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聲聲慢》朗讀教學策略

      2023-05-26 07:41:26周璇
      文學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聲聲慢朗讀教學古詩詞

      周璇

      內容摘要:中學古詩詞教學尤其重視朗讀。學生通過朗讀,能夠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和閱讀專注度;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鍛煉口語規(guī)范性,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探究古詩詞教學的朗讀策略勢在必行。以《聲聲慢》為例,從初讀、精讀、品讀、評讀四個方面展開具體朗讀教學設計構想,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多次朗讀中品味意象、感受意境,進而知人論世,體會詞人孀居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在深度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促使學生提高朗讀能力。

      關鍵詞:古詩詞 《聲聲慢》朗讀教學 策略

      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數千年的積淀,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成為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朗讀是古詩詞教學的必備環(huán)節(jié)之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重視誦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增進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積累古代作品的閱讀經驗[1]”,強調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促進學生對古詩詞作品的理解,明確了朗讀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地位。筆者探討古詩詞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并以《聲聲慢》為例,闡述具體的朗讀教學策略。

      一.古詩詞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

      語言學家張志公說:“一篇文章,讀出聲音來,讀出抑揚頓挫來,讀出語調神情來,比單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從中受到的感染要強得多?!盵2]“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語調神情”,強調了讀文章并不只是發(fā)出聲音,還要重視技巧,付諸感情,這就是朗讀。古詩詞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和豐富的意象構成獨特的意境,傳遞作者的情感。相較于其他文體,更加晦澀難懂。朗讀是領略詩歌節(jié)奏美、韻律美、語言美的最佳方法。因此,相較于其他文體,古詩詞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一)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設計好朗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解讀能力。高中學生經過初中學習,對古代文學作品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古詩詞因年代久遠、用詞古典晦澀,及其與學生所處時代的巨大差異,本身與高中生產生明顯隔膜。且高中生囿于年齡和生活經驗的缺失,對古典文本的理解、感悟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感知作者本意,此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支架,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朗讀就是古詩詞教學中適宜的支架。

      學生通過朗讀,將課本上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并進行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相較于不出聲的默讀,收益更大。學生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化為有聲語言運用于朗讀,聲音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內容,達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葉圣陶先生認為,“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是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tài)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盵3]學生通過朗讀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就很容易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朗讀興趣,讓朗讀成為一種享受。學生帶著享受的心理進行朗讀,基于自我內驅力的需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進入更高的境界。

      (二)做到“心眼口”統(tǒng)一,提升閱讀專注度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靶牡健敝缸x書不是漫無目的、隨性而為,需集中注意力,將自身沉浸于文本,尋求與作品、作者的共鳴,用心讀;“眼到”指讀書時目光需緊隨書本內容,以免錯漏;“口到”即張開嘴巴,發(fā)出聲音進行朗讀。三者兼?zhèn)?,讀書才算做到實處。

      學生若能飽含情感地朗讀古詩詞,眼隨字動,心合詩意,自然能讀出詞作的韻味,品味詩作的美感,做到“心眼口”三者的統(tǒng)一。在朗讀的過程中,有聲語言帶動耳朵加入學習、品味,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聽”的加入,聽讀結合,學生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從而提升閱讀專注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

      (三)促進文化傳承,增強文化自信

      學科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主張促進學生對文化的傳承和理解,古典詩詞作品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朗讀是學生自主對文學作品進行藝術加工的過程,它比單純的文本更富有視覺、聽覺上的美感,朗讀這一活動包裹著文化的內核,對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4]。高中學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古詩詞中蘊含豐富的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因素,可以為語文教學所用。學生在朗讀中更能感受古典詩詞作品的藝術價值,所以,教師要借助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內心潛藏已久的文化自信,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與感染,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文化。

      (四)實現語文美育,提高審美能力

      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概念的提出,讓審美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位置愈發(fā)重要?!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語言文字作品是人類重要的審美對象,語文學習也是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質發(fā)展的重要途徑”。[5]朗讀語言文字作品,進行語言的二次創(chuàng)作,就是提高學生審美品質、實現語文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古詩詞以其獨特的節(jié)奏感、韻律美,帶給學生強烈的美的感受,這種美感通過朗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有助于學生抒發(fā)自身情感、陶冶情操,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讓情感表達更加多面、科學。朗讀古詩詞還能幫助學生進入詩歌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和體悟,感受藝術真實,增長智慧。除此之外,朗讀詩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古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凝練的詞句傳遞意境、表達情感。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詩歌,了解意象的隱藏內涵,感受作品的意境,需要讀詩之人盡情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綜合以上種種,朗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逐步掌握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促進審美能力提升。

