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雅 · 甫田》《小雅 · 大田》中“婦子” 的所屬問題研究

      2023-05-30 15:30:26王瀚洋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10期
      關(guān)鍵詞:曾孫小雅大田

      王瀚洋

      【摘要】 《詩經(jīng)》農(nóng)事詩《小雅·甫田》《小雅·大田》①均有“以其婦子”句,關(guān)于其中“婦子”的所屬對象,歷代聚訟紛紜,詩經(jīng)學史上形成了以鄭玄為發(fā)端的“曾孫說”和以王肅為發(fā)端的“農(nóng)夫說”的論戰(zhàn)。以“鄭王之爭”為時間截面論析,可知鄭說自有其經(jīng)學立場與語言根據(jù)的支撐,其經(jīng)學性雖有不足取之處,然其文義清晰、訓詁曉暢,確為可用;而王說則流濫于錯用古史默證,以及過分張揚學術(shù)觀點的“意氣之爭”,失之最基本的語言邏輯,不足取信。

      【關(guān)鍵詞】《小雅·甫田》;《小雅·大田》;婦子;曾孫;農(nóng)夫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0-008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0.027

      《詩經(jīng)》農(nóng)事詩《小雅·甫田》《小雅·大田》兩篇均載有“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四句,關(guān)于這四句中的“婦子”之所屬對象,歷來有認定“婦子”從屬于“曾孫”的“曾孫說”與“婦子”從屬于“農(nóng)夫”的“農(nóng)夫說”之學術(shù)爭論。本文根據(jù)夏傳才主編的《詩經(jīng)學大辭典》所載牟玉婷《現(xiàn)存中國歷代詩經(jīng)著述書目》②,統(tǒng)計得知:宋代之前詩經(jīng)學涉及“以其婦子”句義解釋的著作則僅有五種,分別是鄭玄《毛詩傳箋》、王肅《毛詩義駁》、孫毓《毛詩異同評》、陳統(tǒng)《難孫氏毛詩評》、孔穎達《毛詩正義》,而在其中,僅《鄭箋》《孔疏》兩種著作保存較為完整,其余三種均出自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以《孔疏》為藍本的輯佚,且其中陳統(tǒng)《難孫氏毛詩評》是否存在以《孔疏》原文為陳統(tǒng)所做的誤輯,有較大爭議,洪湛侯、曹建國即對此提出質(zhì)疑③。嚴謹起見,我們認為在宋以前涉及“以其婦子”解釋的學者僅有鄭玄、王肅、孫毓、孔穎達,而“曾孫說”與“農(nóng)夫說”的矛盾及雙方論證模式的形成均發(fā)端于詩經(jīng)學史上的“鄭王之爭”,他們這一爭論影響頗深。

      一、鄭玄“曾孫說”之提出及其成因與影響

      “成王來止,謂出觀農(nóng)事也。親與后、世子行,使知稼穡之艱難也。又以飲食而行馌,餉彼在南畝之農(nóng)人,設食以勸之,使其樂事也。田畯之官至,又加之酒食之饎以慰其典田之勤也” ④,此為鄭玄對《甫田》中“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四句話作出的整體解釋。其中涉及到“婦子”的所屬問題的“以其婦子”句,鄭玄解為“親與后、世子行”,鄭玄把“曾孫”定為“周成王”,把“婦子”說成“王后、太子”,從歷史源頭上說,應是最早的把“婦子”解作“曾孫的婦子”的著述,確為“曾孫說”的發(fā)端。

