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林
大家都知道只有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才能健康發(fā)展,取得良好效果。如何使三者形成合力呢?各自要盡到各自的責任,其中,學校的“橋梁”作用尤為重要。
每個家長都期盼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有著強烈的與學校配合的主觀愿望,這是學校與家長緊密配合的共同基礎。校長和老師要善待家長,讓家長從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中感到溫馨,獲取力量,增強信心。不要把家長會開成“通報會”“批評會”,也不要把家訪變成“告狀”,這樣會挫傷家長的積極性,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有了錯誤,老師要先幫助其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要隨意通知家長到校,更不要埋怨、指責家長,這樣做除了顯得教師無能以外,還會激化矛盾,對家長、對學生都是無益的。家訪和家長會不要光說考試成績和完成作業(yè)的情況,這樣會誤導家長,好像考試成績好就是一切都好。老師和家長應該是朋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探討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方法。校長要關注學校與家庭的合作,讓“愛滿天下”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同時要讓老師和家長知道,僅有愛是不夠的,懂得如何愛才是愛的本質。
家庭是學校,家長是老師,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這一點必須成為所有家長的共識。家庭教育中,家長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所謂越位,就是抱著孩子走,包辦代替,溺愛有加。結果是孩子事事依賴父母,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謂缺位,就是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誤以為孩子上了學就萬事大吉,孩子成長是學校的事,應由老師負責。缺位的結果與越位一樣,貽誤的是孩子的成長。愛孩子但不能溺愛,愛得出了格、過了火就是溺愛。該嚴厲就嚴厲,該寬容就寬容,引導孩子自主成長、全面發(fā)展,才是真愛。家長要尊重并信任老師,支持老師工作。在家庭教育上,家長既不能縱容孩子,放手不管;又不能簡單粗暴,傷害孩子。能主動與學校配合,才是合格的家長。
全社會都要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黨和國家意志社會化的表現(xiàn)。教師要投身時代的變革,正確對待變革中的支流,自覺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流。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改革開放使古老的大地處處煥發(fā)著青春,未來一定更加美好,這是歷史的必然。所有教師都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在社會大變革、民族大復興這個大課堂里經(jīng)受洗禮、得到鍛煉。各種教育基地是生動的教材,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各行各業(yè)的英雄模范以及為國家建設積極奉獻的人們,都是學生如何做人的好老師,學校要充分發(fā)揮這些老師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總之,時代是開放的,只有把學生放在火熱的變革中,才能培養(yǎng)出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作者系原山西省教育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栗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