      (五)進行有聲語言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即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6],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專門設置了口語交際板塊,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高中課標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更上一層,“能夠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把握,根據具體的語言情景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能將具體的語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7],學生要積累表達、交流的素材,體會不同情景、不同對象的情感狀態(tài)和細微變化并進行得體的表達,由此可見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

      口語表達是一種聽與說相結合的學習活動,考察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概括、語言表達等能力,在口語表達過程中,學生口、耳、手、腦并用,是一種多器官協(xié)調工作的活動。[8]朗讀同樣將聽與說相結合,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古詩詞本身的節(jié)奏、韻律,輔之多種朗讀技巧,將自身對文本的理解通過有聲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其中展現的語言表現力是作文、默讀等無聲形式無法做到的。經過大量朗讀,文學作品中作者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等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朗讀者,為其日常的語言表達提供豐富的素材和經驗,促使其語言表達時有所依據,提高遣詞造句、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大大降低詞不達意、表述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促進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六)訓練口語規(guī)范性,提升普通話水平

      普通話是全國人民通用的交流語言,教育部要求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須使用普通話,朗讀活動就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夠訓練學生口語的規(guī)范性,提升普通話水平。古詩詞因年代久遠,經常出現生僻字、通假字等非常見詞語,學生在朗讀文本時必須規(guī)范掌握每個字的語音語調規(guī)范,包括聲母、韻母、音變等。學生日??谡Z表達易受到當地方言的影響,在聲調、音變方面存在偏差,此類問題在朗讀過程中易于發(fā)現、糾正。教師能通過具體文本及時發(fā)現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的不足,并可隨堂指出、范讀引導,改善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口語規(guī)范度。

      二.提升學生古詩詞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古詩詞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專業(yè)技能不足,學生缺乏朗讀興趣和技巧引導等諸多原因導致古詩詞的朗讀教學收效頗微。因此,促進學生對古詩詞文本的理解,提高朗讀能力,是教師亟需解決的難題。筆者以部編版高中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聲聲慢》為例,提出以朗讀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朗讀基本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筆者將從初讀、精讀、品讀、評讀四個方面具體展開《聲聲慢》朗讀教學策略探討。

      (一)初讀:疏通字詞,把握文意

      字詞是古詩詞文本的主體,朗讀教學的第一步是對既定文本語言的熟悉,字詞的掃盲[9]。在初次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掃清文本最基礎的各種障礙,如字音、節(jié)奏、停連等,在流暢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大意。具體教學任務設計如下: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和停頓。

      2.請一位同學進行范讀,范讀結束后其他同學進行點評。

      3.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自行范讀或者播放名家朗讀視頻。

      4.出示教學任務: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詞的詞眼是哪一個字?

      《聲聲慢》雖為古詩詞,但生僻字較少,內容相對淺顯易懂,學生可以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讀準字音,讓學生自由朗讀詩詞,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及對文本的熟悉程度調整朗讀速度,自主熟悉文本。自由朗讀結束后,請一位同學進行范讀,是對課堂教學進度的考查,檢查學生是否讀準字音、節(jié)奏,完成對文意的初步理解;請其他學生進行點評,考查學生對文本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效果,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學生點評結束后,教師需對學生的評語作出總結,并給出自己的評價語,評價語不能是單薄的“很好,不錯”等籠統(tǒng)、敷衍的詞匯,應該貼合學生朗讀的狀態(tài),評價語言要豐富、有據,如“你讀得非常投入,讓人好像看到了一個心事重重的婦人倚在窗邊獨自悲嘆”。合理的評價語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和自信心,進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在評價之后,教師要給出示范朗讀,學生通過優(yōu)質的朗讀能直接感受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產生豐富的審美體驗。最后一問,意在引導學生確定全文感情基調——愁,“怎一個愁字了得”,作者直抒胸臆,抒發(fā)內心的愁苦,至此,確定全詞應當采用低沉、緩慢、悲涼的語調進行朗讀。

