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本病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可伴有氣短或呼吸困難,隨著病情逐漸發(fā)展可有喘息和胸悶,嚴重者可伴有食欲減退、體重下降。
慢性咳嗽 通常為首發(fā)癥狀,疾病初期晨間咳嗽較重,夜間陣咳或排痰,之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并不顯著,也有部分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癥狀。
咳痰 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泡沫性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fā)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
氣短或呼吸困難 這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早期僅于勞力時出現(xiàn),后逐漸加重,以致日?;顒由踔列菹r也感氣短。
喘息和胸悶 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通常于勞力后發(fā)生,與呼吸費力、肋間肌等容性收縮有關。
全身性癥狀 病情較重患者可能會發(fā)生全身性癥狀,如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郁和(或)焦慮等;合并感染時可咳血痰或咯血。
除上述癥狀,患者還需注意以下并發(fā)癥:(1)慢性呼吸衰竭。常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時發(fā)生,其癥狀明顯加重,發(fā)生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出現(xiàn)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臨床表現(xiàn)。(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由于慢阻肺引起肺血管床減少及缺氧致肺動脈收縮和血管重塑,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室肥厚擴大,最終發(fā)生右心功能不全。(3)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缺氧引起紅細胞代償性增多,全血容量增加、血黏度增高,從而引起頭痛、頭暈、耳鳴、乏力等癥狀,易并發(fā)血栓栓塞。
目前,慢阻肺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患者癥狀,預防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的活動耐受性和全身狀況,預防治療并發(fā)癥和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常用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吸氧治療等。此外,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也可以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主要包括——
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收縮為主的呼吸運動,可增加膈肌的活動度。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吸氣時,腹部向上隆起,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下降,胸部保持不動。呼吸深長而緩慢,盡量鼻吸口呼。
縮唇呼吸:呼氣時縮唇口形大小和呼氣流量,以能使距離口唇15~20cm處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不致熄滅為適度。嚴格地說,縮唇呼氣是腹式呼吸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求縮唇呼氣與腹式呼吸結合起來鍛煉。以鼻吸氣、縮唇呼氣,即在呼氣時,收腹、胸部前傾,口唇縮成吹口哨狀,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型緩緩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要盡量做到深吸慢呼,縮唇程度以不感到費力為適度。
有效咳嗽:可以清除痰液,減少肺部感染?;颊呷∽换虬肱P位,上半身稍前傾,雙手放在腹部,先進行幾次腹式呼吸,然后吸氣,短暫閉氣,再張口咳嗽,咳嗽時,腹肌用力收縮。
上舉訓練: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吸氣時雙上肢伸直,掌心朝前上舉到最大;呼氣時雙上肢放松,自然放下。
此外,患者也可以通過吹氣球、唱歌、吹笛子等方式進行肺活量的訓練,只要適度即可。需提醒的是,患者在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堅持鍛煉,這樣才可增強體質,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