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剛畢業(yè)不久,在工作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被領導嚴厲地批評一頓。領導聲音很大,全辦公室的人都能聽到。
挨罵后,朋友覺得特別失落難堪,一度沒有勇氣回到工位上,心想同事們肯定會好奇議論,或者追問他發(fā)生了什么。
可是當他回到座位時,大家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自顧自地忙著手里的活兒。
后來,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去吃飯,朋友問一個平時走得很近的同事:“你不好奇那天發(fā)生了什么嗎?”這位同事笑了笑說:“如果你想說,我會認真聽;但如果你不想說,我再問,豈不是讓你再難過一次?”
有時候,不追問比開口安慰更讓人暖心,過多的言語反而是一種冒犯和負擔。那些不刨根問底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懂得保護他人的自尊心,不會肆意追問別人不想說的事情,更多時候會選擇默不作聲地幫他人解決問題。
不追問、不妄言,是一種自我修養(yǎng),更是兼顧他人的善良。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事過不追問。這樣不僅能留三分薄面給他人,也給自己一個優(yōu)雅轉身的機會。對于過去的事,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事過不追問,讓過去的過去,才能讓未來到來。
(《淮南日報》2023.3.24 國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