      (一)鄭玄提出“曾孫說”的原因。第一點,鄭玄賦予了西周初年王族的人文主義色彩,對傳統(tǒng)社會投射出深厚的人本關(guān)懷,《小序》所謂二詩“刺幽王”的社會功能亦借此通過反襯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正所謂“赫赫宗周,褒姒滅之”,這其中包涵了鄭玄的儒家溫情思想,這蘊含了鄭玄經(jīng)學維護儒家社會正統(tǒng)的立場。鐘泰曾說:“康成之學……雖無常師,而敷宣理道,頗能極其深奧,固不僅在訓詁之詳確也。特散于各書之注,不易綜觀其全耳?!?⑤進一步說,鄭玄對圣人之道的認識就在于他從根本上把握住了儒家禮制規(guī)范背后的仁體思想。以鄭注《禮記·中庸》“仁者,人也”為例,鄭玄說:“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 ⑥,所謂“相人偶”,即言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敬,所謂“人意”,就是講“以己度人”的體諒與體貼的精神,所謂“相存問”就是相互慰問,又《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箋:“以喻人之心皆有仁義,教之則進也” ⑦,鄭玄解釋“以其婦子”為“成王攜妻帶子到田間慰勞農(nóng)人”,就體現(xiàn)出了禮儀制度背后隱喻的“人意”溫存。上博簡《孔子詩論》第25號簡:“《大田》之卒章,智(知)言而又(有)豊(禮)” ⑧,晁福林解為:“所謂‘知言指曾孫率婦子‘馌彼南畝時的慰勞之言;所謂‘有禮非指此章所寫的禋祀之禮,而是指曾孫對于勞作者的彬彬有禮” ⑨,晁氏對《詩論》的解讀應當是鄭玄解讀“婦子隨王馌耕”的精神內(nèi)涵。

      第二點,鄭玄的女性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箋:“日月喻國君與夫人也,當同德其意以治國者,常道也。”又“日居月諸,出自東方”箋:“言夫人當盛時,與君同位?!?⑩鄭玄把后妃與國君相匹的說法,實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鄭玄的女性觀除了有對后妃地位的相對獨立的認識,同樣還表現(xiàn)在他對后妃政治教化職能的展望中,比如他在《周南召南譜》中說:“是故二國之詩以后妃夫人之德為首,終以《麟趾》《騶虞》,言后妃夫人有斯德,興助其君子,皆可以成功,至于獲嘉瑞?!?鄭玄的女性觀對他提出“曾孫說”無疑是有一定影響的,我們認為鄭玄就是從前禮制時代的社會關(guān)系中挖掘出了古代后妃隨天子省耕的教化意涵:后妃不完全是君權(quán)的附庸,后妃有其相對獨立的政治意義。國儲成長于后妃之手、深宮之中,鄭玄把“使知稼穡之艱難”作為“以其婦子”的目的,不僅塑造了成王深明事理的形象,這其中還隱含了對后妃教化作用的期望,孔穎達申述鄭玄的觀點時便說:“以子所親,莫過于母,使之俱觀辛勤,內(nèi)相規(guī)諫,此圣賢明訓,可與日月俱懸。” ?可證此論。

      (二)鄭玄“曾孫說”的影響。鄭玄的“曾孫說”尤為注重發(fā)揮道德教化的思想,這一點與鄭玄的思想性格相一致,同時這種解讀“婦子”問題的方式,也為此后的“曾孫說”學者所采用,孔穎達就在經(jīng)學意義上對鄭玄的“曾孫說”有多處發(fā)揮,比如他說:“知子唯世子者,以將欲傳之國祚,明其教戒尤深,故知非馀子也?!??這是解釋“子”是“王太子”的原因;又說:“王者憂深思遠,以世子者生於深宮之內(nèi),長於婦人之手,故與之俱行,知稼穡之艱難,欲其重國用而愛黎民、保王業(yè)而全宗祀也。” ?這是解釋成王攜妻帶子一道馌耕的原因,可以說孔穎達在此把“曾孫說”的道德教化意義發(fā)揮到了極致。從“通經(jīng)致用”的教化意義上來看,后世的“曾孫說”其實還是沿著鄭玄的經(jīng)學路數(shù)展開而沒有什么新的見識。鄭玄在“以其婦子”和“曾孫來止”語句相連的基礎上,對“王后隨王省耕”進行了教化功能的發(fā)揮,因而構(gòu)造出一幅理想的先民農(nóng)耕社會的圖景:“王妃、世子從神秘的宮闈中走出來,跟隨君王一起慰問田野里的農(nóng)夫,為他們送去美食佳肴,遇上辛勤的農(nóng)官,再設宴款待他們?!毙枰赋觯哼@種解釋思維一旦脫離鄭玄所處的東漢時期及其所尊崇的“刺幽王”及“傷今思古”的詩旨,“曾孫說”包含的經(jīng)學化、道德教化的思想內(nèi)核,往往成為還原文本的經(jīng)學障礙,而關(guān)于“曾孫說”自身,它只要不擺脫傳統(tǒng)經(jīng)學框架的束縛,則將始終面臨“于史無證”的質(zhì)疑——而這關(guān)鍵一點恰由王肅提出“農(nóng)夫說”的駁難開始。

