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贛東北方志中祭祀音樂史料研究

      2023-05-30 11:47:51張敏
      百花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弋陽縣祭孔安仁縣

      張敏

      摘 要:地方志是我國記錄地方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文獻,現(xiàn)存的地方志大多以清代的為主。江西清代的地方志保存數(shù)量較多,音樂史料的內(nèi)容豐富,其中記錄祭祀音樂的篇幅最多。地方志中的祭祀音樂是中國古代人們在祭祀時所使用的音樂,它不僅表現(xiàn)出人們對祭祀活動的高度重視,也是祈求庇佑、祈求幸福生活的歌舞之樂。由于地域文化差異較大,各地方的祭祀音樂也隨之不同。本文將以江西東北地區(qū)方志中的祭祀音樂為主要內(nèi)容進行介紹。

      關(guān)鍵詞:江西;地方志;祭祀音樂

      方志中記錄的祭祀音樂,通常會與官方統(tǒng)治思想、民間習俗信仰緊密聯(lián)系,而清朝贛東北地區(qū)位置優(yōu)越,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本文以清代為時代背景,來研究贛東北的祭祀音樂的發(fā)展,探索江西特色的音樂文化。

      一、贛東北地方志簡況

      清代贛東北主要有饒州府與廣信府兩府,下轄玉山縣、余干縣、弋陽縣、興安縣、婺源縣、萬年縣、上饒縣、鉛山縣、鄱陽縣、樂平縣、安仁縣、貴溪縣、浮梁縣、廣豐縣等14縣,現(xiàn)如今主要包括江西省的三個地級市——上饒市、景德鎮(zhèn)市、鷹潭市。

      筆者檢索到的贛東北方志共有39本,其中府志4本、縣志35本。分別是《饒州府志》(康熙、同治時期)、《廣信府志》(乾隆、同治時期)、《玉山縣志》(乾隆、道光、同治時期)、《余干縣志》(康熙、道光、同治時期)、《弋陽縣志》(康熙、乾隆、同治時期)、《興安縣志》(道光、同治時期)、《婺源縣志》(康熙、道光、光緒時期)、《萬年縣志》(同治時期)、《上饒縣志》(乾隆四年、乾隆九年、道光、光緒時期)、《鉛山縣志》(乾隆、同治時期)、《鄱陽縣志》(康熙、乾隆、道光、同治時期)、《樂平縣志》(康熙、同治時期)、《安仁縣志》(乾隆、道光、同治時期)、《貴溪縣志》(乾隆、道光、同治時期)、《浮梁縣志》(乾隆、道光時期)等,茲以這些方志作為研究對象。

      地方志主要記載的有地理方面的疆域,政治方面的建制、職官、兵備,經(jīng)濟方面的戶口,人文方面的祥異、風俗、寺觀,奏章書籍方面的藝文、人物、金石等內(nèi)容。目前,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學術(shù)界對于音樂史料的關(guān)注很少,主要集中于民俗、戲劇等方面。基于此情況,筆者有了對贛東北方志中祭祀音樂史料展開研究的想法,希望對當時音樂活動的社會生態(tài)進行分析與解讀,以便更好勾勒清代贛東北地區(qū)音樂文化發(fā)展概貌,并為現(xiàn)在贛東北音樂文化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jù)。

      二、地方志中的祭祀音樂史料

      祭祀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祭祀音樂是中國古代人們在祭祀儀式中普遍使用的一種音樂,這不僅體現(xiàn)了人民對祭祀活動的高度重視,也是中國古代對等級和權(quán)力劃分的重要標準。地方志中的祭祀音樂主要出現(xiàn)在祀典、秩祀和學校中的祭孔。

      (一)壇廟中的祭祀

      壇廟或秩祀是對文昌帝君、關(guān)帝、觀音等神仙,名臣、鄉(xiāng)賢、節(jié)烈、忠義等人物,土地、山川、風雨等自然環(huán)境的祭祀。主要輯錄的是廟宇的方位以及儀式流程,音樂史料記錄并不多。筆者通過史料檢索后發(fā)現(xiàn),在《同治弋陽縣志》《道光興安縣志》《同治鉛山縣志》中均有祭祀音樂史料的記載。

