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惠帝諸子的命運:呂后擅權(quán)視野下的考察

      2023-05-31 04:07:46黃釗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13期
      關(guān)鍵詞:周勃呂氏淮陽

      【摘要】漢惠帝去世后,由于呂后的不斷調(diào)整,政治格局大致經(jīng)歷了從初步調(diào)整到基本定型階段。而惠帝諸子在惠帝去世以后的階段分別扮演了不同的政治作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呂后對地緣政治格局的調(diào)整。除此之外,對“惠帝諸子”問題進行了辨析考證,認(rèn)為惠帝諸子的合法性被周勃、陳平等人質(zhì)疑,是基于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做出的選擇。對于這些認(rèn)識的加深,有利于我們從更新的角度去理解呂氏集團對地緣政治格局的調(diào)整以及劉氏政權(quán)為其延續(xù)性所做出的努力。

      【關(guān)鍵詞】呂后;周勃;陳平;惠帝諸子;地緣政治

      【中圖分類號】K234? ?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3-008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28

      目前有關(guān)的研究中,涉及對呂后“王諸呂”的探討較多,其中,代劍磊的《漢初惠呂時期趙地數(shù)王的地理考察》[1]12-21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文章主要涉及對趙地在“諸呂之王”過程中的討綸,沒有過多地涉及惠帝諸子的政治作用。謝紹鹢的《呂后身后的西漢中樞政局》一文則認(rèn)為呂氏沒有政變的理由,惠帝諸子因為政變而被陳平、周勃等人污名化[2]31-35,對于后者的問題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同時還有學(xué)者將諸呂分封進行簡單劃分為五個步驟的,認(rèn)為呂后并非草包,并對呂氏諸男進行了簡單評價。[3]10可見,以上專門涉及惠帝諸子的內(nèi)容并不多,惠帝諸子作為“大戰(zhàn)略”中的“小人物”,不僅僅影響到呂后對于政治地緣格局的調(diào)整進程,同時其政治地位也成為擁劉政變成功后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地緣政治格局的初步調(diào)整

      高祖劉邦死后,作為太子劉盈之母的呂后主導(dǎo)著朝政,司馬遷記載惠帝登基之始的全國局勢為:“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恒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子濞為吳王。非劉氏功臣番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盵4]396在這眾多的諸侯國中,燕、代為控遏北方游牧政權(quán)南下侵?jǐn)_的重要屏障,而齊國之所以分封給長子劉肥,也是因為高祖看到了齊國“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4]382-383,田肯因之勸諫高祖齊國必須以“親子弟”為王。趙國雖然失去了昔日的遼闊疆域與地理優(yōu)勢,無法與關(guān)中抗衡,但是卻與梁國、淮陽起到了屏障關(guān)中的重要作用。此三者中,梁國作為關(guān)鍵樞紐,在日后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不斷加劇的過程中,越發(fā)地成為統(tǒng)治者所關(guān)注的焦點;淮陽作為楚國之郊,既可鉗制東南,又可作為中央與吳楚之間的緩沖地帶。此時的吳、楚都不是劉邦的兒子,因此,就不難明白高帝十一年三月為扶植梁國、淮陽國,采取罷東郡和潁川郡、分別歸屬兩國的政治目的了。[5]72

      有礙于惠帝的存在,呂后在惠帝時期還不敢大張旗鼓地施行其戰(zhàn)略規(guī)劃,因此,以報私仇為紋飾,呂后毒殺戚姬之子——趙王劉如意,不久又殘忍殺死戚姬。這是呂后延續(xù)其毒辣手段、進而鞏固威信的舉措,同時也是對地緣政治格局進行調(diào)整的嘗試性步驟。毒殺趙王母子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徙淮陽王友為趙王”與“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4]397改淮陽王劉友為趙王的安排不是呂后想要的,但是也是無奈之舉,同時孝惠帝的自暴自棄也使呂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沒有受到太多阻力。劉友作為趙王,只是使趙國從劉姓改為呂姓的過渡性政權(quán)的存在,因此,呂后選擇以聯(lián)姻的方式安插呂氏之女以監(jiān)控新任趙王的舉動(這種政治聯(lián)姻在呂惠時期廣泛地予以運用),保證這個過渡政權(quán)為呂氏所掌控。