      二、王肅“農(nóng)夫說”之提出及其成因與影響

      曹魏時期,王肅解釋“曾孫來止”四句時說:“曾孫來止,親循畎畝勸稼穡也;農(nóng)夫務事,使其婦子并馌饋也;田畯之至,喜樂其事,教農(nóng)以閑暇攘田之左右,除其草萊,嘗其氣旨土和美與否也?!?這段話目前只見于《孔疏》,王肅自詡“申毛駁鄭”,他用“婦人無閫外之事”和“帝王乃躬自食農(nóng)人,周則力不供,不遍則為惠不普”?作為“農(nóng)夫說”的證據(jù),實為“農(nóng)夫說”的源頭。

      (一)王肅支持“農(nóng)夫說”的證據(jù)。在王肅的解釋中,“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被描繪出一幅平和樸素的農(nóng)耕圖景:“曾孫親自勸農(nóng),婦子并饋南畝,田官喜樂其事”,這個解釋中沒有過多文學化色彩,尤其是“帝王乃躬自食農(nóng)人,周則力不供,不遍則為惠不普”的邏輯,根本上否定了鄭玄“(周王)以飲食而行馌,餉彼在南畝之農(nóng)人”?的解釋,他是直接從原理層面下手,認定“君王不可能馌耕農(nóng)民”且“王后更不可能參與省耕之事”。

      第一點,王后是無法隨王駕省耕或省斂的,《甫田》 《大田》出現(xiàn)的“曾孫來止”,有學者認為是在不同季節(jié)的“省耕”,南宋范處義云:“《甫田》既言省耕之事,《大田》疑為省斂而作。” ?南宋戴溪云:“《大田》之詩與《甫田》不類者,《甫田》言省耕,《大田》言省斂也。” ?近人吳闿生總結(jié)前代說法:“前儒或言《甫田》為省耕,《大田》為省斂,義亦近是?!??這些說法源頭上出自《國語》和《孟子》,《國語·周語上》:“(王)乃命其旅曰:‘徇,農(nóng)師一之,農(nóng)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師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則大徇,耨獲亦如之?!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按菏「a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币凸诺溆涊d而言,只能解讀出“天子省耕、省斂”確有其事,而“王后(隨王)省耕、省斂”則沒有任何根據(jù),清人夏炘即明言:“古來天子有省耕之事,未聞后有省耕之事?!??

      第二點,張節(jié)末、張碩曾作過考證,二詩中出現(xiàn)的“南畝”實際上就是西周公田。?從歷史文獻上看,公田的面積廣大,正應“倬彼甫田,歲取十千”的詩句;公田中的勞動力數(shù)量眾多,在耕期“少者既皆出而在田” ?,《周頌·噫嘻》:“亦服爾耕,十千維耦?!??以詩證史,亦屬確證。由此分析,周王是很難送飯給農(nóng)夫吃的,“力不供”就說明了周王根本沒有親自馌饋所有農(nóng)夫的體力、物力,而且就常理來看,在田野間親躬慰勞農(nóng)民,根本無法照顧到在場的所有人,然而如果周王不能接觸到在場的所有人即所謂“不遍”,則又不能表達出王者的普遍愛民之情,這就是所謂的“為惠不普”。王肅的邏輯非常清晰,而且表達的內(nèi)容也非常貼近現(xiàn)實,與此后孔穎達申鄭“賞一勸百,可使海內(nèi)從風,何必每地皆往、農(nóng)人盡賚而云‘力不供、惠不普”?的理想化表達進行比較,則更能突出王肅解經(jīng)的常識化取向。要之,王肅在此認定天子馌耕農(nóng)民以“使其樂事”,是鄭玄主觀的構(gòu)想,所謂“玄說非也”。

