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進京趕考。他只顧趕路,錯過了住宿的地方。
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著急。正在這時,一個屠夫走過來,邀他到家里去住。屠夫與秀才談得很投機,于是屠夫隨口問秀才說:“先生,萬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樹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問住了,只好向屠夫請教。屠夫說:“海水有波有浪,波為雌,浪為雄,因為雄的總是強些。”秀才聽了連連點頭,又問:“那公樹母樹呢?”屠夫說:“公樹就是松樹,‘松’字不是有個‘公’嗎?梅花樹是母樹,因為‘梅’字里有個‘母’。”秀才聞言,恍然大悟。
秀才到了京城后,進了考場,把卷子打開一看,巧極了,皇上出的題正是屠夫說的雌水雄水、公樹母樹的問題;很多秀才看著題目兩眼發(fā)呆,只有這個秀才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不久,秀才考中狀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禮,還親筆寫了一塊匾送給屠夫,上面題的字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