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路徑探析

      2023-05-25 22:49:24龍東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培育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全球生態(tài)和諧、國際和平事業(yè)、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高校應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闡釋,認清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并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教育,為大學生成長為時代新人做好準備。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培育;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1]。中國提出構建增進全人類共同利益,攜手構建不可分割、命運相連、共同發(fā)展、共同合作、相互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新時代高校要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融入大學生課堂教育和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引導他們用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去應對和處理各種問題,為其將來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闡釋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有著深刻的含義,它既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發(fā)展的理論,又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也包含了全球化時代人類自身發(fā)展的價值取向。

      (一)人的自由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

      馬克思、恩格斯理論中有著豐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他們認為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馬克思進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體”思想,“真正的共同體”與“虛假的共同體”相對,“真正的共同體”即共產主義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其中的人實現(xiàn)自由發(fā)展。馬克思認為,當階級消滅了,人類就能擁有真正的共同體,人就能實現(xiàn)發(fā)展自由。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tǒng)治階級,那么,“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2]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諸多著作中可以看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里指出:“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3]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自由人聯(lián)合體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二者是前后相繼、一脈相承的,都是對未來社會公共生活的積極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并體現(xiàn)著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豐富思想,同時其實踐應用可作為自由人聯(lián)合體思想實踐的嘗試與檢驗,是最終走向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重要一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自由個性的實現(xiàn))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過渡)是一致的。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程度標志著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其中,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

      (二)和合仁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體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合”不單單局限于某一個家庭、家族、民族的“和合”,而是存在于天地之間的所有邦國、群體、百姓之間的“和合”,是不同文明、種族、信仰、制度之間的“和合”,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天地萬物之間的“和合”,是“對立中尋求統(tǒng)一”“多樣中尋求和諧”“沖突中尋求合作”的“和合”。就此而言,中華文化中的“和合”,其實就是“自然、社會、人際、心靈、文明中諸多形相、無形相的相互沖突、融合,與在沖突、融合的動態(tài)變易過程中諸多形相、無形相和合為新事物、新結構、新生命的總和” [4]?!昂秃稀弊鳛橐环N交往理念和處事原則,是中華文化的根與魂、經與脈、心與體,也是中華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本質、最典型、最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和睦、愛好和平、倡導和諧,“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數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獨樹一幟的“和”文化?!昂汀蔽幕疤N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富含“仁”“愛”“和”的優(yōu)秀基因。孔子說,“泛愛眾,能親仁”“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老子主張“見素抱樸”“道法自然”;孟子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孫子反對戰(zhàn)爭,他說“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翟更為博愛,他提出要“兼相愛,交相利”。習近平多次贊譽的近代思想家王陽明主張“天下一家”,“圣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天下之人,皆相視如一家之親”。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和繁榮的精神支柱,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思想觀念,以及在此指導下的“一帶一路”倡議等實踐舉措,就是對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聯(lián)合國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時,提出伙伴關系要“平等相待、互商互諒”,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生態(tài)體系要“尊崇自然、綠色發(fā)展”,就是對和平、仁愛、天下一家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三)和平共生: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的價值觀集成

      隨著世界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趨勢的日益顯著,承認和尊重差異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真正的全球治理是在尊重多元行為體在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協(xié)商達成共識并促進共同行動 [5] 。然而,近年來狹隘民族主義、民粹主義興起,逆全球化風潮涌動,全球治理的基本共識陷入危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全球生態(tài)和諧、國際和平事業(yè)、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都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回首庚子鼠年,突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場疫情來勢洶洶,傳播迅速,給全球經濟發(fā)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疫情給人們的反思就是人類命運息息相關,中國人民步調一致,積極戰(zhàn)“疫”,傳承偉大精神,匯聚磅礴之力,取得了戰(zhàn)“疫”的不斷勝利,也給世界做出了榜樣,貢獻了智慧?!叭祟惷\共同體”思想蘊含著豐富價值內涵,其核心要義就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大學生和平發(fā)展的理念。因為,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大學生要主動深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認識,成為符合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時代新人。

      二、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大學生的發(fā)展關系著國家的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展現(xiàn)的是責任意識與人類情懷,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提高思想水平,更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與時代同行的遠大理想目標。

      (一)有助于推動大學生深刻認識自身所處的歷史發(fā)展階段

      現(xiàn)今,全球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之間在政治、發(fā)展、文化、安全、生態(tài)等治理理念上都有差異,在當代大學生中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給廣大青年群體并得以認同。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情懷,這種深度的愛國關懷既是個人道德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映射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體現(xiàn)的使命。新時代的大學生,除了要有家國意識,也要有人類情懷。新冠疫情是人類的共同困境,我國通過努力讓疫情控制取得了成效,但世界疫情局勢仍然嚴峻,各國人民禍福與共、休戚相關,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兼濟天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新時代大學生應將疫情作為教育契機,超越、摒棄狹隘民族主義,厚植人類情懷,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在未來更要以“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的意識自覺,將“青春夢”與“中國夢”“世界夢”緊密相連,為世界謀進步、為人類謀福祉,升華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新時代大學生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在思想上、理論上與時代同向同行,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認識國家、民族、人類的前途命運和自己的社會責任。