      (二)王肅提出“農(nóng)夫說”的原因及影響。王肅的“農(nóng)夫說”的提出,比起鄭玄的“曾孫說”,更近于現(xiàn)實化的理性討論,而較少文學化、道德教化的色彩,這既取決于王肅自身的學術(shù)態(tài)度,同時和魏晉時代崇尚知識的思想風氣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王肅在《孔子家語·序》中曾說:“自肅成童,始志于學,而學鄭氏學焉。然尋文責實,考其上下,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 ?此可視為王肅責難鄭玄之發(fā)端,重點在于“尋文責實”。這一點相較于宋學家完全文學化的解釋思路、清學家注重文獻考據(jù)的解釋思路完全不同,至少在“以其婦子”這個問題上,“曾孫說”和“農(nóng)夫說”的幾個不同階段的論戰(zhàn),唯有到王肅這里,是既不通過經(jīng)學框架即糾結(jié)于“婦”的稱謂問題,又不作諸如“其殷勤惻怛之意,有足以感動人者”?這種充滿文學化的解釋,反而強調(diào)現(xiàn)實邏輯,這一點殊為不易。前文已經(jīng)指出,鄭玄的“曾孫說”具有較強的政治教化色彩,而王肅的“農(nóng)夫說”則是圍繞現(xiàn)實常理展開論證,二者立論很是不同,郝桂敏就曾說過:“鄭玄對詩句含義從政治、歷史、制度等方面對《詩經(jīng)》的解釋,王肅也堅決反對?!??

      三、結(jié)語

      自從王肅提出“農(nóng)夫說”之后,關(guān)于“婦子”所屬問題的矛盾雙方就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然而“農(nóng)夫說”相較于“曾孫說”而言,有兩大無可避免地錯誤:其一是訓詁學層面上的“增字解經(jīng)”;其二是古史考據(jù)層面上的“默證法”。增字解經(jīng)是指“農(nóng)夫”作為“以其婦子”分句的主語,是完全臆造出來的,與《小雅·甫田》《小雅·大田》二詩的原文無涉,如說“以其婦子”的“其”可以指代農(nóng)夫,于文法學上可通,所謂“有代字而無前詞者,則以所指者為共知之事理,讀者可默會耳” ?,那么說“以其婦子”之分句主語為農(nóng)夫,則無任何根據(jù)可言;錯用默證法是指“農(nóng)夫說”僅因為“曾孫說”沒有“王后隨王省耕”的史料旁證而斷定“曾孫說”之為不可能,這是有嚴重問題的。關(guān)于默證法,張蔭麟說:“凡欲證明某時代無某歷史觀念,貴能指出其時代中有與此歷史觀念相反之證據(jù)。若因某書或今存某時代之書無某史事之稱述,遂斷定某時代無此觀念,此種方法,謂之默證。”?對于史料文獻極度匱乏的西周時期,運用默證法本身在學理上就是不恰當?shù)?,劉家和對此亦有確說:“默證法從來就不是一種安全的論證方法,而運用于論證古史時危險尤巨?!??王肅以“婦人無外事”“王后無隨王省耕之禮”攻訐鄭玄,恰恰是濫用默證而不自知,故而其說不能成立。惟鄭玄“曾孫說”確有王肅反譏的孤證不立之嫌,在這一點上,我們既堅持反“農(nóng)夫說”的“增字解經(jīng)”與“古史默證”以保證“曾孫說”文法曉暢之必要性,畢竟“曾孫來止,以其婦子”作為二詩分章的首句,以二句為一完整邏輯,作“周王帶著王后省耕”的直接譯文更加通暢。同時,我們也強調(diào)等待地下出土文獻的發(fā)掘之重要性,此于未來或可提供“王后隨王省耕”的旁證,以證實此解無誤。

