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幅山水人物畫引來15次題跋

      2023-05-12 06:27:49慧鑒堂主人
      中國收藏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詩史白文題跋

      慧鑒堂主人

      賀良樸《詩史閣圖》第三卷

      今天要說的是一幅6米多的長卷,名曰“《詩史閣圖》第三卷”(圖1)。全卷設(shè)色紙本,尺寸為引首34厘米×98厘米、畫心34厘米×133.5厘米、尾跋40厘米×420厘米。此卷系一件從海外回流的清末民初的重要文物。

      自詡民國詩壇第一人

      此作作者為清末民初著名畫家、詩人、美術(shù)教育家賀良樸(1861年至1937年),字履之,號簣廬,別號南荃居士。其畫風(fēng)恪守中國傳統(tǒng)繪畫法規(guī),工山水、人物花鳥。

      賀良樸是湖北赤壁人,前清拔貢,后任上海廣方言館監(jiān)督,曾參加同盟會,會見孫中山。民國時其任北平美專教授,應(yīng)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學(xué)畫法研究會導(dǎo)師。他與畫壇名宿齊白石、徐悲鴻、陳半丁、林琴南等均有往來,其弟子包括李苦禪、王雪濤、胡佩衡等。

      此作是一幅生動的山水人物畫,繪有山水樓閣、樹蕉庭落、人居讀書、閑情會客諸景,用筆洗練疏散,墨色淡雅,展現(xiàn)了史詩閣主人書齋的全貌。畫上有畫家自題:“辛苦叢殘一閣幽,空山歌嘯自神游。四朝詩付史家筆,千古名齋文選樓。人物幾經(jīng)評月旦,宗風(fēng)依舊擅陽秋。窮年兀兀存騷雅,懷往傷今漸白頭。戊午(1918年)秋九月,師鄭道長兄屬繪四朝詩史閣圖并題一首,即乞吟政。履之賀良樸?!辈⑩j有白文印“良樸”、朱文印“履之”。在畫作引首,另題有“詩史閣第三圖,鄭齋先生屬題,江都王存”,鈐有一方朱文印“義門”。

      這幅畫作和引首的上款人師鄭(1866年至1935年),原名孫本康,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名孫雄,字師鄭,號鄭齋,室名有師正堂、眉韻樓等,晚號鑄翁、詩史閣主人。其為江蘇常熟人,清嘉慶年間名詩人孫原湘裔孫。其人工詩擅駢文,能考據(jù),嗜書成癖,精鑒藏,著述甚豐。光緒十九年(1893年)其中順天鄉(xiāng)試第二名;光緒二十年進(jìn)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其側(cè)妻張元默,字蕙芳,晚清女詩人,所作古體詩有沉雄之氣,著有《雙修閣詩存》。

      圖為王存征得孫師鄭同意后,重新錄寫陳三立此前在林琴南繪《詩史閣圖》上的題詩。

      師鄭早年從黃元同習(xí)文史,后受業(yè)于翁同龢。1910年,京師大學(xué)堂試辦分科大學(xué),師鄭出任文科大學(xué)監(jiān)督。也就是說,今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的首任系主任正是孫師鄭。

      “辛亥革命”后,孫師鄭以遺老自居,一度出任清史館協(xié)修和北大史學(xué)講師。其著作中最著名者為《四朝詩史》,是以其自榜書齋曰“詩史閣”,“固以民國以來詩史第一人自詡者也”。

      15次題跋引經(jīng)據(jù)典

      從眾題詩文中可知,《詩史閣圖》第三卷之前,尚有第一圖卷和第二圖卷。與前兩卷一樣,第三圖卷做成后,孫師鄭依舊邀請當(dāng)時的詩畫鑒藏名家為畫卷題跋。本卷前后計有13人共15次題跋。

      王存(清)

      原名景沂,字義門,一字存子,江都人,光緒乙丑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改廣東知縣。王存正是畫卷引首的題者,除引首外,在卷后還有兩處題跋:

