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秀柔
小小書法內蘊含著大乾坤,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均體現著大智慧。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在其《用筆論》中對書法有過這樣的論述:“書法者,書而有法之謂,故筆落紙上,即入‘法中,動靜皆能含法為上乘?!睂憰ㄗ髌窌r,只有遵循筆法規(guī)則,書之有“度”,才能寫出佳作。以事推理,將書法之道移之為人處世之理亦可相通,行止有法度,人成事亦興。
法,法度,為人之根基。行之有度,人生才有了航向。
“法”是個人成長的導向標,做人有“法”,萬事可行;反之,做事無“法”,則萬路難行。在書寫時,遵循書寫的筆法規(guī)則,使書法遵循法度,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具有審美的價值。人生亦是如此,唯有遵循法度,行之有法,才能走出正確的人生路。有法度的人,哪怕不能像高山峻嶺那般冷峻與清俏,也可能像平川凡壑那樣踏實與穩(wěn)健;有法度的人,即使不能居廟堂之高而兼濟天下,也可以處江湖之遠而獨善其身。有了法,就有了人生的航向。
法,法度,處世之標尺。心中有法,人生就有底線。
自古及今,有多少偉人遵守法度而名揚千古,流芳百世。孔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寧可清貧有度,不可濁富妄行。孔子的這句至理名言道出的不正是為人處世的哲學嗎?昔者“青天老爺”包拯斷案有法,剛直耿介,流芳百世,為人景仰;今者人民公仆處事有度,守則正直,深存百姓心中。反觀一些不遵法度、任意妄行之人,法網恢恢,終究逃不過正義的制裁。因此,遵循法度才是處世真理。為人處世,應當如書法之理,遵循法度,以遵法、守法作為人生的底色,人性的光輝就會鋪滿整個畫卷。
法,法度,治國之箴言。國家行之有度,社會長治久安。
古人言:“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薄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治國自然也離不開法度。法的制約使國家機制運行井然有序,使社會長治久安。
青年正處于人生觀與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期,如衣服系扣子,一??坼e,剩下的皆會出錯。我們當遵循法度,以法度揚起人生之帆,讓青春綻放出絢麗之花。
老師評語
開篇用簡潔的語言援引原材料后進而提出中心論點——“行止有法度,人成事亦興”;緊接著,以為人、處世、治國三方面層層展開,不管是分論點還是舉例論證,都能夠明晰地論述“遵循符合法度才成就美”,將材料的啟示意義論證到位。文章語言流暢,文采斐然,排比、對偶等手法使用嫻熟,文氣連貫。全文內容充實、論點鮮明、切合題意,是一篇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