      惠帝二年,借齊王來朝之際,呂后迫使齊王獻出城陽郡以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并遵魯元公主為“王太后”[4]398。其下有注說:“張敖子偃為魯王,故公主得為太后?!边@是不符合事實的,首先,正如顏師古所注,在《張耳傳》中,宣平侯張敖死于“高后”六年,其子才被封為魯王①;其次,根據(jù)呂后“非劉氏不王”原則的破壞時間來看,分封異姓張氏為王必定不早于呂氏封王,即惠帝七年??傊?,可以肯定的是,城陽郡不久之后成了新建魯國的疆域之一[6]。城陽郡的獻出,是魯國建立的先聲,也是削弱齊國的開始?!秴魏笊脵?quán)辨析》一文認(rèn)為呂后想要謀害齊王等劉邦的直系親王主要是“在于安定惠帝及少帝帝位”[7],這樣的說法與呂氏對待惠帝諸子的態(tài)度是有矛盾的,有待商榷。

      二、惠帝諸子的“反抗”暴露出呂氏乏人

      惠帝駕崩之后,呂后“取后宮美人子名之以為太子”,因其年幼,呂后得以有臨朝稱制的合法性。在經(jīng)過一系列政治謀略的實施過后,呂后除了掌握皇帝的選擇權(quán),同時還控制了京城的南北軍,而軍權(quán)的獲得,無疑讓呂后的權(quán)勢等同于皇帝。在有限度地打擊了部分效忠于漢室的官員(如王陵)勢力之后,呂后開始著眼于地緣政治的調(diào)整。

      惠帝一去世,呂后便迫不及待地建立了魯國、淮陽國、常山國、呂國,并在高后元年四月宣布以張偃、惠帝子劉強、惠帝子劉不疑、呂臺為王[5]380;惠帝之子劉山、劉朝、劉武分別被封為襄城侯、軹侯、壺關(guān)侯[4]401,同為惠帝之子的劉長并未出現(xiàn)在此次受封名單中。惠帝之子之所以被封為王侯,是因為太后“太后欲王呂氏”的緣故,因此,從一開始,惠帝諸子只是作為呂后清除劉邦政治遺產(chǎn)——“非劉氏不王”——的棋子,雖然受封,卻不之國,依舊被呂后控制在京城。常山國的設(shè)立“隔斷趙、代二國之間的聯(lián)系,破壞了趙國在廣義上地域特征”;新設(shè)的淮陽國由呂氏之人為丞相代管[1]401,使淮陽再次成為中央與吳楚的緩沖地帶;呂國(濟川)、魯國的作用是將齊國牢牢地控遏在東方,同時削減楚國疆域,并使之與北方劉姓王隔絕;壺關(guān)侯劉武、軹侯劉朝、襄城侯劉山被當(dāng)作備用的棋子。

      高后二年,常山王薨。這時需要選出新的繼承人以保證常山不被危險勢力取代,于是“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4]401高后四年,少帝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親生母親死于呂后之手,便揚言要復(fù)仇。為避免政治危機,高后殺死少帝,另立常山王劉義為皇帝,改名劉弘??杖背鰜淼某I酵跻暂T侯劉朝替代[4]401,作為政治犧牲品的惠帝之子,此時死去了兩個。又過了一年,淮陽王劉不疑薨,三侯中的最后一個壺關(guān)侯劉朝繼立為淮陽王。至此,呂后的意圖始終在于牢控新立的四國,等待時機,用呂姓取締燕趙等國的劉姓,這也是導(dǎo)致惠帝數(shù)子一直在二王(常山王、淮陽王)輪流的重要原因。可以說,這幾次重大且頻繁地調(diào)整是由于惠帝諸子出乎意料的接連死亡、少帝對呂后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而導(dǎo)致的,惠帝諸子直接或間接的“反抗”迫使呂后不得不為保有既得利益而采取必要的措施。這在一定意義上延緩,甚至遲滯了呂氏集團對諸侯王的打擊進度和地緣政治格局的調(diào)整步伐。

      那么該如何解釋呂后不借諸子之死,直接將淮陽、常山分封給諸呂呢?