      師鄭吏部詩史閣圖

      竹垞阮亭標(biāo)一宗,自許正變歸牢籠。君今繼起掌甄錄,叔季已異歌元豐。聲與政通古有訓(xùn),不廢謠諺徴瞽矇。鉅海蕩蕩萬漚發(fā),掛網(wǎng)幾駭珊瑚紅。儒生抱藝目不瞑,昭蘇沉魄知無窮。百靈下上匿鉛槧,誰憐埋首塵土中。血氣尊親暨聲教,天復(fù)詎遺草木蟲。辰韓日南徐福島,同文應(yīng)和調(diào)商宮。千年作者亦間出,壇坫屏斥寧謂公。因悟春秋別內(nèi)外,素王猶不刪秦風(fēng)。況習(xí)音容互覘國,義取萬物皆為銅。儻廣前軌補(bǔ)未備,愿殿篇什綜始終。義寧陳三立。

      右散原先生詩一首,戊午(1918年)歲寄自白下,越明年(1919年)五月詩史閣主人函得同意乃屬。王存補(bǔ)寫入卷(朱文印“王存”)

      這是王存征得孫師鄭同意后,重新錄寫陳三立此前在林琴南繪《詩史閣圖》上的題詩。陳三立為陳寶箴之子、陳寅恪之父,近代詩文名家。此詩縱論古今中外,氣勢磅礴,對《詩史閣圖第三卷》的題跋有引領(lǐng)作用。隨后不久,王存又進(jìn)行了第二次題跋:

      品詩歲月王官谷,投老谿山野史亭。窮具未應(yīng)交割去,茗煙蕉雨閉松扃。

      鄭齋先生屬題詩史閣第三圖率拈二十八字請正。時在已未(1919年)上巳(夏歷三月初三)同客京都。王存(白文印“存子”)

      張爾?(生卒年不詳)

      疑為張朝墉,字白翔,號半園老人,重慶奉節(jié)人。長期在黑龍江幕府司文牘。民國八年(1919年)晉京,任職于國史館編撰處。善書法,有《半園書稿》行世。其題:

      一閣巍然排空起,滿地蕉陰如流水。千巖萬壑入窗廬,一家終日畫圖里。窮年屹屹事雕搜,詩輯四朝心千秋。山居日握丹黃筆,不衫不履輕王侯。

      鄭翁先生屬題 白翔 張爾?(朱文印“北舳”)

      完顏景賢(1875年至1931年)

      清末民初北京首位書畫收藏大家,蘇軾《寒食帖》、閻立本《北齊校書目》等都曾為其收藏。但如今除少數(shù)專家外,一般人已很少知其大名。其題:

      吾年十五六,發(fā)憤學(xué)詩始。藝聞父師訓(xùn),間悟得妙理。騷雅本一源,俱存忠厚旨。荃蘭遺美人,風(fēng)雨思君子。心所不敢言,義乃取興比。在昔巖監(jiān)謫,民意賴有此。誦詩可觀政,陳詩以命史。王者跡阮熄,詩亦等糠粃。生逢共和治,時政容歷詆。春秋任斷爛,月旦恣臧否。將從管圣游,再勿鉆故兮。祭獺優(yōu)人嘲,雕蟲壯夫恥。爾來七八年,吟腸決波洗。異哉披此圖,胡后見獵喜。昔題公舊卷,憶在滄海東。忽忽幾塵刧,京國欣重逢。怡顏親父執(zhí),珠玉輝屏風(fēng)。道畢平生力,詩派一爐镕。卅年湖海交,耿耿羅心胸。趨舍容有殊,出處非盡同。唯余方剝馨,彼此精靈通。吾裹子善病,譚蓻惜匆匆。雖指雙駝約,世變寧有窮。安知后會地,非在荊榛中。且為墨林巒,聊存志零鴻。聞言深棖觸,忘我窮未工。后而舒禿管,祝公壽高松。葆此萬卷詩,一閣撐鴻濛。