      (二)精讀:借助意象,品味情感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輔以諸多疊詞,抒發(fā)孤身一人,國破家亡的愁苦和悲痛,具有時代色彩。這首詞中包含了大量常見的意象,李清照也借助意象抒發(fā)自身的愁情。然而對高中生而言,對意象及其背后象征意義的把握是一個難點,若想深切體會并讀出作者的愁情,對意象的把握和理解必不可少。因此,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并把握意象背后的內涵,感受多個意象組合形成的意境,品味作者悲涼、孤寂、愁苦的情感。具體教學任務如下:

      1.圈畫意象:古人抒發(fā)內心情感時,往往會寄托在一些事物上,這些事物被稱為意象。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找出詞人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愁之深之重?請將這些意象用筆圈畫出來。

      明確:淡酒、急風、大雁、黃花、梧桐、細雨。

      2.小組合作,品味情感:請同學們展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意象給分別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受?從中讀出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預設:(1)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意象分析:淡酒、急風。從急風可以看出,寒風急促,環(huán)境清冷,前一句寫道“乍暖還寒”,可見天氣變化無常,天空突然刮起寒風,所以詞人想借酒驅寒,更是為了消愁,卻沒有抵擋得住?!暗啤庇袃煞N解釋,一說酒的味道清淡,不足以御寒,也是詞人的字面意思;二說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內心極度的愁苦。

      朗讀指導:“淡酒”蘊含了作者濃重的愁苦,在朗讀時應當低沉、緩慢,“三杯”“兩盞”之間停頓稍稍長些,后半句聯(lián)系標點符號“!”,情感迸發(fā),語調要上揚一些,著重強調風的急迫感,讓人感受到環(huán)境的惡劣。

      (2)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意象分析:大雁。詞人正沉浸在悲傷情緒之中,空中突然有大雁飛過,是作者往日相識的雁群,內心的愁苦更深了。此處可聯(lián)系其他作品,李清照曾多次寫到大雁,如《一剪梅》中: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時的大雁帶來的是甜蜜的回憶,是和丈夫相逢的希望。而此時大雁飛過,她想起的卻是逝去的丈夫,大雁依舊可以傳書,但寫信的人卻已經不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和絕望。

      朗讀指導:在朗讀時要把握作者的喪夫之痛,讀出無依無靠的寂寞、惆悵之感。

      (3)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意象分析:黃花,即菊花。菊花凋謝,殘英在地,堆積惟悴,詞人卻無心欣賞,任由菊花憔悴凋謝。詞人的《醉花陰》也有對黃花的描寫: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里的黃花比喻女子惟悴的容顏,憔悴的不僅僅時菊花,更是詩人自己,她面對滿地的黃花,可能想起了變老的容顏、流逝的青春、幸福的過往,對比之下,內心的愁苦、傷感可想而知。

      朗讀指導:“滿地”重音強調,“憔悴”要放低聲音,“如今有誰堪摘”一句是反問,飽含著傷感的情緒,突出強調“有誰”,可帶上些微哭腔,傳達作者的哀怨、傷感。

      (4)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意象分析:梧桐、細雨。梧桐是悲涼、孤寂、凄苦的象征,如“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如“無邊絲雨細如愁”。這首詞中的梧桐和細雨被賦予無邊的愁情,而且是黃昏的梧桐和細雨,更增添了一種凄婉、暗淡的感覺。在孤獨與憂愁之中,時間仿佛凝滯了,一點一滴的雨聲好像不是落在梧桐葉上,而是打在詞人的心里,淋濕了整個身心。

      朗讀指導:在朗讀時,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在這個凄冷的雨夜里,單調的雨聲打在梧桐葉上,更是敲打著詞人千瘡百孔的心,愈發(fā)感到悲涼和不可名狀的壓抑。其中,“更兼”要重讀,“點點滴滴”這樣的疊詞,要由輕到重,一字一頓。

      3.意境品析:請同學們思考,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教師總結:詞人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淡酒、急風、大雁、黃花、梧桐、細雨等蕭瑟慘淡的意象之中,營造了凄慘悲涼的意境,使得愁情氤氳一片,無處不在。

      4.再次朗讀文眼所在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朗讀指導:“這次第”讀得要快,音量要大,展現無邊痛苦和辛酸,三字讀完后,要有較長的停頓,“怎一個愁字了得”中,“愁”字重讀,語調上揚,“了得”二字,則宜放慢語速,輕聲傳出,適當拖音。

