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人,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的酒駕、醉駕違法行為,除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規(guī)定承擔法律責任外,還要接受黨紀、政紀處分。那么,對于不同程度的酒駕、醉駕違法行為,該給予什么樣的黨紀、政紀處分?
近日,貴州通報了7起酒駕醉駕問題,其中既有一名副鎮(zhèn)長9個月內兩次酒駕被撤職,又有多人涉醉駕被“雙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黨紀、政務處分。
相比其他人,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的酒駕、醉駕違法行為,除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規(guī)定承擔法律責任外,還要接受黨紀、政紀處分。但公安機關與紀檢監(jiān)察機關之間,紀法銜接的“通道”如何連接?對于不同程度的酒駕、醉駕違法行為,該給予什么樣的黨紀、政紀處分?副鎮(zhèn)長9個月內兩次酒駕,被撤職、降級,是輕了還是重了?
紀委怎么知道黨員干部酒駕
貴州省的通報中顯示,黔南州長順縣白云山鎮(zhèn)原黨委委員、副鎮(zhèn)長寇永華,分別于2021年4月、2022年1月,先后兩次酒駕被處罰。最終他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政務撤職處分,降為一級科員。
其中,“寇永華未主動向組織報告其酒駕違法問題”的通報,將一個問題提到公眾面前,即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涉酒駕、醉駕問題,從公安機關查處到紀委監(jiān)委知曉,如何貫通?
據悉,部分公職人員酒駕、醉駕線索,來自于紀檢監(jiān)察機關監(jiān)督前置、主動發(fā)現。地方紀委監(jiān)委在節(jié)假日期間加強“四風”監(jiān)督檢查,或開展黨員干部酒駕醉駕專項整治工作期間,會同公安機關重點查處,短時間內收效明顯。
但紀委工作人員指出,這并非發(fā)現公職人員酒駕醉駕線索的常態(tài)化機制。隨著各地紀委監(jiān)委對大數據監(jiān)督模式的探索,更為常見的辦法是,通過大數據核查發(fā)現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酒駕醉駕線索,方便快捷、監(jiān)督范圍廣、效率高。
以綿陽市紀委監(jiān)委的監(jiān)督信息協作平臺為例,該平臺覆蓋全市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貫通市縣鄉(xiāng)三級紀委,對接市縣行政執(zhí)法和司法機關,匯集了公安、市場監(jiān)管、法院等27個行業(yè)系統(tǒng),數據24萬余條,方便識別比對黨員和公職人員包括酒駕在內的各類監(jiān)督信息。
黨員干部酒駕、醉駕,如何量紀
關于黨員干部酒駕醉駕的處置,整理學界、實務界觀點,可以得出:一般性的酒駕,被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給予黨紀政務輕處分。
不過,專家也表示,對于酒駕被行政處罰的行為,應根據事實和情節(jié)給予相應的黨紀處分,比如結合喝酒的原因、喝酒的時間、有無造成惡劣影響、酒精含量的高低、初次還是多次酒駕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通常,在沒有造成惡劣影響的情況下,給予黨紀輕處分較為合適。
寇永華兩次均通過酒精含量被判定屬酒后駕駛,從單次來看,屬于一般違法,適用于黨紀政紀輕處分即可。但因兩次違紀,未主動向組織報告等加重情節(jié),所以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政務撤職處分,降為一級科員”,加重處分。
對于醉駕定罪不訴或免予刑事處罰的,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guī)定,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以上處分。危險駕駛罪(故意犯罪)被判刑的,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專家指出,在實踐中,給予開除黨籍的處分,并不必然開除公職,但基于政務處分與黨紀處分相匹配的原則,應當同時給予政務撤職以上的重處分。
在貴州省通報的案例中,黔東南州天柱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林世波、貴陽市觀山湖區(qū)百花湖鎮(zhèn)水利移民站原負責人黃光志,均醉駕被判危險駕駛罪處以拘役和罰金,二人均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在量紀中,對于“醉酒駕駛機動車后被判處交通肇事罪的”到底適不適用“過失犯罪”,不同的地方還存在一些不一致的觀點。這涉及紀法、法法銜接中的量紀平衡問題。
是否“過失犯罪”看什么
有學界人士認為,因酒駕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而涉嫌的交通肇事罪屬于過失犯罪,如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經綜合考慮后對個別可以不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的,需要報請上一級黨組織、上一級機關批準,且要給予黨紀政務重處分。
實踐中,也確實存在上述量紀結果。據某地紀委監(jiān)委案件審理室資深人士介紹,部分地方或單位,在黨員干部單純醉酒駕駛機動車以危險駕駛罪判處刑罰后,對其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而對醉酒駕駛機動車同時造成人員死亡等后果的當事人,被以交通肇事罪判處刑罰后,卻給出不開除黨籍、不開除公職的處分。明顯量紀不平衡,屬于不當適用“過失犯罪”紀法銜接條款。
據了解,有的省級紀委監(jiān)委以審理手記的形式下發(fā)給各市州及派駐機構,對黨員干部酒駕醉駕后的量紀予以統(tǒng)一規(guī)范。其中,對容易出現爭議的上述問題進行了明確:當醉酒駕駛等危險駕駛行為過失造成他人傷亡,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行為人的整體行為中仍然有故意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此時不能機械地認定為屬于“過失犯罪”。
對“故意犯罪”“過失犯罪”,應當從實質上去理解和把握,應實質判斷是否存在故意基本犯、過失結果加重犯等情形,否則將出現醉酒駕駛機動車以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后,被開除黨籍或公職,而醉酒駕駛機動車過失造成人員死亡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后,卻可以不被開除黨籍或公職的明顯量紀不平衡問題。
當然,酒駕醉駕只是風腐問題的小切口,查處酒駕醉駕問題的同時,更要查處其背后的作風問題、腐敗現象,對發(fā)現相關問題的,在審核處理時應當合并處理。
(《廉政瞭望》202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