      注釋:

      ①本文所用《毛詩正義》《禮記正義》《儀禮注疏》皆出自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刻本《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版。

      ②夏傳才主編:《詩經(jīng)學大辭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453-1550頁。

      ③洪湛侯:《詩經(jīng)學史》,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218-219頁;曹建國、陳海霞:《孫毓〈詩〉學考論——兼論魏晉時期的經(jīng)學生態(tài)》,《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第104-112頁。

      ④??《毛詩正義》卷十四,第1020頁。

      ⑤鐘泰:《中國哲學史》,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頁。

      ⑥《禮記正義》卷五十二,第3535頁。

      ⑦《毛詩正義》卷十五,第1054頁。

      ⑧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頁。

      ⑨晁福林:《詩意禮學:談上博簡〈詩論〉所載孔子對于〈詩·大田〉的評析》,《人文雜志》2008年第3期,第138-143頁。

      ⑩《毛詩正義》卷二,第628頁。

      ?《毛詩正義》詩譜序,第557頁。

      ???《毛詩正義》卷十四,第1021頁。

      ??《毛詩正義》卷十四,第1020-1021頁

      ?(宋)范處義撰:《詩補傳》卷二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7頁。

      ?(宋)戴溪撰:《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二,《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第43頁。

      ?吳闿生著,蔣天樞、章培恒點校:《詩義會通》卷二,中西書局2012年版,第200頁。

      ?(清)夏炘撰:《讀詩札記》卷六,清咸豐三年刻本,第80頁。

      ?張節(jié)末:《〈詩經(jīng)〉“公田禮”樂歌考——以〈甫田〉〈大田〉為中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0期,第58-130頁。

      ?(宋)朱熹撰,趙長征點校:《詩集傳》卷八,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41頁。

      ?《毛詩正義》卷十九,第1274頁。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九十一,清嘉慶浙刻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769頁。

      ?(宋)張九成著,楊新勛整理:《孟子傳》卷二,第702頁。

      ?郝桂敏:《王肅對鄭玄〈詩〉學的反動、原因及學術(shù)史意義》,《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1期,第174-178頁。

      ?呂叔湘、王海棻:《馬氏文通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84頁。

      ?張蔭麟:《評近人對于中國古史之討論》,《古史辨》第二冊,上海書店1930年版,第272頁。

      ?劉家和:《史學、經(jīng)學與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對于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思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299頁。

      猜你喜歡
      曾孫小雅大田
      老祖與曾孫
      作家現(xiàn)在時·徐小雅
      小說月報(2022年5期)2022-07-02 06:44:02
      視頻聊天情牽爺孫
      老友(2020年9期)2020-09-27 23:14:17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鄉(xiāng)
      海峽姐妹(2020年1期)2020-03-03 13:35:54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nóng)地零碎化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科學與財富(2017年9期)2017-06-09 10:34:31
      小雅山房
      寶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53
      漢武帝皇曾孫赦年考
      唐都學刊(2017年2期)2017-05-03 00:41:23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進
      左权县| 沙坪坝区| 万全县| 沛县| 永寿县| 淳安县| 德安县| 黄大仙区| 武城县| 墨竹工卡县| 泰顺县| 珲春市| 军事| 盐池县| 林周县| 嘉善县| 扎赉特旗| 陵川县| 民丰县| 马山县| 临海市| 辛集市| 清涧县| 南阳市| 抚顺县| 奇台县| 永州市| 乌拉特后旗| 搜索| 金昌市| 福安市| 兴海县| 涡阳县| 丽江市| 珲春市| 招远市| 罗平县| 灵石县| 孝义市| 广宁县|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