      精讀階段重在分析意象及其代表的含義、情感,體會作者構成的凄慘悲涼的意境,最后深情朗讀主旨句,對文本內容的解讀基本完成,也對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結合具體語句加以朗讀指導,有助于學生借助一定朗讀技巧實現情感的表達。

      (三)品讀:知人論世,引發(fā)共鳴

      古詩詞的情感把握不能只看文本內容,必須知人論世,聯(lián)系詩人的寫作背景、生平經歷、性格志趣等,感知其精神世界。通讀相關文獻可知,李清照其實并不僅僅是個只知傷春悲秋、怨天尤人的柔弱女性,她的性格中自有堅韌剛毅之處,如《夏日絕句》中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擲地有聲,從中能看出她的氣度和風骨。但囿于時代因素,作為女性,李清照無法馳騁沙場,只能寄情詞作。因此,對李清照《聲聲慢》的品讀,需要結合其自身性格,綜合多個方面進行考量。具體教學任務如下:

      梁啟超先生評論《聲聲慢》時曾說:“那種煢獨凄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盵10]她咬著牙根咽下的不止是愁,更有不甘不愿的痛苦、無奈。因此,教師要聯(lián)系詩人其他詩作,介紹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詩人,從而引發(fā)共鳴,深度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

      1.曾經天真歡樂的少女,為何成了這般憔悴模樣?小組合作,探究作者究竟為何而愁?她的愁包含了幾層含義?注意知人論世。(多媒體課件展示作者生平資料、寫作背景)

      明確:(1)孀居之苦:在一個殘秋的早晨,詞人若有所思,似在尋覓些什么,可終究無所得,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獨自承受著寒風侵襲。

      (2)喪夫之痛:靖康之難后,夫婦經歷了離亂,丈夫趙明誠病逝,本人顛沛流離、無依無靠,在孤寂凄苦中度過了晚年。

      (3)亡國之恨:靖康之變,戰(zhàn)亂不斷,李清照夫婦輾轉流離,后來丈夫去世、珍藏的文物盡毀、再嫁非人,經歷了這一切后,詞人內心早已不再是那個天真的少女,而是無盡的愁苦、無奈、悲憤,她的愁情是個人不幸和時代苦難的結合。

      2.懷著這種愁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評讀:展示自我,師生互評

      通過細致分析意象、意境,聯(lián)系寫作背景知人論世,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聲聲慢》的深層內涵,感受到李清照復雜的情感?!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學生對文本的體會終究會有細微的差別,這種差別能在朗讀這一再創(chuàng)造活動中體現。語文課堂需要彰顯學生主體性,教師要引導每一位學生盡情展示自我,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可設計評讀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完成對文本的獨特闡釋,并通過有聲語言表達出來,再由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點評,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這樣的評讀活動可以不僅限于一首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古詩詞進行朗讀,由一首詞的朗讀教學擴充到古詩詞范圍內朗讀的交流、探討,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yǎng)思維能力,接觸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繼承、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精講、精品古詩詞的同時,要將朗讀貫穿始終,加以朗讀技巧的指導,幫助學生積累優(yōu)秀古典詩詞,體會古代文化的獨有韻味,實現古詩詞學習的跨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

      [2]吳學英.讀·說·析·寫——淺談古詩詞課堂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9):64-66.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長孫思語.朗讀類節(jié)目與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2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

      [8]王相涵.中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2.

      [9]于平華.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讀策略芻議——以《記承天寺夜游》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3):68-70.

      [10]白芳,張遵磊.悟情入境,達情傳神——淺談《聲聲慢》的朗讀技巧[J].語文建設,2011,(06):76-77.

      (作者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

      猜你喜歡
      聲聲慢朗讀教學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高中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析
      從“三美論”談宋詞翻譯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51:00
      農村初中英語朗讀教學初探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聲聲慢》——李清照的詞里人生
      優(yōu)化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策略淺談
      梓潼县| 岢岚县| 临猗县| 曲周县| 六盘水市| 确山县| 南华县| 扶沟县| 陆丰市| 天台县| 万荣县| 荣昌县| 崇文区| 老河口市| 民和| 旬阳县| 蒙阴县| 石景山区| 正安县| 中阳县| 铜陵市| 班玛县| 苏尼特右旗| 理塘县| 黎平县| 麦盖提县| 泗水县| 昆明市| 财经| 佛教| 桃江县| 曲阜市| 开平市| 阿拉善右旗| 名山县| 沁水县| 奉贤区| 明溪县| 湘乡市| 浑源县|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