引導學生參與“開學第一課”的英烈故事宣講,是這次活動的突出特點。
在濟南市經(jīng)十一路小學“開學第一課”上,學生代表逯思語誦讀了《寫給青少年的山東英烈故事》中收錄的喬明增烈士的故事,陳奕序誦讀了“小蘿卜頭”宋振中的故事,故事短小,童聲稚嫩,但鏗鏘的精神洋溢充沛。9月5日,聊城市暨高唐縣2023“開學第一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英烈故事進校園“大思政課堂”活動舉行,縣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彭銘軒講述了她爺爺——抗日英雄彭金良的故事,從后人的視角開展宣講,英烈事跡和精神引發(fā)學生共鳴,央視當天給予報道。
德州市齊河縣利用“開學第一課”,將講好“我身邊的烈士故事”列入學校重要課外活動計劃。夏津縣在開學前夕,專門組織紅色小小講解員集中培訓,在豐富中小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通過以點代面方式宣傳紅色故事,上好“開學第一課”。威海市實驗小學成立29個英雄中隊,開學典禮上以《閃亮的名字》為題,老師和學生共同講述任常倫、黃繼光、郭永懷等烈士事跡,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感知英烈文化的力量與溫度。
體驗,
讓英烈文化更富感知度
將“開學第一課”的課堂搬到烈士紀念設施,以實景式體驗實現(xiàn)與英雄烈士的“跨時空對話”,身臨其境體悟英烈文化,是這次活動的又一大亮點。
東營市墾利區(qū)組織區(qū)職業(yè)中專、濰坊昌邑飲馬小學,將“開學第一課”課堂安排在烈士陵園,學生們在紀念碑前默哀宣誓,參觀陵園陳列室,聆聽紅色故事,激發(fā)愛國情懷,開展志愿服務,清掃環(huán)境衛(wèi)生,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烈士的悼念和敬仰。泰安市在開學季組織“紀念碑下的思政課”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18場,聆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重溫入隊誓詞,瞻仰烈士紀念碑,為3000余名中小學生播下新學期第一粒紅色種子。濟南市章丘區(qū)辛銳中學在烈士塑像前,開展“開學第一課——強國復興有我”紀念辛銳烈士主題教育活動,全校師生共同追思辛銳烈士的豐功偉績,感受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實際行動告慰烈士英靈,向辛銳烈士學習,做辛銳好少年,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濟寧市舉辦“紅色九月·英烈文化進校園”暨“我是紅色傳承人·爭做英烈守護員”活動,組織大中小學校與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單位開展共建,認領烈士墓,讓學生擔任志愿紅色宣講員、文明引導員,參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講解宣傳和秩序維護等工作,在真實的體驗中進一步增強對英烈文化的認同。臨沂市開展“緬懷英烈、學習英烈、致敬英烈、禮贊英烈、看齊英烈——五個英烈”英烈文化主題宣傳月活動,組織英烈文化走進學?!伴_學第一課”。郯城一中組織共青團員到郯城烈士陵園祭掃英烈,重溫入團誓詞。莒南縣板泉鎮(zhèn)淵子崖小學的百名小學生到“中華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瞻仰抗日烈士紀念塔,為革命先烈獻花,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平邑縣鄭城鎮(zhèn)鄭城中心校開展尋訪家鄉(xiāng)紅色文化活動,探究紅色物件背后的紅色歷史,感受光榮的革命歷史,感受家鄉(xiāng)本土的紅色文化,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責任編輯:陳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