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摘要] 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是每個教師的“應然”追求。在家校溝通時,面對家長的情況反饋,教師應該用事實說話,不偏袒任何一方,注重保護和教育相結(jié)合,在傾聽、同理中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在調(diào)查、反思里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方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搭建協(xié)同育人的橋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信任;溝通;協(xié)調(diào);家校合力
小學階段的班主任,往往是學生心中的一個“神話”,更是學生和家長賴以信任的對象之一。我曾感嘆班主任的“百變”身份造就我的“十八般武藝”;我曾感嘆班主任的機智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癥”;我曾感嘆班主任的“傾情”贏來的無盡愛戴。這一切的收獲,讓我為自己是一名班主任而充滿信心。但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親手給信任戴上了“鐐銬”。
一、個案概況
小豪因父母離異,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四年級開始轉(zhuǎn)到學校寄宿。一天傍晚,小豪的爸爸突然打電話告知我,小豪在學校被A同學欺凌了,原因有三:一是A同學用驅(qū)蚊水噴小豪的眼睛,導致小豪的眼睛發(fā)紅;二是A同學經(jīng)常打小豪,還威脅他不能告訴老師;三是A同學經(jīng)常搶小豪的牛奶。希望班主任幫忙查證情況,并對A同學嚴懲以待。
在我的認知里,A同學是個乖巧的孩子,經(jīng)常幫助老師做事,從不給班級添麻煩。但作為班主任,面對家長的投訴,我有責任去了解事情的緣由。當晚,我分別找了欺凌者(A同學)、受欺凌者(小豪)、旁觀者(宿舍的同學)和宿管老師,逐個突破。宿管老師和同學們都很肯定地表示沒有這些事,就連小豪也是支支吾吾地說沒有。我把了解的情況電話反饋給小豪爸爸,自以為事情已經(jīng)解決。
第二天中午,我接到了小豪媽媽的電話,她請我到學校門口見個面。我沒多想,直接來到學校門口,眼前的情形讓我有些震驚:媽媽拉著小豪,旁邊還有兩位民警。民警對我說,派出所接到報案,有孩子受到校園欺凌,希望我能帶A同學出來協(xié)助調(diào)查……
面對突如其來的報警事件,我有點不知所措。當時小豪媽媽非常憤慨,一直強調(diào)小豪膽怯內(nèi)向,被欺負這么久,學校怎么可以隨便敷衍了事。她強烈要求我把A同學交出來,讓他當著民警的面承認錯誤,接受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有義務保護A同學的人身安全。緊急之下,我立刻打電話向德育主任尋求幫助。就在這時,小豪的幾個祖輩紛紛到場,個個情緒激動,表示一定要為孫子討個說法。
糾纏不清的局面下,問題難以解決。看到一臉惶恐的小豪黏在媽媽身后,我頓時清醒過來:把小豪留在現(xiàn)場只會影響孩子對事態(tài)的判斷。于是,我請求心理老師幫忙把小豪帶回辦公室,并對其進行一定的安撫,在保證其不再受欺凌的情況下,先返回教室上課。
后來,在德育主任介入溝通后,小豪媽媽最終同意撤案,讓學校先徹查情況,再進行下一步的溝通。我目睹了德育主任從摸排事情經(jīng)過,到與家長正面交鋒,到最后和諧處理的過程。由始至終,她都是站在保護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溝通,令我欽佩不已。
二、案例分析
我一度以為,多年的班主任經(jīng)驗,足以讓我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糾紛事件,也足以讓我征服每一位家長??蓮奈疫x擇堅信A同學是個好學生開始,我就違背了教育的“平衡”;從我慣性地選擇息事寧人的思維開始,我就違背了教育的“公正”;從我自以為事情順利解決開始,我就給信任戴上了“鐐銬”。這件事如當頭棒喝,喚醒了迷失初心的我。面對家長的情況反饋,我們應該用事實說話,不偏袒任何一方,注重保護和教育相結(jié)合。
1.傾聽·同理·抓關鍵
傾聽是給家長一個疏通和宣泄的機會;同理是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不滿情緒;抓關鍵則是要明確家長的訴求,厘清事件中的主次問題,抓住主要矛盾的切入點。
小豪被欺凌事件中,家長對此感到憤怒是可以理解的。在小豪的家長看來,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欺凌事件,卻接到最信任的班主任回復“沒有這樣的事”,家長認為的唯一的“救命稻草”都沒了,只能尋求其他解決辦法。他們希望學校對A同學嚴懲以待,也僅僅是為了保證小豪在校的身心安全。家長和老師彼此的教育角度以及家庭教育中文化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作出的反應也有所不同。因此,當接到家長投訴時,我們要耐心傾聽,換位思考,了解問題。
2.調(diào)查·反思·找突破
接到小豪家長的反饋,不管最后是否認定為欺凌行為,作為班主任都要有高度的覺察力,因為這個問題背后代表著班級管理可能出問題了。除了對這件事情進行調(diào)查之外,班主任還要梳理班級最近的表現(xiàn),反思管理是否得當,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點。
(1)調(diào)查:班主任要多方面取證調(diào)查,不能只聽從片面之詞。除了逐一談話,還要核對他們的信息是否一致,旁敲側(cè)擊,順藤摸瓜,把事情的緣由摸排清楚。
(2)反思:既然家長提出欺凌問題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作為班主任,還要思考這個問題背后的根源。是小豪夸大其詞,還是真如小豪媽媽所說?是欺凌還是玩鬧?是管理出了問題,還是價值導向出了問題?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扼制此類事情再次發(fā)生。習總書記強調(diào):“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因此,案例的背后,不應該是息事寧人,而應該是如何把握這個教育契機,啟智潤心。
(3)找突破:在德育主任的幫助下,A同學及其父母都深刻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問題,并同意接受批評教育、賠償損失及改正??尚『赖陌职钟植煌饬?,他認為學校的處理避重就輕,執(zhí)意要求親自警告A同學,讓他引以為戒,不敢再欺凌同學,否則一切免談。顯而易見,這次事件解決的突破點就是,小豪家長要親自教育A同學。
3.協(xié)調(diào)·合力·促成長
清楚了家長的訴求,經(jīng)過再次協(xié)調(diào),最后雙方各退一步,由學校德育主任主持。小豪和A同學雙方監(jiān)護人各派一人,聆聽小豪和A同學的復述。德育主任向雙方家長明確了面談的要求:全程由校方負責人主持。在校方負責人沒有同意的情況下,家長任何一方都不得對學生作出任何不合理或過激的行為,否則就此中斷談話。
在德育主任溫和而堅定的引導下,兩個孩子還原了事情的經(jīng)過,學校和雙方家長也達成了一致的觀點,最終和平地解決了這件事情。
協(xié)調(diào)了事情的解決方案后,德育主任還對后續(xù)的教育問題與家長達成協(xié)議:一是家校合力,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多溝通,守原則,立規(guī)矩,愛有度。二是以班主任為橋梁,做好后續(xù)的跟蹤處理和學生的心理疏導,如A同學該怎么面對這些同學?他真的能堅持改過來嗎?小豪該如何與他相處?……
教育,不僅是面向?qū)W生,也是面向教師自身。我感激小豪父母的堅持,讓我正視了教育的失誤;我感謝德育主任教科書式的指導,讓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我感謝我的學生們,讓我解開信任的“鐐銬”!
郭 琳?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育賢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