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面向未來而創(chuàng)作

      2023-06-01 18:20:10諶汐雨曉于瑋萍
      山花 2023年6期
      關鍵詞:藝術家人工智能人類

      諶汐雨曉?于瑋萍

      多年以后再回看,2023年無疑會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被載入史冊。從ChatGPT在對話式人工智能領域掀起的軒然大波,再到人工智能繪畫工具Midjourney給人帶來的視覺震撼,無疑我們已經(jīng)處在了一場時代巨變的關鍵時刻——AIGC[1](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不少學者指出,我們很可能已經(jīng)跨過了人工智能的“奇點時刻”,一場新的工業(yè)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v觀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次的工業(yè)革命都伴隨著社會的巨變和重塑,而藝術作為對時代變遷感知最敏銳的領域之一,也不可避免地被其所影響。AIGC的潘多拉魔盒已被不可逆地打開,藝術行業(yè)正在面臨一場深刻的意義危機。

      筆者作為科技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作者和研究者,試圖通過本文來梳理今天AIGC對藝術領域造成的影響,并提出若干積極應對的可能路徑。

      一、藝術界的AlphaGo時刻

      很顯然,人類并不是第一次面對由人工智能造成的意義危機。

      我們都對幾年前的AlphaGO記憶猶新:2016年到2017年,由Google公司開發(fā)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AlphaGo接連擊敗人類頂尖圍棋棋手李世石、柯潔,宣告了人工智能在圍棋領域對人類棋手的全面超越。

      與人工智能專家和非專業(yè)觀眾的歡呼雀躍不同,李世石和柯潔的態(tài)度顯得格外落寞與悲觀。

      李世石在2019年退役后曾多次表示:“我學棋的時候圍棋是藝術,但是AI讓圍棋淪為了游戲”, “藍圓圈不過是概率統(tǒng)計罷了(即AI對棋盤上所有可下位置‘藍色圓圈進行概率測算),圍棋淪為游戲才會追求這種概率上的最高必然性”[2]。

      柯潔在0:3敗于AlphaGo后,一度哽咽稱:“它太完美,我很痛苦,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其實局中我有點失態(tài),AlphaGo實在下得太好。我擔心的每一步棋它都會下,還下出我想不到的棋,我仔細慢慢思索,發(fā)現(xiàn)原來又是一步好棋。我只能猜出AlphaGo一半的棋,另一半我猜不到,就是差距,我和它差距實在太大?!盵3]后來柯潔在一次網(wǎng)絡直播時直言:“AI讓圍棋無聊透頂,人類棋手已沒有魅力,甚至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盵4]

      人工智能在圍棋領域的勝利是一個標志性的時刻:我們曾經(jīng)篤定人類可以在被稱作“智力競技之首”的圍棋中碾壓人工智能,從而保住人類的“顏面”,而AlphaGo無情地擊潰了人類的這一絲僥幸心理,在這一領域宣告了“人類優(yōu)越論”的終結。

      被人工智能打擊了自信心的人們很快地找到了下一個“人類的壁壘”:圍棋的“失敗”在于它可以被簡單化為概率統(tǒng)計的數(shù)學問題,那么藝術創(chuàng)作總不至于淪為數(shù)學問題吧?

      不幸的是,這一壁壘在今天看來似乎也不再堅固。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攻城略地”的速度之快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2018年10月25日,由GAN(生成對抗網(wǎng)絡技術)創(chuàng)作的繪畫《埃德蒙·貝拉米肖像》成功在佳士得拍賣行拍出432000美元的高價,成為第一個在大型拍賣會上成功交易的人工智能藝術品。

      這幅《埃德蒙·貝拉米肖像》尚顯粗糙,然而四年之后,在2022年8月,一幅名為《太空歌劇院》的作品奪得了美國某美術比賽的大獎。這幅畫并非完全出自人類之手,而是由人工智能繪畫工具MidjourneyV3生成的??梢钥闯?,《太空歌劇院》相比《埃德蒙·貝拉米肖像》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人工智能對繪畫的理解水平的跨越式進步,但顯然人工智能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在2022年底進入了發(fā)展的高速期。