      1.關(guān)帝與文昌帝君的樂章詞

      在《同治弋陽縣志》《道光興安縣志》《同治鉛山縣志》三本縣志(以下簡稱“三志”)中均輯錄有文昌帝君與關(guān)帝的祭祀樂章。它們被列在中祀,是禮部新制樂章,樂用中和韶樂,并且樂六奏、舞八佾。

      關(guān)帝在咸豐三年下旨從群祀升入中祀,每年春秋二祭,樂章有:迎神——格平之章;奠帛初獻——翊平之章;亞獻——恢平之章;終獻——靖平之章;徹饌——彝平之章;送神——康平之章;望燎——康平之章。[1]“三志”樂章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相同,其中《同治弋陽縣志》采用工尺譜記譜。

      文昌帝君于咸豐七年下旨升入中祀,每年春秋二祭,其樂章詞有:迎神——丕平之章;奠帛初獻——俶平之章;亞獻——煥平之章;終獻——煜平之章;徹饌——懿平之章;送神——蔚平之章其一;望燎——蔚平之章其二。[2]“三志”中的樂章內(nèi)容相同,《同治弋陽縣志》也采用了工尺譜記譜。但經(jīng)筆者比對后發(fā)現(xiàn)祭祀文昌帝君的祭祀樂章名在《同治弋陽縣志》中的與其他兩本縣志所輯錄的有細微差別。比如望燎這一樂章,《同治弋陽縣志》采用的是“康平之章”的名稱,而其他兩本縣志均采用“蔚平之章其二”之名。筆者通過多個縣志對比考證后認為應(yīng)是縣志編撰者錯記關(guān)帝望燎之樂章名。

      2.樂舞與宮調(diào)

      《同治鉛山縣志》記錄了在咸豐三年改制后,關(guān)帝祭祀樂舞采用八佾,樂章六奏用平字,且宮調(diào)春秋二祭不同。而文昌帝君祭祀在咸豐七年改制后的用樂在“三志”中均有提及,佾舞采用文舞六佾,其宮調(diào)與關(guān)帝相同。

      (二)學校中的祭孔

      祭孔是中國古代將孔子作為祭祀對象的祭祀活動??鬃邮侵袊鴼v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首次創(chuàng)辦“私學”,把《詩》《書》《禮》《樂》等書籍從官方的手中解放出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使平民百姓也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被世人尊為至圣先師。祭祀孔子的典禮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定,使用的是歌、樂、舞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孔廟用的祭祀音樂和舞蹈是歷代宮廷樂官所作,也是雅樂的一種,具有宗廟祭祀色彩??讖R祭祀典禮中使用音樂的情況,最早可以在《后漢書·孔僖傳》中查閱到。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祭孔儀式的意義也在不斷豐富,東漢時期祭孔用樂已經(jīng)成為尋常之事,到南北朝祭孔儀式的禮樂規(guī)格開始規(guī)范,隋朝開始有祭孔樂章。到了唐朝,孔廟樂舞有了較大發(fā)展,如樂器形制隨著孔子身份地位的提升,由諸侯軒懸升至王宮懸,樂章也開始貫穿于行祀典禮的各項程序中。明代將六章六奏的祭孔樂章結(jié)構(gòu)確定下來,清代隨之繼承了這種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歷代統(tǒng)治階級的不斷完善,祭孔儀式中使用的樂器和樂舞得到不斷豐富發(fā)展。

      祭孔儀式的音樂史料主要分布于學校志中,其中輯錄了大量的樂章、樂譜、樂舞和祭孔樂器等內(nèi)容。

      1.樂章詞

      筆者檢索《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發(fā)現(xiàn),清代的祭孔樂章詞共有兩種:一種是在順治十三年頒布,在明代六章六奏的樂章模式上進行了一些輕微的改動;另一種頒布于乾隆七年,對順治時期樂章的歌詞進行了一些修訂,更換了樂章名稱。且不是一套樂章天下通行,而是分為國學祭孔專用和闕里及直省府縣專用兩種,闕里、直省府縣樂章的結(jié)構(gòu)、曲名等和國學樂章除歌詩外基本都是相同的。樂章的宮調(diào)是經(jīng)過定律的,如春祭是夾鐘為宮倍應(yīng)鐘起調(diào),秋祭是南呂為宮仲呂起調(diào)。