      鮮為人知的北京書畫收藏大家完顏景賢題跋

      師鄭先生屬,年家子景賢依褒題。(白文印模糊不清)

      左紹佐(清)

      字笏卿,湖北隨州人,光緒六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歷官廣東南韶連兵備道。其題:

      蕉葉庭前雨響,松花徑里風(fēng)香。飛起綠毛么鳯,詞家合是漁洋。奇書古香四壁,清氣新茶一甌。時有鴻儒來往,遺山竹垞之流。

      俚句六言二首,師鄭先生長兄屬題。左紹佐 (白文印“笏卿”)

      邵瑞彭(1887年至1937年)

      一名壽篯,字次公,淳安縣人,清光緒就讀浙江省立優(yōu)質(zhì)學(xué)堂,后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浙江支部書記。其題:

      鄭齋經(jīng)術(shù)宗炎氏,余事談詩識廢興。想見江山兵火里,一樓風(fēng)雨夜然燈。四朝文物開新學(xué),亂后宗周付黍離。欲話承平舊標(biāo)格,夜堂閑聽鮑家詩。

      己未(1919年)淳安邵瑞彭(朱文印“次公”)

      吳昌綬(1867年生,卒年不詳)

      字伯宛,一字印臣,晚號松鄰,浙江仁和人,吳焯后裔,光緒二十三年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民國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秘書,藏書處曰“雙照樓”,有《雙照樓影刊宋元明清詞》《松鄰遺集》等傳世。其題:

      衡山齋堂印上起,詩史閣圖宜類是。蒼莽林巒見性情,默檢書箋清棐幾。生際同光法道咸,閏余名制補(bǔ)珍函。遺臣史職非詩癖,掌故流傳自不凡。

      《詩史閣圖》第三卷上的路朝鑾題跋

      師鄭老兄命題。己未(1919年)八月,仁和吳昌綬。(白文印“松鄰詞舍”)

      路朝鑾(1880年至1954年)

      字瓠庵、別名金坡,貴州畢節(jié)人,清末舉人,著名國畫家、書法家、詩人、收藏家。1913年曾任教育部秘書,1937年后在四川大學(xué)任教并任四川通志館副總纂,后又任東北大學(xué)教授。

      吾聞:聲音之道與政通,啴緩噍殺徴異同。陳詩昔重太史職,輶軒跡熄甘長終。誰與作者網(wǎng)散失,玉堂仙吏孫與公。殿前奏賦動人主(君昔朝考時,以詩句受知景廟擢高弟),金石擲地聲摩空。當(dāng)日承平盛藻繢,銓曹珥筆何雍容。四朝詩家富甄採,盛中晚躡唐賢蹤。寧知一朝玉步改,黍離既降哀王風(fēng)。繁霜板蕩遞相續(xù),十年內(nèi)民生窮。但覺鼃聲閑紫色,豈有牛諧黃鐘。君獨浩歌隱燕市,倚天一閣高穹窿。匪風(fēng)下泉入寤嘆,漫嗤郊島號寒蟲。使公旦暮陟臺省,何如萬卷羅心胸。興酣握槧百靈集,手胝口沫忌疲慵。疑有詩仙競奔赴,騎麟翳鳳驂群龍。華嚴(yán)世界現(xiàn)彈指,五云樓觀飛玲瓏。故山桑苧在何許,畫中老屋留春紅。披圖示我動詩興,感時撫事心忡忡。余生苦晚飽憂患,史宬蠹蝕搜殘叢(余時承乏國史編纂)。請君為我歌變雅,他年執(zhí)簡還相從。乞取瑤編貯金鐀,滄江夜夜驚長虹。

      師鄭先生命題,辛酉(1921年)嘉平月畢節(jié)路朝鑾。(朱文印“金坡”)

      邵章(1872年至1953年)