      2022年10月,開源模型Stable Diffusion v1.5發(fā)布,其出色的效果和性能配合開源帶來的便利,使得該模型在今天仍然廣受歡迎。該模型已經(jīng)能根據(jù)用戶的文本提示生成各種元素、風格的圖像,并且呈現(xiàn)出較高的圖像質量。然而,該階段的圖像生成結果仍存在諸多被人詬病的缺陷,“AI不會畫手”就是當時的一大“痛點”。

      不過,僅僅過去不到半年,2023年3月前后ControlNet插件和MidjourneyV5模型的發(fā)布,便不僅有效地解決了AI的“畫手難題”,更顯著提高了生成的圖像質量,無論是圖像的逼真感還是其創(chuàng)意性,都足以迷惑住絕大多數(shù)人。革命性的對話人工智能GPT4也同樣在3月15日發(fā)布,使得這一時間互聯(lián)網(wǎng)中對AIGC的討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個個人工智能生成的視覺奇作被人們圍觀,輿論對藝術與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無數(shù)的問題與設想。

      我曾使用具有代表性的MidjourneyV5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從嘗試結果來看無論是CG、動漫、油畫、國畫還是裝置藝術,抑或是服裝設計、海報設計和建筑設計,人工智能幾乎在藝術領域的所有門類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我們已經(jīng)難以區(qū)分AI與人類藝術家的作品。我們或許不得不承認:至少在圖像生產(chǎn)方面,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經(jīng)可以替代一個一般水平的設計師或藝術家了。

      對于這一點,資本已經(jīng)率先作出了反應: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們紛紛將AIGC作為其“降本增效”的利器,從而解雇了大量的美術工作者。也正因此,一股復雜的焦慮情緒正在藝術行業(yè)中蔓延:一方面,AIGC的工具極大地增加了美術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創(chuàng)作質量,而另一方面這又對美術工作者們提出了“靈魂質問”:如果你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借助AI完成,那么你的價值在哪里呢?

      今天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作品固然談不上“杰作”,但即便是保守地估計也應當給這些作品打出70分的分數(shù)。這無疑極大地抬高了美術行業(yè)的入門門檻,大量的尾部從業(yè)者或許連人工智能的水平都達不到。在人工智能仍在飛速進步的當下,這些設計師、藝術家們的生存空間將持續(xù)壓縮,被人工智能越甩越遠。

      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引人深思的部分在于: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作方式與人類大相徑庭。從原理上來看,人工智能并沒有人類的“藝術動機”,一幅幅精美畫作實際上只是一系列數(shù)學運算的結果。此情此景,恰似AlphaGo對圍棋的祛魅:“藝術”也可以經(jīng)由數(shù)學運算得到,這意味著被我們高高捧起的藝術或許不再神秘。我們不禁要問:當藝術被祛魅,人類藝術家應該怎么辦?

      二、當“藝術”被祛魅,人類何為?

      面對人工智能造成的沖擊,藝術從業(yè)者們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重新設定自己的工作方法?!肮P墨當隨時代”,和所有行業(yè)一樣,藝術也需要與時俱進。

      當攝像機發(fā)明后,簡單的寫實繪畫便迅速失去了價值。更具主觀性與個性的繪畫流派,更豐富的創(chuàng)作媒介,更深刻的觀念性代替了寫實主義,成為了20世紀的主流藝術形式。因此,面對比攝影術影響更為深遠的人工智能技術革命,不聞不問的鴕鳥心態(tài)不可取。我們亟須梳理出面向未來的藝術價值觀與方法論,從而找到藝術前進的方向。

      1.生成式的創(chuàng)作并非新事物

      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藝術作品到底是不是藝術?筆者不想在此處陷入晦澀艱深的哲學討論,而想指出:生成式的創(chuàng)作并非新事物。

      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曾記載名為“吹云”的繪畫技法:“若能沾濕綃素,點綴輕粉,縱口吹之,謂之吹云。”即通過運用白粉、水的融合,通過口吹促使粉水自然流動而形成深淺不一如云彩般的肌理效果。[5]

