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光
今天是清明放假的第二天。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五個節(jié)氣,也是春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清明是反映物候變化的節(jié)氣,此時草木萌動,杏桃開花,大地一片生機勃勃,處處清爽明媚,涼風習習,又伴有一絲絲的溫暖如春。它還被稱為“踏青節(jié)”,民間多有踏青、放風箏等活動,折一枝新枝綠柳,編一頂項上桂冠,吹一首桃花歌曲,享生活之安樂。
我國清明踏春習俗由來已久,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踏青也成了一種儀式,也許只有經(jīng)歷了這種儀式,才象征著春天的到來。清明踏春是文人墨客雅俗共賞的樂事,“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外出憑吊先人,感受春天的氣息,在郊野里呼朋引伴,共享生活之樂,春日里美景如畫,吮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去去冬天的塵霾,豈不也是一件樂事?
昨天還是雨疏風驟,今天卻已艷陽高照,純藍色的高空清澈透明,像一塊藍布罩在空中,給人以柔和溫暖之感。
遠遠望去,東三路上車流如梭,西湖橋下綠波蕩漾,各種樹木高低起伏,綠葉與初綻的花苞相互映襯,淺綠的,桔黃的,粉紅的,潔白的,各式花兒爭鮮斗艷,一股腦地都在賣弄著自己。
西湖公園是金湖銀河片區(qū)重點打造的生態(tài)景觀之一,與東營河和東三路水系相連,隔城與清風湖相對,“南清風北西湖”已成為東營發(fā)展的地標性水系。圍繞西湖走起,行人棧橋蜿蜒蛇行,出沒于碧波間,自橋上向兩邊望去,處處生機勃勃,一派春意。橋上悠閑垂釣的幾人,將魚桿固定在欄上,或深吸一口空氣,飽嘗春的滋味,或直視湖面,心中自有一份平靜。在淡定與從容間品味忙中偷閑的愜意,安享安定生活帶來的舒適與放松。中心島上水泥公路圍島而建,兩旁綠樹成茵,鳥兒相互和鳴,四周向島中心逐漸升高,遠遠望去,樹木直插云天,野鴨成群結(jié)隊,以“人”字型前進,拔開的清波在身后蕩漾,一股一股的波浪高低起伏,一圈一圈地向遠處散去。
西湖人工沙灘是孩子們的樂園,不管幾歲的孩子都是歡天喜地奔來:有的下水踩沙,濕了褲管也毫不在乎,體驗著與水親密接觸的新奇感;有的在家長的陪伴下用小鏟挖沙,然后用塑料模型扣出各種各樣的形狀,一一排列著,樂此不疲;有幾個正在深水處游泳,身子在波浪里或隱或現(xiàn),弄潮的英姿惹得水邊人們駐足觀看;還有個孩子來了之后,目視著西湖,嘴里竟不自覺地喊了聲:“啊,大海!”然后興奮地撲向了沙灘……
東三路橋下涵洞是垂釣者的最愛。因遠離鬧市,路途曲折,至者甚少,又兼陰涼干爽,涼風習習,美不勝收。或倚石而坐,盡享初春的柔嫩;或相視聊天,談笑之聲不絕于耳;或家庭小聚,肉串啤酒盡享假期之樂。真是一處絕美的休憩場所。
圍繞西湖漫步一圈大約兩個小時。遠離工作的繁累,遠離壓力的侵擾,人們在此獲得的是自然的饋贈,是平淡與安閑?!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工作之余體驗閑適自在,也是人生之最大樂趣。步于棧橋其上,感覺永遠也走不到頭,公路與美景相伴相生,處處相連,周圍的景色風采各異,處處都能帶給人們驚喜,感嘆設(shè)計者的獨具匠心。觀景本身就是修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平凡的生活需要用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欣賞,去品味,去感覺,才能處處有生意。
清明是一本書,交織了生活中的平淡與起伏,不管曾經(jīng)的繁榮與落魂,還是如今的榮華與平凡,都濃縮在這個落滿春日的季節(jié)里,回歸生活的平靜,用一份平常心看待生活,用一種寬容心接納生活,抬頭向前看,才是生活的真諦!
(作者單位:東營市東營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