      字伯炯,號倬盦,浙江仁和人,光緒二十八年進(jìn)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奉天提學(xué)使,曾任北京政府評議事院長等職。精研碑帖,富收藏,工書法,詩文名重一時。與收藏名家如鄭文焯、邵瑞彭等關(guān)系密切。

      洪流濯錦吐奇光,閟跡林亭埜歷長。筆削眴逢雙甲子,淺清飽閱幾滄桑。牧齋詩選名羞襲,瓶隱山廬境足頑。策杖軒窗時矯首,春來花事費(fèi)平章。師鄭前輩命題,壬戌(1922年)中春,仁和邵章。(白文印“萬松蘭亭齋”)

      周貞亮(1867年至1933年)

      湖北漢陽人,曾任黑龍江高等檢察廳廳長,北京政府國務(wù)院法制參事司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天津南開大學(xué)及國立北平大學(xué)教授,才學(xué)兼?zhèn)洌鲱H豐。

      詩到同光是變風(fēng),百年史筆屬虞東。篇章博似曹能始,閱見多于葉紹翁。畫稿已殘山一角,庭花猶倚豆雙紅。(用君先德天真閣故事)永嘉朝局貞元客,都在先生閣子中。

      師鄭先生屬題,漢陽周貞亮退舟拜稿。(朱文印“貞亮”)

      延鴻(清)

      字逵程,號小雨涯,善書畫,山水畫有致。

      承平往事諙熙朝,雅頌元音久寂寥。欲筑一亭存野史,松風(fēng)蕉雨任飄搖。杖履閑來證舊聞,書城兀坐日斜曛。旁人只道虞山宅,錯認(rèn)高樓是絳云。樓閣華嚴(yán)接鳳城,遙遙一水隔蓬瀛。私家亦有名山業(yè),不與詞人斗晚晴。

      師鄭先生是正,蒨士延鴻題于漸齋。(白文印“延鴻私印”)

      丁傳靖(1870年至1930年)

      字秀甫,一字岱思,號湘舲、闇公。另號滄桑詞客,江蘇鎮(zhèn)江人。光緒二十三年副貢生,宣統(tǒng)二年由陳寶琛薦舉為禮學(xué)館纂修,詩文有盛名,尤工戲曲,民國后為馮國璋幕僚,晚年定居天津。

      昔題第一圖,一雙茶鵝鳴天風(fēng)。再題第二圖,楓下青羊已變紅。題到三圖更奇絕,赤天魔王撕地裂。十日并出黃神吟,五百修羅短兵接。君圖何似故麻飯,才畢三餐愿市換。君圖又如桔叟推,未終三局樵柯爛。盼君速作第四圖,盤古重掛新桃符。此時吾筆更瑰麗,和聲鳴盡歌唐虞。

      師鄭太史正題,丹徒丁傳靖。(白文印“闇公”)

      譚祖任(1880年生,卒年不詳)

      字篆青,一作篆卿,齋號聊園,廣東南海人,久居北京,清末著名學(xué)者,獨創(chuàng)譚家菜,享譽(yù)京師。好書畫,擅顏、歐書法,著名詞章家、鑒賞家。

      軟紅十丈人如海,中有幽樓在芭蕉。環(huán)綠輯詩堂相見,蓬瀛仙侶正平章。而今誰解開元曲,空剩圖中屋百年。風(fēng)雅證心期回首,春明余夢墮依稀。

      虞美人小詞一闋,奉呈師鄭先生正可。南海譚祖任。

      (白文印“祖任”、朱文印“篆青”)

      由題跋可知,此卷形成前后長達(dá)五六年之久,可謂圖文并茂。題跋諸位均是清末飽學(xué)之士,為官之外,多在詩人、詞人、收藏家、鑒賞家、書畫家之列。各家文字精彩紛呈,引經(jīng)據(jù)典,談古論今,充分呈現(xiàn)出晚清文人士子超凡的史學(xué)修養(yǎng)、文學(xué)厚度和哲學(xué)思辨。

