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跨文化視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序

      2023-06-21 12:54:29鄭培凱
      書屋 2023年6期
      關鍵詞:昆曲戲曲傳統(tǒng)

      鄭培凱

      戲曲作為中國舞臺表演藝術,自從宋金時代以來,就以相當成熟的姿態(tài)糅合了文學、音樂、舞蹈以及程式化的特殊表演方式,呈現(xiàn)豐富的社會百態(tài),以生動的情節(jié)展示人們所遭遇的悲歡離合,成為雅俗共賞的娛樂形式。中國戲曲發(fā)展的歷史,從北方雜劇到南方戲文,再由各地聲腔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弋陽戲、海鹽戲、昆曲以及各種板腔體的地方戲曲,繁衍興盛,反映了農(nóng)耕社會舞臺演藝的自然發(fā)展。特別是在十六世紀以后,因為文人雅士參與劇本寫作,配合上層精英所追求的陽春白雪審美境界,形成了昆曲文化的興盛。情節(jié)與人物除了雅俗共賞之外,在展現(xiàn)舞臺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復雜情愫方面,突出了細膩優(yōu)雅的詩化抒情,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刻與纏綿,是世界戲劇史上少有的藝術創(chuàng)新,令人擊節(jié)贊嘆。

      到了清末,因為國勢衰頹,不斷遭到列強欺凌,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促使一些仁人志士開始反思中國落后的原因。尤其在甲午戰(zhàn)敗之后,維新精英立志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借以挽救危亡。革新派則對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產(chǎn)生了懷疑與鄙夷,甚至把科技與制度的落后怪罪到文化傳統(tǒng),認為儒釋道以及傳統(tǒng)藝術都是進步的絆腳石,而傳統(tǒng)戲曲更是腐蝕人心的精神毒品,必須鏟除殆盡。為了富國強兵,為了救亡圖存,為了喚起民氣,他們呼吁推翻清廷,拋棄自己的落后傳統(tǒng),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以達到立足世界的目標。因此,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學習西方成為主流,同時開始了反傳統(tǒng)運動,希望打倒落后文化傳統(tǒng),拋棄歷史所帶來的包袱,而戲曲也就難逃池魚之殃。

      鑒于昆曲在近代以來遭到中國新式精英的歧視與批評,曾一度落入低谷期,以及昆曲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進程中的風雨飄搖與文化身份的失落,裴智君此書從跨文化角度分析昆曲的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昆曲的文化地位、藝術性及其相關的文化意義進行一系列的正名工作。到了二十一世紀,大多數(shù)人都認識到,戲曲的衰微與中國人在近代化過程中進行過激的全面反傳統(tǒng)有關。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以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nóng)、傅斯年等為代表的新文化健將們,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對傳統(tǒng)戲曲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們認為以昆曲為代表的“舊戲”形式落后,內(nèi)容多宣傳舊道德、舊思想,是封建落后文化的代表。因此,要以革新的、文學進化的觀念進行清除。這樣,幾乎毀滅了傳統(tǒng)文娛與表演藝術,造成了文化意識斷裂的后果。所以,自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學界開始對“五四”新文化運動進行反思。這種清醒理性的新認識開始出現(xiàn),本身是很重要的文化反思,顯示了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我們開始有了比較清晰的文化自覺,不再以文化傳統(tǒng)的自我閹割來證明思想先進。戲曲在二十世紀遭遇的危機,反映了非常深遠的問題,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危機,顯示了中國人在西風東漸之時,為了躋身進步國家之林,不惜拋棄自身文化傳統(tǒng),視之為落后的文化糟粕,抨擊自身優(yōu)秀的戲曲傳承,對昆曲藝術嗤之以鼻。

