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仰臣 張靜 圖/陳靜嫻
高明的作家,會運用修辭手法展現(xiàn)美景,讓人如臨其境;還會將寫景與抒情結(jié)合,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老舍先生《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可供大家仿寫或啟發(fā)靈感。
【范文引路】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技法借鑒】
讀罷此段,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如在眼前;文中蘊涵的情感,動人心弦。
1.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景因情美。例如:在第二句描寫草原的天空后,抒發(fā)情感:“使我總想高歌一曲……”在第三、第四句描寫草原天空、小丘、平地、羊群所營造的如詩境界后,抒發(fā)情感:“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
2.修辭生動。作者放飛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畫面寫得栩栩如生,增強了草原風光的魅力。例如:第四句將“草原”比作“綠毯”、將“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動地描繪出草原的綠、羊群的白;第五句將“小丘的線條”比作“中國畫”,通過想象帶入中國水墨畫的魅力;第七句將靜立的牛、馬擬人化,為文章添加無限趣味。
【仿寫示例】
站在江邊堤壩上,我覺得這里的天比我家鄉(xiāng)的更明朗,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蔚藍,我不禁哼唱一支歌,表達內(nèi)心的興奮和喜悅。而在天底下,放眼望去,波光粼(lín)粼,水天一色。海邊到處是沙子,其中有許多圓形的小洞,洞口邊還有一堆堆的沙球。正在疑惑時,我突然看到一只如指甲蓋一樣大小的螃蟹迅速鉆出洞口,兩只小鉗子夾住海沙就往嘴里塞。此時,還有幾只螃蟹在白色的沙上爬來爬去,留下的紋路顯得十分優(yōu)美,就像只用白色打底、黑線勾勒的素描一樣,給人一種自然柔美的感覺。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陶醉;既愿極目遠眺,又想拿起畫本,畫下這如仙境一般的景象。在這境界里,連原來翩飛的海鷗,有時都停落在礁石上靜立不動,好像沉醉在海邊如畫的美好風光里。
(摘自習作《日照海景有看頭》)
【教師點評】
這段仿寫,按照從上到下的空間順序,描寫海邊美麗的風景:既有較為客觀的風景描寫(如: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蔚藍),也有主觀的情致感受(如: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陶醉);層次清晰,情景交融。
描寫中巧用比喻(如:幾只螃蟹……像只用白色打底、黑線勾勒的素描一樣)、擬人(如:連原來翩飛的海鷗……好像沉醉在……)手法,讓文章充滿了生機,文采斐然,富有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