      其一是因為在淮陽國、常山國空缺之后,從法理上而言,惠帝諸子為侯者理應(yīng)有王位的優(yōu)先繼承權(quán)。如果無視惠帝諸子而直接分封呂氏,不但會加深以周勃、陳平為代表的軍功集團的危機感,激化呂氏與周、陳等人的矛盾,而且也會進一步刺激劉姓諸侯王,況且呂后所尋求的是通過代價更低的政治而非軍事手段進行政局演變。

      其二,呂氏乏人的現(xiàn)實背景不得不使呂后精心考慮如何更好地運用諸呂。所謂“乏人”,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首先是人數(shù)上而言,據(jù)《史記》記載,呂后兄弟有呂澤、呂釋之,姐妹有呂長姁和呂媭,這四人的血脈是呂后最愿意去信任的。當(dāng)高后元年,呂澤已經(jīng)去世,呂釋之、呂臺(呂釋之二子之一)死于元年,同時又要考慮到年齡問題,雖然呂后大肆封侯,但是其中自然不乏如惠帝諸子一般還只是掛個名號之人,所以呂后所能任用的、值得信賴的諸呂之人在人數(shù)上并不多。其次,從才能上而論,通過觀察諸呂在政變過程中的表現(xiàn)來看,所謂諸呂“欲發(fā)亂關(guān)中”[4]407的定論著實是在抬舉諸呂。②區(qū)區(qū)酈寄的“不然,禍且起”就讓手握大權(quán)的呂祿下了“之國”的念頭,難怪呂嬃?xí)l(fā)出“呂氏今無處矣”的感嘆。以上兩點原因說明了呂氏乏人的窘境,被分封為王的呂產(chǎn)、呂祿等人,作為掌握呂氏集團利益的核心人物,除了要在朝緊握軍政大權(quán)外,還要遙領(lǐng)梁、趙等地,相當(dāng)于將賭注壓在一處,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因此,這樣的局勢也相應(yīng)地解釋了淮陽、常山之所以為惠帝諸子所繼承的原因。

      三、基本格局的形成與政變后的惠帝諸子

      七年正月,高后借口殺死趙王劉友,將梁王劉恢立為趙王,并以呂王產(chǎn)為梁王,新缺的濟川王被惠帝子劉太所取代③。新任趙王依舊與前任趙王一樣,受政治聯(lián)姻的束縛,時刻被呂氏之女監(jiān)視著。不久趙王自殺,趙王一位再度空出,呂祿受封趙地為趙王。九月,燕王劉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殺之”,劉姓在燕國的繼承權(quán)被剝奪。八年七月,以呂通為燕王。

      在經(jīng)過這一系列以人事變動為手段,進而達到調(diào)整地緣政治格局的目標(biāo)之后,呂氏實際掌握著燕、常山、趙、梁、淮陽、濟川、魯國等諸侯國。其中燕國、趙國、梁國為呂姓,常山國、淮陽國、濟川國、魯國為傀儡諸侯國,致使“關(guān)東同姓王地域綿連之勢被不斷切分,呂氏封地隔斷代、齊、楚三地,各自成為孤立的封國”[1]12-21,這種借削弱劉氏諸侯王發(fā)展呂氏諸王的手段,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擊諸侯國、加強中央權(quán)威的作用,文景時期的削藩正是繼承了呂后的政治遺產(chǎn)。如果說劉邦的“非劉氏而王”是作為削藩的嘗試性舉措,那么呂后在扶植呂氏諸侯王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割裂諸侯國的舉動則可以被認(rèn)為是開啟了削藩的新模式。

      在政變前夕,惠帝之子除死去的一個不知名的皇帝和原常山王劉不疑、淮陽王劉強外,還剩下少帝劉弘、常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以及濟川王劉太。當(dāng)擁劉政變成功后,為控遏梁、趙要地,“徙濟川王王梁,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4]410。呂氏集團破滅是必然的,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置惠帝四子。當(dāng)時參與政變的周勃、陳平等人認(rèn)為“少帝及濟川、淮陽、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呂太后以計詐名它人子,殺其母,養(yǎng)之后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后,用強呂氏。今已滅諸呂,少帝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侯賢者立之”。