      筆者現(xiàn)掌握的33本縣志中,有涉及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緒等五個時期的內(nèi)容。其中,康熙時期與光緒時期均沒有各縣的樂章記錄,而乾隆時期有三本,道光時期有六本,同治時期有九本。由于筆者掌握的縣志中祭孔樂章出現(xiàn)于乾隆之后,則以乾隆時期闕里頒布的祭孔樂章為參照對象,后發(fā)現(xiàn)與之相同的有《乾隆浮梁縣志》《道光浮梁縣志》《同治樂平縣志》《道光安仁縣志》《同治安仁縣志》《同治玉山縣志》《同治弋陽縣志》《同治萬年縣志》《乾隆九年上饒縣志》《道光上饒縣志》《同治上饒縣志》《同治鉛山縣志》《同治廣信府志》。

      其他縣志本,出現(xiàn)的情況有:

      (1)樂章名采用明制,但內(nèi)容為乾隆時期所頒布的樂章內(nèi)容,如《道光興安縣志》《同治興安縣志》。

      (2)樂章直接采用明洪武六年頒布的樂章,如《同治安仁縣志》《道光余干縣志》《乾隆鄱陽縣志》《道光鄱陽縣志》。

      (3)樂章中有樂譜的,如《道光余干縣志》《同治弋陽縣志》《乾隆九年上饒縣志》《同治鉛山縣志》《道光鄱陽縣志》《道光安仁縣志》《同治廣信府志》。

      2.樂器的種類、數(shù)量及擺放位置

      清代贛東北方志中記錄了祭孔使用的樂器并附上頒布樂器的時間和損毀情況,以及祭孔音樂各個樂器的譜例等。樂器種類繁多,其主要種類和數(shù)量,每個地方志中的記錄各有不同,筆者搜集贛東北方志中祭孔樂器留存的資料后,發(fā)現(xiàn)縣志關(guān)于樂器的記載共有6種情況:

      (1)沒有祭孔樂器的記錄的:《乾隆貴溪縣志》《道光貴溪縣志》《同治貴溪縣志》《乾隆玉山縣志》《道光玉山縣志》《康熙余干縣志》《道光余干縣志》《同治余干縣志》《康熙弋陽縣志》《乾隆弋陽縣志》《康熙婺源縣志》《乾隆鉛山縣志》《康熙鄱陽縣志》《同治鄱陽縣志》《康熙饒州府志》《同治饒州府志》等。

      (2)記錄完全相同的:《同治弋陽縣志》《道光興安縣志》《同治興安縣志》《道光婺源縣志》《光緒婺源縣志》《乾隆上饒縣志》。其主要內(nèi)容有:大鼓一架、楹鼓一個、緞傘蓋一頂、應(yīng)鼓一架、鼗鼓二架、搏拊二架、琴六張、琴桌六張、瑟二架、笙六攢、龍笛六支、鳳簫二排、洞簫六支、塤二盒、篪二支、柷一座、敔一座、籊四十八支、龠四十八支、羽毛二百四十支、石磬十六面、銅鐘十六口、鐘架二座、象簡六塊、麾旛二座、干二塊、戚二座。[3]

      (3)增加樂器的縣志:《道光浮梁縣志》《同治樂平縣志》《同治萬年縣志》《道光上饒縣志》《同治上饒縣志》《乾隆廣信府志》《乾隆安仁縣志》《道光安仁縣志》《乾隆鄱陽縣志》《道光鄱陽縣志》。

      (4)沒有標明樂器數(shù)量的縣志有:《同治玉山縣志》《同治鉛山縣志》。

      (5)采用八音分類法分類的縣志:《同治鉛山縣志》。

      (6)用文字記錄舞法的縣志:《道光余干縣志》《同治鉛山縣志》《道光鄱陽縣志》《同治安仁縣志》《道光安仁縣志》《同治上饒縣志》。

      祭孔儀式中的每一件樂器都有獨立的地位,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中麾是指揮一眾樂器的信號,而鐘和磬最為重要,是懸掛類樂器的標志,鼓在演奏中則扮演著統(tǒng)帥的角色。祭孔儀式中樂器的擺放位置也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這些樂器都被置于大成殿外階上。筆者在檢索后發(fā)現(xiàn):《同治玉山縣志》《同治鉛山縣志》《乾隆廣信府志》《同治廣信府志》有樂器擺放位置的文字記載,但不明確,除《同治廣信府志》外,其他記述內(nèi)容相同。另外,縣志中出現(xiàn)的祭孔樂器曲譜,基本上是采用工尺譜和宮商字記錄。

