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俊芳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培養(yǎng)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將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校園教育,不僅有助于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fā)愛國情懷,也能培養(yǎng)其堅韌品質和奮斗精神,提升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邢臺學院創(chuàng)新性把紅色文化浸潤實際探索作為育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注重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圍繞“讓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強針對性和親和力,接地氣、見實效”,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依托百年建校史,努力把學校的文脈傳承與時代精神的培育有機融合,深入探索革命傳統(tǒng)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在沉浸式育人模式框架內,設立了“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育人項目。該項目由師生共同編導和參演,先后推出了以“愛國”為主題的《我們的校長孟憲褆:三桿子教育》、以“愛教”為主題的《我們的老師白壽章:幸福所向》和以“愛?!睘橹黝}的《我們的校友王亞平:紅蓼花開》等情景話劇,在學校校史館進行實景展演。學校利用新生入學教育、重大節(jié)假日、重要來訪等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改變以往校史教育的單一性,融實地參觀、講解員解說與實景短劇觀看的結合的方式,不僅使表演專業(yè)學生“登得舞臺”,進一步鍛煉專業(yè)能力,也使師生在鮮活的人物角色中深入體驗校史厚蘊,激發(fā)愛校榮校意識,煥發(fā)出勤奮學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青春奮斗風采,充分發(fā)揮了校史文化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規(guī)范功能。
依托百年文脈打造原創(chuàng)文化精品
在育人要素維度,學校高度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尤其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鼓勵師生共同對學校辦學歷史進行考察和探究,深入挖掘革命傳統(tǒng)教育時代價值,組織編排和展演以革命先驅為原型、以革命精神為主題、以革命文化為內涵的話劇、舞臺劇,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和校園文化內涵,還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培育建設出一批體現(xiàn)文脈傳承、具有燕趙風韻、彰顯學校特色的校園原創(chuàng)文化精品,成為了學校特色化文化育人工作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實踐,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積極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推動學校特色的校園原創(chuàng)文化精品與新時代高校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深度融合,促進“沉浸式”育人模式的構建,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倍增。
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豐富文化育人資源
在創(chuàng)新育人維度,學校創(chuàng)新形式、改進方法,整合紅色資源,推進成果轉化。高度重視第一課堂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大力推進紅色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緊密結合,通過有形和無形的手段把紅色文化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所有時空,貫穿到教學、管理和服務的各個方面,為培養(yǎng)青年學子成為承擔使命、奉獻社會并逐步成長為理想信念堅定、意志品質優(yōu)秀、知識結構完善,具有較強領導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實踐,充分整合戲劇影視藝術系、校史館、文學院、學生處等單位優(yōu)勢資源,促進一二課堂融合發(fā)展。學校紅色文化育人覆蓋面廣,參與度高,人數(shù)規(guī)模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發(fā)生可喜變化。
從教導到引導的育人模式再造
面對當下高校學生分眾化、同質化、個性化的群體特征,追求真實性、實用性的學生興趣點,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實效性,必須差異性滿足學生需求的針對性。根據(jù)學生的內在需求、情感取向和興趣趨勢,把深刻的育人要素、內容用師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展示,使枯燥的說教邏輯轉化為體驗性形象感知,從填鴨式的灌輸“教導”轉變?yōu)樽晕椅{式的引導。
“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實踐,將校史校情與時代教育相結合,學習體驗和親身參與相結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結合,教育與藝術表現(xiàn)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信仰之美的力量,不斷增強學生對特定文化語境中藝術形式與藝術作品人文內涵的感悟與闡釋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自覺與文化自信,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思想共鳴與價值認同,提供了高校育人的新途徑。
從個體到團隊的育人主體組織重構
打破院系界限,打破封閉的課堂和體系,注重系統(tǒng)的協(xié)同共振,重新整合組織要素,形成結構扁平、組成靈活、任務為導向的高適應性“團隊型組織”。以適應追求創(chuàng)新性、自主性的學生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組織的團隊交互性,以實現(xiàn)承接歷史的厚度、把握通專的深度、裁量德法的尺度、轉化知行的高度。
“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實踐,從重形式向重效果轉變,全力打造覆蓋廣、質量高、吸引力大、教育性強的育人品牌,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典型案例,通過育人者自育的途徑,實現(xiàn)了個體教育到群體教育的目標,為大學生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造機會。從而實現(xiàn)了優(yōu)秀自我教育團隊建設模式的幾何級復制和教育效果的倍增,增強了學校思政工作的教育力量。
由長輩向朋輩的育人角色轉換
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由教師單向傳授的缺陷,以情感化人為出發(fā)點和核心,形成朋輩群體,能實現(xiàn)信息溝通的雙向性,通過共同目標的實現(xiàn),使教育更具潛移默化性、更具可持續(xù)性。
“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最本質的內容是“朋輩輔導”,即學生自育育人。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學生即是行為與思想的“示范者”,能夠有針對性、有成效性、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思想。同時學長學姐樹立的“可敬”“可親”“可學”“可信”的自我定位,將心比心、以身作則等做法贏得新生的尊敬信賴,成為了低年級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成為除了教師教育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有力有益補充。
從傳輸?shù)交拥挠宋幕?/p>
通過文化再創(chuàng)作,把校園文化的內涵同高校優(yōu)勢學科結合起來,以不同藝術形式再呈現(xiàn),學生通過選題、創(chuàng)作劇本、編劇、舞美、劇務、道具制作、演出等全程參與,實現(xiàn)了育人內容從傳輸?shù)交拥奈幕Y合;下一步,將進一步讓新生扮演不同角色直接參與進來,擴大體驗式育人模式的效果。
“三幕實景話劇講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實踐,不僅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接受者”,還是知識的“生產者”和“建構者”和“傳播者”,要在積極體驗中獲得新知識,也必須掌握體驗方法,具備自我體驗、自我建構、內化知識及應用能力。學生主體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僅提升判斷力、適應力、交流互動能力,更進一步進行自我知識建構、態(tài)度提升及價值創(chuàng)造。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效果
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以參與體驗為重心,促進學生情感與教育內容的連接,激起學生學習與探究欲望,讓教育內容“鮮活起來”。不僅讓人重溫歷史,有身臨其境的自身感受,而且讓愛國情懷、擔當意識、使命感、責任感更加刻骨銘心。學生們的信心更滿、追求更高、勁頭更足,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性明顯提高,精神面貌、學風狀態(tài)明顯改善。
促進教師守好課程思政責任田。這是課程思政推進的有益探索,讓育人效果“立體起來”??缭合岛献?,增加了教育的開放性、多維性、自主性、融合性,互相啟發(fā)、深度討論,產生增益效果,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均得到了提升,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調動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僅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知,還傳授學生做人、做事之道。
實現(xiàn)育人工作潤物細無聲。在角色的塑造中,學生不僅達到提高專業(yè)能力的目的,更是在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起來”,學生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通過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達到水滴石穿、潤物無聲的實際效果,讓育人活動鮮明、鮮活、鮮亮。
助推學校整體工作新提升。通過紅色文化浸潤的大學生畢業(yè)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用人單位滿意度高。學校多次獲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獎,連續(xù)多年榮獲文明單位稱號;自升本后,進入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中心的“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新階段,現(xiàn)正朝著早日完成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任務,開創(chuàng)提升辦學層次與辦學質量新局面而努力奮進。
(作者單位:邢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