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重慶姐弟墜亡案”進行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依法判決張波、葉誠塵二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對張波、葉誠塵的死刑裁定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對于這起案件的惡劣程度,法院稱“張波、葉誠塵罔顧國法、天理、人情,嚴重挑戰(zhàn)法律和倫理底線、踐踏社會良知,其作案動機特別卑劣,作案手段特別殘忍,犯罪情節(jié)特別惡劣,犯罪后果極其嚴重,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極壞”。此案二審的判決維護了國法、天理、人情,捍衛(wèi)了社會的認知與共識,也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5月11日上午,“重慶姐弟墜亡案”在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距離兩名幼童張某甲和張某乙從15層高的自己家中墜樓死亡,已經過去了兩年多。他們的母親陳美霖從一審等到二審,終于等到這一天。
當天,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宣判后發(fā)布公告,“依法判決張波、葉誠塵二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當天下午,在重慶北碚區(qū)的天臺寺,陳美霖蹲在骨灰堂里,哭得聲嘶力竭。時隔兩年多,她終于為兒女“討回公道”。
“悲痛的父親”被控謀殺親生兒女
2020年11月2日,重慶人的朋友圈里,一則消息廣為流傳——2歲女童和1歲男童一起從15樓墜地死亡。許多人對流傳出來的現場視頻中“悲痛的父親”張波印象深刻。這名30歲左右的男子,滿地打滾哀號,看起來痛不欲生。
2020年11月10日,張波和女友葉誠塵卻被警方逮捕。最初,張波是涉及“過失致人死亡”,最后,兩人直接被指控為謀殺者。
根據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2021年3月18日發(fā)出的起訴書,張波和葉誠塵是情侶關系,也是導致陳美霖與張波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即使張波離婚、恢復單身,在葉誠塵看來,仍然不夠完美。兩個孩子的存在,成為阻擋她走向幸福的“障礙”。
2020年2月左右,張波、葉誠塵在長壽區(qū)見面時便共謀要殺害張波的兩個小孩。隨后,二人多次通過面談、微信聊天等方式商討謀殺辦法,最終商定采用意外高墜的方式殺死兩個小孩。11月2日15時30分許,張波將正在次臥飄窗窗臺玩耍的女兒和兒子雙腿抱住一起從飄窗扔到樓下,兩個孩子當場死亡。
2021年7月26日,本案一審開庭審理。根據一審判決,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張波和葉誠塵共謀采用制造意外高墜的方式殺害兩名幼童。其后,葉誠塵多次催促、逼迫張波作案,并限定了作案期限。法院遂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張波、葉誠塵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22年初,張波、葉誠塵在一審判決后選擇上訴。
2023年初,陳美霖接連收到數封署名來自張波的手寫信,信中懺悔、愧疚、求原諒。她回信稱:“對于你和葉誠塵來說,最真誠的贖罪就是坦然地接受一審判決?!?/p>
“翻供”之后,雙雙被判死刑
張波的懺悔和坦白在二審時變了。2023年4月6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了二審。庭審持續(xù)約13個小時,張波幾乎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所有供述,稱兩個孩子墜樓屬于“意外”,和自己沒有關系。這也是二審的一個焦點。
張波稱,事發(fā)當日自己在客廳,孩子們在臥室里玩耍。自己曾幾次進入臥室,看到孩子們在飄窗窗臺上玩耍,但沒有加以阻止?!八踔琳f,自己不清楚那幾封寫給孩子母親的信是誰寫的。”一名旁聽者說,“檢方問他:‘那你為什么要刪除聊天記錄逃避偵查?一審的時候你的供述怎么不是這樣的?他都沒說話,他的話前后很多地方邏輯是沖突的。”
葉誠塵則表示,警方恢復的微信聊天記錄中殺害兩個小孩的共謀內容,只是她和張波沖動時的商討,并沒有想去真正實施。她還說,她在與張波交往初期被欺騙、被強奸過。
葉誠塵還稱,自己全家都有精神病史,她與張波商議如何殺害兩個小孩的對話都是在自己精神混亂的情況下所說的,并非本意。針對葉誠塵的全部翻供及其辯護律師的辯解,公訴人出示了一審階段對她的精神病鑒定報告予以答辯并表示否認。
重慶高院認為,葉誠塵具有現實的作案動機和自我保護意識、反偵查意識,庭審中精神狀態(tài)正常、思維清晰,且完成了大專文化教育并在企業(yè)中工作,故其辯護意見不能成立。
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易勝華表示,“精神病”不是絕對的“免死符”,對于作案時處于未發(fā)病狀態(tài)的犯罪分子,同樣可以依法處罰。在很多故意殺人案中,所謂的精神病人因法院認定其作案時神智正常,而受到嚴厲懲處。
在被告人最后陳述階段,張波最終還是向死去的兩個孩子表示了懺悔,也向陳美霖及其父母表示了歉意。據旁聽者描述,葉誠塵二審則完全無悔罪表現,并在最后陳述時堅稱自己不在案發(fā)現場,最多只能算從犯,希望法院判刑時能對她酌情考慮。
