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夫。臥薪嘗膽、忍辱負(fù)重二十年后,勾踐回到越國,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并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傍F淺”是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1965年12月,我國考古學(xué)家在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國貴族墓中挖掘出兩把寶劍,其中一把青銅寶劍上鐫刻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寶劍全長55.6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
雖然寶劍埋在地下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了,但至今仍光潔如新,毫無銹蝕之跡。劍刃鋒利無比。尤其令人稱奇的是,整把劍鑄造得既精致又美觀,堪稱稀世珍寶:金黃色的劍身上布滿了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紋;在劍身與劍把相連的劍格上,一面鑲有綠松石,一面鑲有藍(lán)色玻璃。
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能鑄造出這樣的寶劍,怎能不叫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