      《太平廣記》中,也曾記載唐代的一則“水畫”技法:“掘地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滿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硯。先援筆叩齒良久,乃縱毫水上。就視,但見水色渾渾耳。經(jīng)二日,搨以細絹四幅。食頃,舉出觀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無不備也?!奔从霉P直接“畫”于水面,又間接以拓印方式印在絹素之上,類似于現(xiàn)代水墨畫技法中的“水拓法”。[6]

      “吹云”與“水畫”和傳統(tǒng)的中國畫筆墨技法不同,都呈現(xiàn)出了“隨機性”“偶然性”與“間接性”的特征。這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生成式的創(chuàng)作,即藝術家不直接處理媒介,而是通過一種間接的行為來獲得一種充滿隨機性和偶然性的結果。在這一點上,與藝術家通過人工智能進行的創(chuàng)作并無本質的區(qū)別。

      另一方面,當我們回看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生產(chǎn)時,會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其實是難以定義的。一幅被簽上某位藝術家大名的作品,很可能實際上是由該藝術家的多位助理完成的。這比“吹云”“水畫”更進一步,藝術家?guī)缀鯖]有參與到作品的制作過程當中,而完全成為了一個“指令”的發(fā)出者、作品質量的“把控者”和作品價值的“背書”。當今天的藝術家借助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時,不也正是循著輸入prompt(發(fā)出指令)、選擇結果(把控質量)并以個人名義發(fā)表(價值背書)這一流程嗎?

      無論是“吹云”“水畫”,還是文藝復興時的工作室體制,都不影響我們今天將這些作品指認為“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這實際上是在強調作為“結果”的作品,而并不強調這個作品的產(chǎn)生“過程”,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缺席”并不影響最終作品的歸屬和價值。因此,當我們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chuàng)作時,被替代的是創(chuàng)作過程,而非創(chuàng)作結果。借助人工智能進行的創(chuàng)作,終究要經(jīng)過人類藝術家從立意到定稿的全流程把控,在這個意義上,這件作品最終依然是藝術家的作品,而人工智能只是創(chuàng)作工具,并非創(chuàng)作主體。

      2.走出人類中心主義的陷阱

      人機交互技術專家曹翔曾在一次論壇中坦言“我自己曾經(jīng)是非常非常堅信人的創(chuàng)造力絕對是AI不可能匹敵的。但是從近一兩年的結果來看,我好像發(fā)現(xiàn),我受到的觸動不是人工智能有多么神奇,而是可能意識到人類的智能并沒有那么神秘。”“創(chuàng)造力本質上可以認為就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隨機。如果能產(chǎn)生一些隨機的靈感,跟我想解決的這個問題結合,本質上可能就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個過程理論上AI是有可能去模擬的。”[7]

      從ChatGPT到Midjourney,這些人工智能工具所展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令人震驚。我們習慣于站在人類的視角去思考何為意識、何為創(chuàng)造力、何為人性,而人工智能讓一切舊有價值不得不被重新評估。

      自啟蒙運動起,拔地而起的美術館代替了教堂,藝術敘說的故事從“神”變成了“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藝術價值的評判正是一場“創(chuàng)造力競賽”,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作品總是具備更高的價值。

      1967年,博伊斯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口號“人人都是藝術家”。而隨后的五十余年中,藝術雖然越來越走向大眾化,但專業(yè)的藝術家與非專業(yè)的觀眾仍然涇渭分明。隨著人工智能工具提供的便利,“人人都是藝術家”或許終于可以不再停留于一句口號,而將很快成為現(xiàn)實。所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將被很大程度地“拉平”,從而將這場“創(chuàng)造力競賽”無效化。面對人工智能展現(xiàn)出的驚人能力,“簡單的創(chuàng)造力”或許不再適合作為藝術價值評判的標準。

      3.從“制作的藝術家”到“提問的藝術家”