      此卷所題看似是圍繞《詩史閣圖》,就孫師鄭的書齋庭院,對詩史閣主人做贊頌之能事。然而細(xì)查其詩意,細(xì)品詩中引用的大量歷史典故與前人詩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文人們對史詩閣主人的稱贊之下,更埋藏著他們對社會現(xiàn)狀不滿的宣泄,描述了清末民初社會動蕩、民生疾苦、文化屢遭摧殘的境況,無疑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技術(shù)價值,值得珍惜深研。

      詩情遠(yuǎn)勝于畫意

      欣賞此書畫卷,筆者有兩點感受愿與同道切磋:一是在孫師鄭《史詩閣壬癸詩存》中曾有詩:“我不能畫通畫理,展卷臥游色然喜。簣公于畫致力深,妙到秋毫神乎技。昔圖萬壑與千巖,蒼翠陂陀相邐迆。九州已無干凈土,能逃刧運(yùn)惟片紙。”這既是對此卷繪圖者賀良樸的贊許,更見他對當(dāng)時時局的悲嘆。

      在《詩史閣叢刊自序》(1927年)中,孫師鄭寫道:“追念舊時朋好,如江都王義門存、湘鄉(xiāng)陳翼牟士廉、杭縣吳伯宛昌綬……諸君,均以貧病侘傺折其天年……文人之厄,絕后空前……而吾生乃親見之生人之趣幾乎窮矣,吾曾獨居深念、發(fā)奮悲嘆,幾欲盡焚篋中之叢稿,使吾世世子孫長為不識字之耕田夫,以沒世當(dāng)世與吾有同感者,當(dāng)諒吾言之非病狂也……今則捉襟見肘,幾于餐食不給……”云云??磥黼S著時間推移,社會每況愈下,不過數(shù)年光景,史詩閣主人早已風(fēng)光不再,他的那些文人朋友也在朝代更迭中遭受厄運(yùn)。

      其中為本卷三次題跋的王存、留下精彩跋文的吳昌綬,均因貧病而謝世。詩史閣圖的第一卷、第二卷,究竟都是何人繪圖何人題詩?曾經(jīng)流落何處?至今均不得知(從有關(guān)資料得知翁同龢曾為第一圖題跋,陳三立、完顏景賢、丁傳靖均為前兩卷題跋過)。其是時也?運(yùn)也?盛世與衰世乃天壤之別,土地有沃瘠,時勢造英雄,“國運(yùn)”往往決定“個人命運(yùn)”。

      感受之二,本卷繪畫只有1米多長,而詩詞題跋竟達(dá)5米多。詩情遠(yuǎn)盛于畫意,這在古代書畫卷中早已司空見慣。中國古代山水繪畫多為寫意,古代詩詞多為抒情,抒情寫意正是詩與畫相契合、相生發(fā)的最佳途徑。

      猜你喜歡
      詩史白文題跋
      隋唐至明清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
      百年詩史巨著——《百年詩頌》
      中華詩詞(2021年12期)2021-12-31 09:05:42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xù)考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4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bǔ)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6
      哈尼族“老關(guān)工”白文達(dá)二三事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1
      葉德輝《述學(xué)》題跋五種探賾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試論杜甫“詩史”在宋代的接受
      十個骨灰盒
      肥乡县| 和平县| 北安市| 兴隆县| 托里县| 裕民县| 通州市| 永丰县| 林口县| 无极县| 个旧市| 武功县| 体育| 锡林郭勒盟| 囊谦县| 辽源市| 电白县| 永川市| 中超| 西畴县| 德庆县| 宜宾市| 兴宁市| 洛浦县| 衡阳县| 绥化市| 塘沽区| 高雄县| 禹州市| 化州市| 乐都县| 兖州市| 左云县| 贵定县| 清新县| 河津市| 潮安县| 南川市| 八宿县| 宜宾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