      回顧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戲曲的危機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就很嚴重,因為提倡現(xiàn)代化的知識界、文化界、教育界精英,想掃除傳統(tǒng)戲曲,而代之以便于傳遞新知的新式話劇。然而,這些現(xiàn)代精英并不能清楚地看到后果,并未認識到其中蘊藏嚴重的文化危機,是一種文化自殘的表現(xiàn)?!拔逅摹钡男轮R階層一心只想發(fā)展新文化,移植西方先進文化,所以把代表舊文化的戲曲視為“舊戲”,視為阻礙先進文化的垃圾。回顧一下“五四”以來的新式教育,基本上是完全不提傳統(tǒng)戲曲、傳統(tǒng)音樂的,在學校里介紹的音樂、戲劇、舞蹈、繪畫,都是西方的藝術理論與表演形式。說起中國二十世紀的文化怪現(xiàn)象,消解中國戲曲傳承,也算是理解近代文化變遷的重要指標。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文化主管部門從提倡民族文化的“人民性”這個角度,扶持傳統(tǒng)戲曲,并且授予戲曲工作者“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傳統(tǒng)戲曲迎來新的春天。但令人遺憾的是,扶持戲曲的過程卻沒有觸及最關鍵的繼承與保護問題,即是必須先認識戲曲傳承的本體性,傳統(tǒng)審美精神與“四功五法”是不可取代的基礎,可以改善創(chuàng)新,不該削足適履去“改革”。從扶持戲曲到戲曲改革,早期的主要目的是提倡普羅大眾文化。改造戲曲,是按照當時的標準與方法來改編傳統(tǒng)戲,甚至顛覆戲曲生態(tài)的基本結(jié)構與精神,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來取代傳統(tǒng)的“四功五法”。這就造成了戲劇界的思想混亂,不是從“四功五法”出發(fā)來改造,而是強加了外國的戲劇理論,硬要取代近千年自然發(fā)展的戲曲傳統(tǒng),當然格格不入。

      我們講戲曲表演要依從“四功五法”,不是套用戲曲內(nèi)行的行話,而是演員傳承戲曲藝術的特殊呈現(xiàn)方法。其實,從歷史文化及文化場域的發(fā)展角度來看,不是這么簡單。戲曲表演憑借著“四功五法”及其特殊的指涉方式,傳遞了思想感情,是一種文化的密碼。在中國戲曲的表演中,通過“唱做念打”的過程,強調(diào)“手眼身步法”的基本指涉,追求舞臺表演的審美境界,通過整個戲劇情境向觀眾傳遞了文化信息,使觀眾了然于心,得以體會表演藝術的精粹。戲曲表演在文化場域的最重要意義是臺上跟臺下氣場的交流,表演者與同一文化群體的感情可以溝通,喜怒哀樂之情得以傳遞,而且大體上能夠超越年齡與性別,老少咸宜。從觀眾的角度來說,觀劇是一種情感參與,不只是被動的受眾,而是成為戲曲演出的主動接受方。觀眾要開動自己的藝術思維,在相互理解藝術傳承的環(huán)境中,有一種文化理解與感情追求,才能體會戲曲表演藝術的感染力。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觼碚f明觀眾集體參與可以造就文化氣場,比如看足球世界杯,大家都有十足的感情投入,球員的一舉一動都勾起觀眾的情緒??磻蚯硌菀踩绱恕?墒牵w育賽事與戲曲表演有不同的地方,因為體育賽事的目標很明確,它以勝負為準,沒有容納自我反思的情感空間,也不能提高文化思維的創(chuàng)意。戲曲演出不同,在呈現(xiàn)劇情與展現(xiàn)人物性格之時,反映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情態(tài),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種觀賞戲曲時的思想感情參與,要求觀眾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chǎn)生共鳴或質(zhì)疑,從而提高自己反思的能力。他們必須思考,對戲曲呈現(xiàn)的人生處境產(chǎn)生感情的響應;即使不是清晰的理性思考,也必須有下意識的感情響應。

      亞里士多德指出,希臘悲劇可以洗滌心靈,讓人的心靈凈化,有其道德功能。我要特別指出,中國的戲曲也有同樣的功能,而且能更進一步發(fā)展人類心靈的能動性。因為戲曲強調(diào)寫意,以高度空靈藝術化的手法(所謂“程式化”)在虛擬的空間與時間之中,讓想象跳躍飛翔以鋪展劇情,并且使用曼妙的歌舞身段來展示人生百態(tài)。這就比寫實的話劇更加要求觀眾的情感與思維投入,開動觀眾的腦筋,活躍他們的思想。戲曲能夠揮灑更大的創(chuàng)意空間,使觀眾參與反思的客觀環(huán)境更靈動,也更有機會觸動靈思,開發(fā)創(chuàng)意想象。特別是看昆曲,不管是看《牡丹亭》《玉簪記》,還是看《琵琶記》《長生殿》,這種得到觸動并且開發(fā)想象的例子非常多。因此可知,心靈可以在看戲中得到綻放,觸發(fā)創(chuàng)意的心弦。戲曲比話劇更為委婉而深刻,又比歌劇與芭蕾更繁富而繽紛。我覺得寫實性太強的話劇,戲劇感染的方向太單一,不及戲曲的多元觸動。所以,我們在重新提倡中國戲曲文化的時候,不但要讓國際戲劇界有所理解而認同,我們自己先要理解與認同它的特性與創(chuàng)意內(nèi)涵。我們講戲曲求存,同樣要有一個理論的基礎。我們搞藝術教育、在教學崗位上的人更要多努力,因為雖然我們是戲曲表演行外的人,可是認識到整個行內(nèi)人所從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對于整個中國文化長期發(fā)展來說十分重要,必須多加提倡。