      讓我們再回到攝像機的例子。當攝影術普及之后,所有人都擁有了曾經(jīng)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訓練的寫實能力(這曾經(jīng)是藝術價值的重要評判標準)。但是今天,我們仍然能鮮明地比較攝影家和業(yè)余攝影愛好者作品的好壞,這說明我們雖然可以借助一個外在技術工具省去“制作”的過程(曝光等動作都由機器自動完成),但對結果的“選擇”和“把控”仍然能決定作品價值的高下(從無數(shù)張底片中篩選作品)。

      同樣的,當我們借助人工智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按下快門”的動作變成了“輸入prompt(提示詞)”,“選擇底片”的動作變成了“優(yōu)化、迭代prompt”與“選擇并輸出結果”,這使得AIGC時代的藝術變成了一種“提問”與“作選擇”的技術。

      在近期互聯(lián)網(wǎng)的討論中,我們能看見有很多學者、評論家對AIGC的作品表示厭惡。這恰恰說明“提問”與“作選擇”與攝影一樣是一個存在高下之分的技術。那些被認為是千篇一律、缺乏靈魂的作品,恰恰是一種庸俗的、業(yè)余的AIGC作品,不能因為這些作品而令我們一葉障目、放棄對AIGC潛力的挖掘。

      AIGC的潛力無疑是不可估量的:AIGC的“基座”是一個個由海量數(shù)據(jù)訓練而成的大模型,這之中有語言模型、圖像生成模型、音頻生成模型、多模態(tài)模型等等。這些大模型中蘊藏著無數(shù)“可能結果”等待被人們通過prompt“挖掘”,而所有“可能結果”的本質是那些潛藏在人類現(xiàn)存知識體系中的隱性知識,是大模型中由多模態(tài)的海量數(shù)據(jù)結合后產(chǎn)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新物質”。這些“可能結果”恰似量子力學中那只等待被薛定諤觀測的貓,處于一種“疊加態(tài)”:只有當人類輸入prompt,處于疊加態(tài)的“可能結果”才會坍縮為一個實相。

      依托于今天大模型的數(shù)據(jù)規(guī)模,這些“可能結果”已然達到了無法被人為窮盡的量級,而隨著語料規(guī)模和模態(tài)的不斷增加,這份“無窮多”還會繼續(xù)膨脹,這將給“提問”與“作選擇”這兩個動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問”的背后是提問者依托于知識體系所凝結而成的“問題意識”,好的問題才能產(chǎn)出好的答案;“選擇”的背后是選擇者基于美學理解而形成的審美判斷,有質量的選擇才能帶來有質量的答案。只有當這個人類操作員具備足夠的閱歷、審美與創(chuàng)新能力時,他才能借助AI產(chǎn)出優(yōu)質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作品。畢竟到頭來,對一件作品“是不是創(chuàng)新” “是不是杰作”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個觀測者對歷史的理解、對藝術的敏感。在人工智能尚且無法獨立判斷一件作品的價值的今天,“選擇”與“提問”成為了人類的一片自留地和競技場。

      4.“狹義藝術家”與“通用藝術家”

      正如麥克盧漢所說:“我們塑造我們的工具,然后我們的工具塑造我們?!比斯ぶ悄懿粌H會改變藝術的形態(tài),也會改變藝術家的形態(tài)。未來的藝術家會有什么樣的變化?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或許能給我們一絲啟發(fā)。

      人工智能領域有“狹義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與“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區(qū)分。AlphaGo屬于典型的“狹義人工智能”:它可以在圍棋領域極大地超越人類,但這也是它唯一的能力。而今天的ChatGPT無疑更接近“通用人工智能”:它雖然無法在每一項任務中都超越人類,但具備良好的任務泛化能力,具備一定的“常識”,從而在無數(shù)任務中都能達到人類的及格水平。

      通過與人工智能協(xié)同工作,未來的藝術家或將呈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趨勢:

      一部分藝術家將成為“狹義藝術家”,正如“狹義人工智能”一般,他將深入鉆研一個單一的藝術板塊。例如,一位通過AIGC賦能的畫家可以繼續(xù)開拓架上繪畫領域的未知之地,創(chuàng)造出人類至今所未見、人工智能也難以生成的新的視覺經(jīng)驗。

