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芙蓉,耿俊梅,景雅帆,馬婷婷,高 緯,邵婷婷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見的類型,占成人骨折的1%~4%[1-2],有60%~80%[2]的跟骨骨折累及關節(jié)面并出現(xiàn)移位,其保守治療效果欠佳,首選手術治療。手術切口的愈合時間會影響患者住院天數(shù)及骨折愈合時間,而切口的愈合與恰當?shù)氖中g時機、及時的消腫治療密切相關[3],因此跟骨骨折后早期積極針對周圍軟組織進行消腫治療具有重要意義[4]。為了避免因腫脹而導致的術后感染、皮膚壞死等并發(fā)癥,臨床上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消腫。本研究旨在探討能夠促使患足盡快消腫的方法,以縮短手術前消腫時間,促進早期手術,減少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選取我院骨科2018年3月—2021年3月跟骨骨折的患者160 例,按照入院時間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3個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年齡(44.37±8.50) 歲,觀察1組年齡(39.38±9.99) 歲,觀察2組年齡(41.22±10.15) 歲,觀察3 組年齡(42.23±10.61)歲,4 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792,P>0.05)。其余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四組一般資料均衡性比較 單位:例
納入標準:年齡18~64 歲,外傷性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創(chuàng)傷后24 h內入院;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者。排除標準:傷后超過24 h者;已出現(xiàn)足部骨筋膜室綜合征者;有血管損傷和/或開放性損傷者;精神障礙不能配合者;合并慢性疾病及重要臟器損傷者;對依沙吖啶液過敏者。
4組患者從入院第一日開始到預術日,分別采用4種消腫方法,每日觀察患足的腫脹情況并打分記錄;同時需要密切觀察患足末梢血運情況。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布朗氏架抬高患足20 cm。常規(guī)消腫措施:傷后48 h內持續(xù)冰敷;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足趾背伸跖屈功能鍛煉,每日3次,每次50~100組;傷后72 h內20%甘露醇125 mL靜脈滴注,每日2次。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消腫措施基礎上,分別采用以下措施。觀察1組:布朗氏牽引架抬高患足20 cm,同時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液持續(xù)濕敷。乳酸依沙吖啶液持續(xù)濕敷方法:在患足下平鋪防滲漏護理墊,防止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污染被褥,然后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將無菌紗布塊或棉墊浸濕以不滴水為宜,包裹于足部(足底除外)持續(xù)外敷,間斷使用小噴壺噴灑乳酸依沙吖啶溶液于敷料上使其保持濕潤。觀察2組:在布朗氏牽引架上面放置15~20 cm軟枕使患足抬高30~40 cm;觀察3組:抬高高度及方法同觀察2組,結合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液持續(xù)濕敷,濕敷方法同觀察1組。
使用器具及材料:布朗氏牽引架,可抬高高度為20 cm;普通軟枕為蓬松棉或蕎麥皮枕,長60 cm,寬30 cm,高度15~20 cm;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即每毫升含乳酸依沙吖啶1 mg,輔料為水;無菌紗布塊或棉墊、防滲漏護理墊、小噴壺。
比較4組患者入院第一天患足的腫脹評分、術前消腫天數(shù)及住院時間,評價每組消腫效果。腫脹結果判定:無腫脹,皮膚正常0分;皮膚腫脹皮紋變淺,但有皺折1分;皮膚腫脹明顯皮紋消失2分;皮膚腫脹明顯,皮膚緊張發(fā)亮3分。附加項目:皮膚腫脹同時出現(xiàn)局部皮溫升高超過37.5 ℃加2分;皮膚腫脹同時出現(xiàn)小于1 cm水皰5個及以上加2分;皮膚腫脹同時出現(xiàn)大于1 cm水皰3個及以上加3分。手術時機:患足輕度腫脹,皮膚溫度正常,水皰消退,評分≤1分。
4組患者入院時腫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腫天數(shù)、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3個觀察組患者的消腫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2組優(yōu)于對照組和觀察1組,觀察3組優(yōu)于觀察2組(見表2)。
表2 4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又稱為利凡諾溶液,廣泛用于外科創(chuàng)傷、皮膚黏膜炎癥和潰瘍的局部治療。用法主要有沖洗、濕敷創(chuàng)面,通過特有的滲透作用,對深層部位起消毒效果,可減少創(chuàng)面滲出物,促使肉芽組織生長及創(chuàng)面愈合[5]。本研究足部濕敷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能有效減輕患足軟組織局部紅腫、皮溫高等炎性反應,促進消腫,并且可預防擦傷皮膚感染、促進張力性水皰皰皮愈合等。抬高患肢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腫脹、緩解疼痛的主要措施之一[6]。跟骨骨折后傳統(tǒng)治療一般采用布朗氏架或軟枕抬高患足消腫,抬高高度為20 cm左右,但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這個高度消腫時間長。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一定范圍內提升患足抬高高度,有加快消腫的作用,但到底抬高多少效果最好,之前未見有報道。國內外文獻沒有相關指南、共識或者文獻明確指出抬高多少可以改善患肢腫脹程度[7]。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將足部抬高30~40 cm,可很好地利用重力因素達到消腫效果,既可加快患足消腫,同時又不影響足部血液循環(huán)。綜上所述,抬高患足30~40 cm結合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液濕敷,消腫效果更加顯著,可縮短患者術前準備時間、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