      一個文化要發(fā)展,當然要注意許多細節(jié)和變化。在戲曲藝術方面,包括舞臺美術、演員表演,都有值得關注的細微變化??墒牵钪匾拇蠓较颍€是要認同文化的意義,與我們長期的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有關。我們所有人,不只是演戲的人、看戲的人,不看戲的人也要有個認識,戲曲是與我們民族文化藝術精神相關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有理解與認同戲曲藝術的必要?,F(xiàn)在的中國人都知道,博物館里面放著一個商朝的鼎,是國寶?!肚迕魃虾訄D》來展出,大家蜂擁而至,都知道這是國寶。沒有人會說《清明上河圖》是“舊畫”,一千年的老東西,是垃圾,把它丟掉吧,西方油畫更高級、更進步。不會有人講這種渾話。為什么我們對戲曲的態(tài)度與認識就不一樣呢?所以,我們的社會認識是有問題的,我們的文化認識是有問題的,我們的藝術認識是有問題的,我們對傳統(tǒng)的認識是有問題的,必須厘清。這是我們從事教育、從事文化的人,我們這些戲曲行外人士要努力做的事情。希望我們下一代比我們這代要好一點。

      裴君此書從不同的方面對昆曲的文化身份做了詳細的分疏,從歷史發(fā)展、禮樂制度、聲樂理論、昆曲唱腔、表演體系、花雅之爭、劇本創(chuàng)作、審美境界等方面,洋洋灑灑,仔細呈現(xiàn)了昆曲的文化身份遠超于一般認知的“舊戲”,而認識與理解昆曲的身份,對于中國人在新世紀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在2006年出版的《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一書中,開章明義就指出,記錄與理解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載體有三類:文字典籍、考古文物、口傳心授。幾千年來我們最熟悉的是文字載體,以之表達思想感情,記載一切人事物事及其言行與思維,發(fā)展思辨能力,進而表現(xiàn)為學術研究的主要媒介。十九世紀以來,考古文物的發(fā)掘與研究使我們認識到文明發(fā)展過程中,文字記載有其疏漏與偏差,影響了我們的文化認識。通過縝密審慎的分析研究,非文字物事的遺存,不但填補了文獻的疏漏,增強人類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感性認識,還讓我們重新審視文化的復雜性,思考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同質(zhì)與差異的意義。物質(zhì)文明的擴散、交流、相互影響,由于欠缺詳細的文字記載,沒有文獻所涉及的思維限制與干預,發(fā)展的方式就有所不同,讓我們看到文化發(fā)展的不同側(cè)面。文化藝術的口傳心授,也就是以昆曲為代表的非物質(zhì)文化傳承,還是一個有待開發(fā)的認知與研究領域,可以更加豐富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認識。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出十九項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列舉的第一項就是昆曲,這是特別值得我們深思并投入研究探討的。裴君孜孜矻矻,盡十多年的努力,撰作了這部《跨文化視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是值得稱贊的。

      昆曲表演藝術的深化研究不僅讓我們理解戲曲,了解中國審美文化傳統(tǒng)的特色及其重要性,也提供了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觀點與材料。本書總結(jié)了前人對戲曲表演的看法,以“跨文化視域下重新發(fā)現(xiàn)昆曲文化身份”作為研究核心,提供具體的舞臺表演例證,以扎實明晰的論述闡釋戲曲表演的精粹,充滿了創(chuàng)意。同時,就文化研究的宏觀視野來看,也就不限于戲曲研究,而有更重大的文化與學術意義。

      猜你喜歡
      昆曲戲曲傳統(tǒng)
      昆曲
      幼兒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0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戲曲的發(fā)生學述見
      人民音樂(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河东区| 海南省| 永宁县| 潞西市| 汝阳县| 涿州市| 布拖县| 临清市| 大冶市| 育儿| 宜州市| 高雄县| 乐东| 客服| 佛山市| 思南县| 梅河口市| 崇义县| 广西| 江永县| 吴旗县| 涿鹿县| 锡林郭勒盟| 大同县| 上杭县| 临泽县| 崇左市| 达孜县| 张家川| 汝阳县| 林口县| 汉源县| 屏南县| 阿图什市| 漳浦县| 安龙县| 阜平县| 西丰县| 正阳县| 达拉特旗|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