      而另一部分藝術家將成為“通用藝術家”,正如“通用人工智能”一般,他可以將視覺、空間、音樂、戲劇等所有藝術形式融會貫通,自如地在創(chuàng)作中引入機械設計、化學、生物學等跨學科知識,從而以一己之力完成在今天需要一整個跨學科團隊才能完成的藝術創(chuàng)作項目。這無疑是AIGC給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的一個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它將極大地降低人力成本、時間成本與信息成本,從而釋放出更多藝術可能性。

      無論是“狹義藝術家”還是“通用藝術家”,他們的歷史使命都是在一個新的時代里使用新的工具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式。這種“創(chuàng)新”可能是某一個細分領域,如藝術風格、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也可能是一種整體的范式創(chuàng)新,如以人工智能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藝術形式。

      三、在AIGC時代,探索人與AI

      共生的可能

      在這個人類向數(shù)字化、虛擬化加速邁進的時代里,我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今天藝術家們苦苦訓練的“手上功夫”還有價值嗎?

      我認為,這些“手上功夫”依然有價值。藝術家的“手上功夫”實際上是一套復雜的系統(tǒng),它包括用大腦構思、用眼睛觀看、用手執(zhí)筆或刀等一系列器官的感知和肢體的動作。人類創(chuàng)作與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人類需要通過肉身和媒介產(chǎn)生一種實在的聯(lián)系,而AIGC只是虛擬的數(shù)字計算。人的一切情感和思考都出自這具身體,也正因此,面對作為虛擬數(shù)字造物的AI,唯有肉身是我們最后的壁壘與武器。

      借助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藝術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價值所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制作”的價值可以被拋棄?!爸谱鳌边@一行為的肉身性使得它帶有永恒的價值。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或許能看到無數(shù)“人機協(xié)同”的、“賽博格”式的藝術家,與AI一同創(chuàng)作的同時,仍然用一種復古的、傳統(tǒng)的“手上功夫”來延續(xù)人類藝術的“制作”傳統(tǒng)。“制作”在這里幾乎成為了一種儀式,讓肉身的人類得以在面對數(shù)字的人工智能時,指認自身的獨特價值。

      技術有其自身的發(fā)展邏輯,不會因為個人的意志而改變。因此,面對AIGC的洪流,我們應與其正面交鋒,并在積極使用的同時,探索人與人工智能和諧共生的可能性。

      注釋:

      [1]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內容,AI繪畫、AI寫作等都屬于AIGC.

      [2]游戲陀螺.AI群星閃耀時.(2023-3-27)[2023-4-26],微信公眾號游戲陀螺.

      [3]新浪科技.柯潔完敗后落淚:AlphaGo太完美我看不到希望.(2017-5-27)[2023-4-26],新浪體育.

      [4]游戲陀螺.AI群星閃耀時.(2023-3-27)[2023-4-26],微信公眾號游戲陀螺.

      [5]孫恩揚.潑墨畫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

      [6]孫恩揚.潑墨畫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

      [7]服務器藝術.講座文稿|ChatGPT是否代表著機器智能發(fā)展的拐點?(2023-3-10)[2023-4-26],微信公眾號服務器藝術.

      猜你喜歡
      藝術家人工智能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與就業(yè)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數(shù)讀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風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三穗县| 赤城县| 海原县| 涞源县| 资溪县| 县级市| 皮山县| 息烽县| 拉孜县| 陈巴尔虎旗| 库尔勒市| 云霄县| 江油市| 盘山县| 陇西县| 吴江市| 军事| 达州市| 桃江县| 太湖县| 泸溪县| 东乡| 英山县| 丁青县| 绵竹市| 丹棱县| 海林市| 博客| 凌源市| 石棉县| 扎赉特旗| 原平市| 海门市| 尚义县| 威信县| 湘潭县| 达州市| 宾川县| 花莲县| 子长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