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燕窩、白芨各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燕窩用溫水浸泡半日,去除雜質(zhì),放入燉盅內(nèi),加水、冰糖,燉2~3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滋養(yǎng)肺陰,補(bǔ)肺止血,適用于氣虛自汗、尿多,胃氣虛之反胃、干嘔,肺陰虛之盜汗、咳嗽、咯血及其他虛損者。
食材:人參3克,百合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人參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凈切碎;后共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適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煩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寧、食欲不振、久咳聲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經(jīng)衰弱、癔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kuò)張、百日咳等而屬氣陰虧虛者。外受風(fēng)寒及發(fā)熱飲冷、舌紅苔黃、便結(jié)尿黃等實(shí)熱所致咳嗽,均不宜服。
食材:阿膠30克,糯米50~6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后再放入紅糖,稍煮二三沸即可。
功效:養(yǎng)血止血、滋陰安胎。用于陰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無華、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經(jīng)后期、經(jīng)少色淡、經(jīng)閉不行、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結(jié)核咯血、支氣管擴(kuò)張出血等。感冒時及胸悶腹脹、納呆苔厚膩者,不宜服。
食材:西洋參30克,沙參、麥門冬各20克,黃酒800克。
做法:將西洋參、沙參碎成小段,麥門冬碎細(xì),共裝入小壇內(nèi),將黃酒全部倒入藥壇內(nèi),置爐上用文火煮魚眼沸,取下待冷,加蓋密封,置放于陰涼干燥處,每日搖動數(shù)下,經(jīng)7天后開封,加涼開水200毫升,攪拌勻,再用細(xì)紗布過濾一遍,收入干凈瓶中。每日早、晚各用開水送服10~20毫升。酒服盡后,將藥渣爆干為末,每次用開水送服5克。
功效:滋陰益氣、生津潤燥。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心煩體倦、氣短汗出、口渴多飲、咽干唇焦、舌燥無津、小便短少、皮膚干燥、干咳少痰、大便燥結(jié),以及熱性病后期形消體瘦、饑而不欲食、煩躁夜臥不寧等。脾胃陽虛、寒濕內(nèi)阻之脘腹脹滿、冷痛泄瀉、食少苔膩者,不宜服;勿與藜蘆同用服,服用時若感味苦,可加適量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