      首先,所謂“呂太后以計詐名它人子”一事,《史記·呂太后本紀(jì)》是這樣說的:“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彼^的“美人”,《漢書·外戚傳》指出“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5]3935由此可見,應(yīng)該將“美人”理解為皇帝妃子的稱號更合理,既然是皇帝妃子,為何其子不是皇帝之子呢?劉伯莊所注“懷身而入宮生子”恐怕更多的是后人的猜測。其次,通過查找《史記》中的《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和《惠景間侯者年表》相關(guān)的記載,可以發(fā)現(xiàn)司馬遷記載劉弘等人的身份依舊是“惠帝子”,這其實給我們透露一個信息,即司馬遷在駁斥周勃等人對“諸子非惠帝子”的質(zhì)疑,或者退一步而言,至少可以說,貿(mào)然接受“諸子非惠帝子”的結(jié)論是有待商榷的。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漢代以后,歷代史家開始反思史書中(特別是《漢書》)的一貫表述,重新審視“諸子非惠帝子”的問題。在《寤言·周勃論》一篇中,作者直言“夫曰孝惠后宮子、曰美人子、曰皇子,其為惠帝子也明矣。烏得以惠后無子,而遂謂惠帝之無子哉?”接著認(rèn)為惠帝張后雖然沒有生子,但是不意味著其他妃子沒有生子。而且在政變的同時,周勃等人并沒有事先殺掉號令天下的假少帝以動搖呂氏,政變后少帝還派遣人慰勞大臣等等,意在說明“諸子非惠帝子”的言論是周勃、陳平主導(dǎo)的政治陰謀。[8]清代學(xué)者秦蕙田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rèn)為“太后欲張后有子,詐取后宮子名之,后宮所生亦安見其盡非帝子?然推太后之心,則其為是否亦所不論,嫌疑之際,大臣遂盡舉誅之。倘四子之中有一真惠帝子,豈不因之而斬乎?”清末的薛福臣在《庸盦筆記》的《漢惠帝后裔在爪華島》中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史料,當(dāng)?shù)貏⑿兆遄V中明確記載惠帝有七子,在政變時,少帝劉弘已經(jīng)十五歲,有子剛滿三月,隨后在張皇后努力下,由張敖秘密收養(yǎng),不久借南越王使者,將此子帶到南方。[9]如果屬實,那就更進一步證實了“惠帝之子非真子”為假命題。除了以上所展現(xiàn)的歷代學(xué)者的相關(guān)見解之外,我們還可以質(zhì)疑的是,為什么即使像王陵這樣直言不諱之人,也只是反對“非劉氏而王”的舉措,不反對皇帝是假皇帝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惠帝諸子在政變中遭殃及而被污名化。[2]31-35

      在眾人心中,現(xiàn)任少帝年少無知,惠帝之子都是呂氏的傀儡,并沒有任何政治勢力,而此次政變所想要達到的重要目的就是迎立一個既可使政變集團得利、又能保證政權(quán)姓劉以穩(wěn)定政局的天子。諸大臣的利益在呂后時期被蠶食,到呂后死前,為穩(wěn)定朝政,確保權(quán)力過渡平穩(wěn),又剝奪了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的權(quán)力由諸呂掌控;雖說惠帝諸子在血脈上而言是屬于劉姓,但是這無法確保與呂氏有血緣關(guān)系的諸子在長大后不借此政變事件對周勃等人進行清算。很顯然,少帝并不符合周勃等人的要求。既然不符合,勢必需要尋找一個借口將少帝拉下馬來,為其政變“正名”,而否定少帝等人的正統(tǒng)性是唯一的、不留后患的手段。之后,為使新任皇帝合法性不再受到質(zhì)疑,斬草除根成了繼否定惠帝四子正統(tǒng)性之后的必要步驟。因此,就有《史記·呂太后本紀(jì)》的記載,“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于邸”④。威脅功臣集團既得利益的阻礙被清除,功臣與皇帝“共天下”的政治制度與政治發(fā)展相互協(xié)進的模式最終造成了代王入繼的結(jié)果。[1]39-45此后,在班固的《漢書》中直接將惠帝數(shù)子列入《異姓諸侯王表》,并且直言劉弘為“呂氏子”,繼承了周勃等人的政治遺產(chǎn),承認(rèn)文帝一脈的絕對正統(tǒng)性。

      四、結(jié)語

      總之,呂氏從惠帝時期便開始謀篇布局,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惠帝在世時期呂后對地緣政治的初步調(diào)整。以惠帝去世為界限,第二階段意在借諸子打破“非劉氏不王”的政治誓言,并初步割裂劉氏諸王之間的地緣聯(lián)系。但是由于常山王、淮陽王的短命及少帝帶來的政治危機,迫使高后延遲第三階段的戰(zhàn)略調(diào)整,將重心置于鞏固既得利益上來。以迫害劉友為標(biāo)志,第三階段意在控制燕、趙、梁國,進一步割裂劉姓諸侯王。