5月11日上午,重慶高院
聚焦“重慶姐弟墜亡案”
對本案進行了二審公開宣判。法院認為,張波、葉誠塵的行為均已構成故意殺人罪,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對張波、葉誠塵的死刑裁定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據了解,該案二審判決書共有46頁,其中重慶高院就張波、葉誠塵及辯護律師提出的15條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一一回應,均不予采納。
此案的另一個焦點是,葉誠塵到底是不是共犯。此前葉誠塵一方的主要辯護理由是,葉誠塵沒有直接動手,不屬于共犯行為。對此,法院在判決中給出了明確的回應。法院認為,張波直接實施殺人行為,但葉誠塵在決定殺害兩名兒童、采用制造意外高墜方式作案、催促逼迫張波實施殺人、追求被害兒童死亡等方面“更為積極主動”。所以,二人在共同犯罪中地位、作用相當,均系主犯。
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的可能性很大
宣判后,陳美霖的心并沒有因此放下來,她說:“二審宣判對我來說只是走了一大半路,雖然維持了原判,但最后還有死刑復核,這才是重中之重?!?/p>
廣東卓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刑事律師王平聚分析,基于一、二審的判決,最高人民法院推翻此前判決的可能性比較小。兩名被告人之所以被判死刑,一是本案的兩名死者是張波的親生孩子,葉誠塵也與張波確認了戀愛關系,是發(fā)生在親人之間的案件,有違人倫道德,主觀惡性極大;二是致兩名幼童墜樓死亡的犯罪行為后果極為嚴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三是此案引發(fā)社會輿論的關注,引發(fā)的民憤極大。
王平聚認為,雖然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程序主張“少殺、慎殺”原則,他作為律師也希望減少死刑的使用,但基于上述三點,他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兩人死刑的可能性很大。若案件事實與一、二審認定的事實存在出入,案件走向會有其他可能性。
關于如果最高人民法院最終核準張波和葉誠塵死刑的情況下,二人最終是否會一起被執(zhí)行死刑的問題,王平聚分析,死刑案件的執(zhí)行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命令執(zhí)行的,若命令一并執(zhí)行或同時簽發(fā)執(zhí)行,那么執(zhí)行機關在7日內遵照一起執(zhí)行;若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命令一起執(zhí)行的,或者命令一起執(zhí)行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于一些人道主義的考慮,比如被執(zhí)行人在最后一周寫遺囑未寫完之類的情況,沒有同時執(zhí)行也是正常的。
王平聚還分析,按照死刑復核的相關程序,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都沒有規(guī)定需要在多長時間內復核完成。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所知道的一般死刑復核案件都是一兩個月,也可能是半年甚至一兩年。但重大案件一般很快會復核下來”。
此案捍衛(wèi)了國法、天理、人情
此案件一經披露,即震驚了輿論。所謂“虎毒不食子”,父母對子女之愛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無可置疑,再兇惡的人也不至于對子女起歹念。但張波的行為打破了最樸素、最天然的倫理道德。而葉誠塵在張波猶豫不決的情況下,逼迫張波實施殺人行為,其罪行絲毫不亞于張波。
對于這起案件的惡劣程度,法院稱“張波、葉誠塵罔顧國法、天理、人情,嚴重挑戰(zhàn)法律和倫理底線、踐踏社會良知,其作案動機特別卑劣,作案手段特別殘忍,犯罪情節(jié)特別惡劣,犯罪后果極其嚴重,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極壞,應依法從嚴懲處”。
據悉,二審開庭審理的時候,許多市民一直“蹲守”在法院門口,等待著最后的審判結果。市民普遍認為,張波、葉誠塵殘忍殺害兩個幼小孩子的行徑不能得到任何原諒,“兩個人都罪有應得,必須執(zhí)行死刑”!
二審維持了原判,二審的判決也維護了國法、天理、人情,捍衛(wèi)了社會的認知與共識,也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同時,這起案件也給我們留下了啟示。從情感上,人們愿意相信人性本善,也愿意相信子女、父母之間發(fā)乎天然、牢不可破的情感紐帶。但現實已經告訴我們,這一切不是必然的,逸出常軌、打破倫常的人總會有,極端的情況總會出現,社會心理也免不了遭受一次次沖擊。
但也正因為如此,更應當堅定人們對天然倫理的珍視和對法治的信念。社會不可能一勞永逸地達到完美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一次次去糾偏,努力在每一起案件中呵護公平與正義。正如該案二審宣判引發(fā)了人們的廣泛支持,只有當法律聲如洪鐘地一次次展示權威,人們心底的善良才能得到撫慰,安全感才能得到呵護。
(《成都商報》、澎湃新聞網2023.5.1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