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東漢時(shí)期,有一個(gè)名叫王粲的少年。他出身顯貴,但是樣貌平平無奇,個(gè)子又很矮小,看起來非常普通。
王粲記性很好,可以說是過目不忘。一次,他和朋友一同出行,看到路邊 兒有一塊不同尋常的石碑,上面刻了很多文字。王粲就停了下來,把碑文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同行的朋友知道他記憶力出眾,就逗他:“王粲兄,你既然讀了一遍碑文,那么,現(xiàn)在能把它背誦出來嗎?” 王粲點(diǎn)點(diǎn)頭,說:“能。”然后他就開始背誦碑 文,竟 然一字不差。 朋 友自愧不如。
又有一次,王粲在外面游玩時(shí),觀看兩個(gè)路人下圍棋。棋下到一半時(shí),棋盤被打翻了,棋子噼里啪啦掉在了地上。就在下棋的兩人和圍觀者都唉聲嘆氣時(shí),王 粲 上 前把棋子一個(gè)個(gè)擺了回去。下棋的兩 人一看,居然一個(gè)棋子都沒擺錯(cuò)。大家非常 驚訝,議論紛紛,然后 有人提出,用頭巾把棋局蓋上,讓 王 粲 用其他棋盤再擺一次棋局。這次, 王粲擺好后,眾人一核對,發(fā)現(xiàn)棋子的位置依然是正 確的,無不嘖嘖稱奇。
王粲不但記性好,計(jì)算能力和寫文章的能力也非常優(yōu)秀。傳說,他寫文章時(shí)總是胸有成竹,能落筆成 章,寫好的文字幾乎沒 有要修改的地方。由于王 粲的種 種才華,他受 到了蔡 邕的欣 賞。
蔡邕是誰?蔡邕是東漢時(shí)期的文學(xué)大家,也是朝廷的顯貴人物。很多人想求見蔡邕,紛紛去蔡府拜訪,導(dǎo)致蔡府的大門口每 天 門 庭若市、水泄不通;而蔡府里面也是賓客盈 門,熱鬧非凡。
一天,蔡邕正在府中待客,賓客們圍著他,仿佛眾星拱月一般。這時(shí),仆人來稟告,說有一位名叫王粲的年輕人登門求見。蔡邕一聽,高興壞了,竟然連鞋子都沒穿好,趿拉著就跑了出去,親自去門口迎接王粲。賓客們都很詫異,心想這王粲是什么來頭?等到王粲進(jìn)來后,賓客們一看,就更驚訝了——這人看上去年 齡很小,個(gè)子也很矮,其貌不揚(yáng) ??吹綕M座賓客不知所措的樣子,蔡邕大聲說道:“這位少年是王粲,他才華出眾,我自愧不如。我要把家里的書都送給他!”這番話 讓賓客們 驚嘆不已,對 王 粲 刮 目相 看。
后來,倒屣相迎用于形容主人迎接賓客時(shí)非常熱情的樣子。
出處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釋義
屣:鞋。
活用
隨著開門聲響起,我聽出來是爸爸回家了。這時(shí),一陣炸雞的香味兒飄進(jìn)了我的鼻子,還等什么,趕緊沖!
我從椅子上跳起來,三步并作兩步躥到客廳,特別熱情、特別大聲地喊“爸爸”。看著我只穿了一只拖鞋的腳丫子,爸爸哭笑不得地說:“你小子,今天對我倒屣相迎?。 ?/p>
游戲
答案:過目不忘、自愧不如、唉聲嘆氣、胸有成竹、刮目相看、落筆成章、門庭若市、水泄不通、眾星拱月、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