      不難推測的是,第三階段并非地緣政治的最后調(diào)整。當(dāng)趙王劉恢自殺之后,“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4]404,而代王以愿意守邊為由拒絕。這一方面既直接加速了呂氏王趙的進程,另一方面也透露出高后有意將代地空缺,并將代王納入“過渡性”政權(quán)的范圍中。這些過渡性政權(quán)被建立之初,它們的命運已經(jīng)被高后安排為被呂姓取代,只是時間問題。在呂氏集團垮臺之后,諸子的合法性也連帶著被質(zhì)疑,最終沒能如同魯王張偃一般保住性命。在呂氏看來,張氏與惠帝諸子具有同樣的性質(zhì),他們都是傀儡政權(quán);而在周勃等人看來,張氏不同于諸子的根本在于張氏、諸劉不同姓,故為了政變成果的鞏固,必須滅劉,而可以存張。

      注釋:

      ①《史記》中《張耳傳》與《呂太后本紀(jì)》記載的關(guān)于張敖死亡時間為高后六年或七年,魯元公主死亡時間是在高后元年。根據(jù)《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張偃立為魯王是在其父張敖還在世的高后元年,父還是侯,子卻被封王了,這似乎難以說得通?!稘h書》似乎看到了此中的不合理,只在《張耳陳余傳》中提到“高后元年,魯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敖薨。呂太后立敖子偃為魯王,以母為太后故”,但是卻沒有將《表》中魯國的建國時間改為高后六年或七年。

      ②“諸呂欲為亂”一事,更多的是政變集團為美化政變合法性而做出的宣傳。參見謝紹鹢:《呂后身后的西漢中樞政局》,《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39期,第29-33頁。

      ③劉太立為濟川王的時間不確定,但是根據(jù)擁劉政變成功后誅殺惠帝諸子中有“濟川王太”,可以判定,在呂王產(chǎn)改封梁王之后,劉太成了濟川王的繼承者。

      ④由于政變成功后,濟川王太被改封為梁王,據(jù)此可以糾正《漢書·外戚傳》中的“少帝恒山、淮南、濟川王,皆以非孝惠子誅”,以及《漢書·張陳王周傳》中的“是夜,有司分部誅濟川、淮陽、常山王及少帝于邸”。這兩處的“濟川”應(yīng)該作“梁”。

      參考文獻:

      [1]代劍磊.漢初惠呂時期趙地數(shù)王的地理考察[J].南都學(xué)壇,2021,41(05):7-16.

      [2]謝紹鹢.呂后身后的西漢中樞政局[J].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39(05):29-33.

      [3]陸嘉歡.由分封諸呂過程看呂后非草包[J].讀書文摘,2016,(12):10.

      [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6]全祖望.漢書稽疑·廿五史補編[C].北京:中華書局,1998:1260.

      [7]張曉彤.呂后擅權(quán)辨析[J].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2013,

      35(04):136-139.

      [8](清)陳湛然.寤言[M].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刻本.

      [9](清)薛福臣.庸盦筆記·軼聞卷三[M].遺經(jīng)樓校本.

      作者簡介:

      黃釗,男,貴州畢節(jié)人,江蘇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漢史、明清史。

      猜你喜歡
      周勃呂氏淮陽
      明清易代之際的批判理學(xué):再論呂留良理學(xué)思想的基本定位*
      “吃了嗎”原來是鄉(xiāng)約
      科教新報(2021年11期)2021-05-12 19:50:11
      鄉(xiāng)約“吃了嗎”
      “吃了嗎”原來是鄉(xiāng)約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陽實踐
      淮陽:在“進”的態(tài)勢中譜寫開局新篇章
      漢文帝智斗周勃
      “兩面”袁盎
      太尉周勃的頓悟
      創(chuàng)造(2018年2期)2018-01-22 18:50:04
      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探究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8
      大姚县| 平原县| 婺源县| 偏关县| 南丰县| 汝州市| 汝城县| 扶余县| 禄丰县| 广河县| 崇文区| 河源市| 新建县| 梁河县| 合肥市| 兴化市| 青海省| 黎城县| 丰宁| 小金县| 嘉禾县| 武川县| 英山县| 景宁| 台江县| 湖北省| 江门市| 牡丹江市| 徐州市| 梁山县| 凤台县| 翁牛特旗| 昭通市| 靖安县| 扶风县| 龙游县| 红桥区| 康马县| 朝阳县| 汝州市|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