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冬
一、文本分析
《金字塔》是語文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自讀課文,編排了兩篇短文,分別是抒情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連續(xù)性文本《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介紹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激發(fā)學生了解金字塔的興趣。
其中,非連續(xù)性文本形式的課文《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是首次出現(xiàn)。在教學的時候要指導學生感受非連續(xù)性文本直觀、簡明的呈現(xiàn)形式,學習從文字、數(shù)字、圖畫等各種文本形式中獲取所需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整合、概括,加深對事物的認識與了解。
兩篇短文的表達方式不同。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在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并用簡練的語言說出閱讀的感受??梢栽诠膭顚W生暢所欲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兩篇短文最主要的區(qū)別是交際功能的差異:《金字塔夕照》一文,側重幫助讀者通過語句想象畫面,直接體會作者對事物的情感;《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側重為讀者提供豐富而明晰的信息。
二、學情分析
(一)已知點
五年級的學生在生字方面具備了識音、辨形能力;在讀通文本方面,已能用不同的語氣和節(jié)奏去朗讀,能自主了解文本大意;資料搜集方面,本學期的綜合性學習已掌握了查找資料、整理資料的一些方法;學習習慣方面,學生聽說讀寫已有一定個性化的技巧。因此,在學習《金字塔夕照》的時候,可以通過提問“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感受文章的文本特點。
(二)生長點
學生對教材中首次編排的非連續(xù)性文本是比較陌生的。因此,在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時,學生要充分學習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在與《金字塔夕照》的對比閱讀中,感受其表達效果,進一步理解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和交際功能。
三、教學目標
1. 認識“譯、愧”等10個生字。
2. 能結合兩篇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
3. 初步了解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能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的感受。
四、教學重點
1. 能結合兩篇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
2. 初步了解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能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的感受。
五、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
1. 復習生字。
2. 回顧金字塔的知識。
(二)目標導學
明確目標: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了解非連續(xù)文本的特點,并在這個基礎上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方式的感受。
(三)新知解讀
(講解要點: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
1. 對比閱讀,填表了解。
2. 交流《金字塔夕照》的文本特點。
3. 了解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依據(jù)推測。
(1)概括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
(2)利用短文提供的豐富信息嘗試推測“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4. 整合提升。
(1)學生交流:談談自己更喜歡哪一種表達方式。
(2)教師小結:兩種表達方式各有優(yōu)勢,根據(jù)不同的閱讀需要,可以選擇不同表達方式的文本去閱讀。
(四)鞏固提升
1. 學法遷移。
完成課堂練習單:默讀介紹威尼斯的兩份材料,進一步感受兩種不同表達方式的特點,并談談閱讀感受。
2. 交流鞏固。
(五)拓展練習
1. 課堂小結。
2. 布置作業(yè)。(二選一完成)
(1)搜集并閱讀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介紹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并與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2)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向家人介紹中國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七、板書設計
20*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抒情散文? ? ? ? ? ?非連續(xù)性散文
語言優(yōu)美? ? ? ? ? ? ?圖文并茂
畫面感強? ? ? ? ? ? ?簡明清晰
融情于景? ? ? ? ? ? ?信息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