      3.舞蹈規(guī)模、舞具與舞頌圖

      祭孔音樂的形式為歌舞樂三位一體,內(nèi)容主要為歌頌孔子生前的業(yè)績,其中樂舞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祭祀儀式中的舞蹈有兩種類型,分別是文舞和武舞:文舞象征文事,用于歌頌帝王以文德治天下;武舞象征武事,用于歌頌統(tǒng)治者的武功。祭祀孔子時采用的舞蹈形式以文舞為主。清代江西地方志中的祭孔音樂,對于舞蹈的內(nèi)容也有記錄,但一般記錄舞蹈的站立位置、舞蹈類型、舞劇與舞蹈人數(shù)規(guī)模等。在明孝宗之前,祭孔的舞蹈人數(shù)大多是六佾——36人,但由于統(tǒng)治者對祭孔的重視,其地位不斷提升,到了清光緒三十二年人數(shù)達到了八佾,可比天子規(guī)模。表演時使用的舞具有旌節(jié)、翟、龠等,舞生左手拿龠,右手持翟/羽??h志圖中所記載的每個舞蹈造型,都代表著一個字,當歌生演唱完一句歌詞,樂隊演奏完一節(jié)樂曲,舞生也要正好完成一組舞蹈動作,舞蹈的動作通過繪圖和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圖1舞頌圖[4]、圖2舞譜[5]。

      4.歌者

      祭孔儀式中的歌者地位很高。清代江西的一些地方志中記錄:歌童一般有六人,每人需穿著紅色補服按照指定地點站立于堂上,東西對立;在樂舞演習之前,樂器演奏之時,歌誦樂章的內(nèi)容;演唱時歌童還需敬慎地雙手平舉笏(大臣上朝時用的白板)作為裝飾,在笏上寫樂章,以免出現(xiàn)歌者忘詞的情況。

      三、結(jié) 語

      江西清代地方志較為完整地記錄了當時祭祀音樂的發(fā)展狀況,對于了解當時人們祭祀音樂文化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有著重要的幫助。如今,祭孔儀式中的音樂規(guī)格模式還在沿用,也說明了這些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俞致中,汪炳熊.同治弋陽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190.

      [2] 同[1]:195.

      [3] 同[1]:303.

      [4] 王恩溥,李樹藩.同治上饒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262.

      [5] 陳天爵,沈廷枚,鄭大琮,等.道光安仁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144.

      猜你喜歡
      弋陽縣祭孔安仁縣
      弋陽縣第一中學
      江西教育C(2024年1期)2024-02-03 13:33:52
      江西弋陽縣姚家鐵礦地質(zhì)特征及成因
      安仁:多措并舉助學前教育優(yōu)質(zhì)發(fā)展
      科教新報(2020年46期)2020-12-15 10:55:32
      安仁:孝心敬老仁愛禮善
      科教新報(2019年2期)2019-09-10 07:22:44
      江西省弋陽縣弋陽腔初探(下)
      影劇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7:58
      弋陽縣財政局開展扶貧危房資金核查工作
      《太谷縣志》音樂文獻淺析
      北方音樂(2018年1期)2018-05-14 08:59:16
      祭孔禮樂之民族文化價值探析
      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關(guān)“清代祭孔釋奠禮樂研究”的述評
      龙胜| 漳浦县| 邹平县| 尚志市| 临沂市| 侯马市| 东安县| 凌海市| 张家川| 阿勒泰市| 晋宁县| 临夏县| 乐业县| 罗平县| 潮州市| 小金县| 汶川县| 清水县| 从化市| 河西区| 大埔区| 将乐县| 共和县| 藁城市| 青川县| 平凉市| 台南县| 无为县| 青神县| 鲁山县| 双牌县| 宁乡县| 洛南县| 容城县| 武威市| 永福县| 汝城县| 临洮县| 达州市| 凤凰县|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