      (二)有利于新時代大學生更好把中國智慧融入世界大格局

      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環(huán)境污染問題、糧食安全問題、資源短缺問題等等許多全球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zhàn)。然而,在這種背景下,西方一些國家缺乏共同體意識,反而大搞結盟,試圖把持國際話語權和國際輿論導向,在國際場合排斥、抹黑和丑化中國,公然地制造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傲慢論”“中國霸權論”等。實則分析當今世界局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實際上已經處于一個命運共同體中,這個命運共同體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問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球蔓延,疫情面前,考驗的不只是人類智慧,更是團結精神與責任擔當。中國人民日以繼夜與疫情斗爭,不斷研究疫情發(fā)展機理,調整治療方案,及時總結全民防控經驗,形成可供其他國家參考和借鑒的模式和樣板,用巨大的奉獻和犧牲提供給世界寶貴的國際公共產品,為世界攜手抗擊疫情奠定了經得起人心和歷史考驗的互助合作的基調和寶貴經驗,這次疫情讓人們再次認識到,各國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緊密相連、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擴散,才能護佑各國共同的福祉,使全人類共享安寧。當代大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有利于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從宏觀大局出發(fā),準確把握當今國際局勢,在復雜的國際輿論中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的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國際舞臺上強調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地闡釋。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未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盵6]北京2022年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折射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承載著時代的使命,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必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青年大學生一代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和規(guī)范,樹立遠大理想,與時代同行。因此,從世界和全球的角度對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育,既豐富了當代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又增強了大學生作為時代奮斗者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

      三、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路徑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應具有推動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責任擔當,通過課堂教育、校園文化、搭建平臺等途徑筑牢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一)發(fā)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

      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必須發(fā)揮課堂教育的主導作用,課堂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渠道。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知識體系,關注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把學術前沿的思想觀點予以整合吸收后傳授給學生。只有做到用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進展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性,增強理論的說服力、穿透力,才能實現(xiàn)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其次,在思政課“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中增加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容,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講清中國在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責任擔當,讓大學生明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罕見之疫情交織疊加的背景下,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唯有攜手共進,才能行穩(wěn)致遠,推動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后,在課程思政中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育,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承載著培養(yǎng)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罢n程思政”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有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體現(xiàn)在教學的頂層設計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養(yǎng)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放在首位,并與專業(yè)發(fā)展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上站在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思考個人與社會、國家與世界的關系,讓大學生從人類歷史發(fā)展和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培育大學生全球化思維。

      (二)營造合作共生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周圍環(huán)境形態(tài),也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校園合作共生文化建設方面要注重調動教師自我能動性,積極鼓勵、引導大學生參與校長各項社團活動,如講座、文體活動等,培養(yǎng)大學生合作意識、規(guī)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高校要積極舉辦各類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學術活動,例如國際學生交流,跨文化研討等,培育大當代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人類價值關懷理念。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迅速普及,媒體手段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的信息交流渠道驟然擴充,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越來越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學校利用多媒體積極為大學生搭建線上交流平臺,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這種交流碰撞能夠激發(fā)全球文化的相互融合與彼此尊重。營造合作共生校園文化氛圍更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創(chuàng)新,單純理論授課不可或缺,但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走出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實踐的主題活動也不可少,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增強教育的活力。

      (三)加強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抗疫合作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闡明了攜手合作抗擊疫情的中國倡議,為開展國際抗疫合作、提振抗疫信心注入了重要動力,并在全球面臨危機的時刻再次表明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高校應注重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勇于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類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轉化為具體實踐。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讓其懂得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每個成員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并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協(xié)調一致,傾聽他人意見,保持樂觀心態(tài),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發(fā)揮團隊的整體威力,產生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協(xié)同效果,有效與他人合作,保證自己個性的良好平衡,避免走極端,在執(zhí)行集體工作中爭取主動,在與自己共事的團隊成員中,尋找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品質,在別人的行為理應受到尊重時,向別人誠摯地致以敬意。學校要積極搭建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的平臺,通過開設創(chuàng)新思維課程,在具體的團隊中開展情景式教學,加強學習理論與實踐的集合,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大學生更要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模擬全球治理行動等,增強大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和社會協(xié)作意識。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大學生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中國對全世界發(fā)展趨向的順應和把握,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的一種美好愿景。面對錯綜復雜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xiàn),既要一個形成共識的過程,也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在現(xiàn)今世界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有利于增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共識、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參考文獻:

      [1]中青在線.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EB/OL].(2022-05-10)[2022-10-10].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5/10/content_l7ewVcWAQ.html.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3]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5]張立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188.

      [6]新華網.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EB/OL].(2021-10-25)[2022-10-10].http://www.news.cn/2021-10/25/c_1127992532.htm.

      責任編輯? 江? 峰

      作者簡介:龍東,珠海科技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開放課題2021年重點課題“加強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CNUKFZD010)成果。

      猜你喜歡
      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理論導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11:53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經濟師(2016年10期)2016-12-03 22:06:59
      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39:18
      校地合作促進居民健身的探析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19:44
      大學英語創(chuàng)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當代世界(2016年5期)2016-05-24 08:53:35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化隆| 阿巴嘎旗| 商南县| 景谷| 芮城县| 贺兰县| 南漳县| 南和县| 恩施市| 马边| 溆浦县| 孙吴县| 富川| 万源市| 永丰县| 安多县| 墨玉县| 涟水县| 滕州市| 兴化市| 曲靖市| 太保市| 韶关市| 宝兴县| 林州市| 黄陵县| 邵阳市| 长阳| 涡阳县| 临朐县| 淳化县| 武宁县| 和田县| 眉山市| 五原县| 天水市| 乐都县| 石家庄市| 宜阳县| 自治县| 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