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鐵霖1940年出生于哈爾濱市一個醫(yī)生世家。盡管父親是醫(yī)院院長,但他從小對音樂情有獨鐘。曾先后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名譽院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究會會長等。在從教的半個世紀里,金鐵霖教過的各類聲樂表演人才上千名,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名動天下的學生,諸如閻維文、宋祖英、戴玉強、朱之文等優(yōu)秀歌唱家。宋祖英對恩師金鐵霖提出的中國民族聲樂的“四性”感悟最深,在她看來,好的作品是歌唱演員的生命,一定要將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和時代性結合起來,否則,作品就沒有生命力。金鐵霖先生曾說,中國聲樂藝術扎根于中華民族的沃土,具有濃郁的中華民族風尚和感情,折射出我們的國家特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的夢想是讓中國聲樂唱響世界。2012年金鐵霖為新書《湖北民族聲樂教學曲選》作序,并簽名。金老師提到這本書時曾說:“希望你們像種子一樣到本地發(fā)熱發(fā)光,不要總想一夜成名。如果每個人都扎根故土,我們的民族聲樂就能百花齊放了?!苯痂F霖先生創(chuàng)建了民族聲樂“七字標準”——“聲、情、字、味、表、養(yǎng)、象”,為民族聲樂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及民族聲樂比賽的評判奠定了客觀的標準。他特別強調聲樂訓練中的辯證關系,堅持實踐是檢驗教學成敗的標準,使大批“高、精、尖”型歌唱人才不斷涌現(xiàn)。如今,他們都是活躍在舞臺上弘揚時代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