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光
慢性支氣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是一種長期、反復且逐漸加重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痰液中黏液成分增多,漿液減少,使痰液黏稠呈膠凍狀。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支氣管內(nèi)有大量嗜中性粒細胞浸潤,造成管腔內(nèi)大量膿性分泌物,進一步增加痰的黏稠度,難以用咳嗽的方法使之排出。因此,除了應用抗感染及化痰藥物治療外,掌握正確的方法促進痰液排出,可以減輕患者癥狀,避免因痰窒息導致的悲劇。
蒸汽吸入法 患者自感有咳痰不爽、咳聲重濁、胸悶氣阻,這是因為痰液過于黏稠,附著于支氣管壁,難以用咳嗽的方法使之自行排出的緣故。此時可用直徑為10~15厘米的深桶杯盛半杯沸水,將口鼻入杯口,用力吸蒸汽,待水冷后再更換沸水:可反復多次,將痰液稀釋咳出。此外,也可用有化痰作用的中草藥,如枇杷葉、陳皮、紫菀、款冬花、旋覆花、桔梗、遠志、天漿殼、菊花、魚腥草、前胡、白果等,任選2~3種,煎湯熏蒸。
走動轉(zhuǎn)體法 較長時間臥床的患者行動不便,咳喘癥狀較為嚴重,痰液排出不暢。因此,在氣候較為溫和的中午,應設法讓稍能走動的患者在室外活動,或用輪椅推患者出去活動,伸展上肢:體質(zhì)較弱者可在室內(nèi)活動:確實不能起床者也應由家屬經(jīng)常為之翻身、叩背,或采取被動伸展上肢的方式活動胸部。體位改變和肺部震動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和體液循環(huán),更有利于痰液排出。
緊迫摳痰法 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的老年患者,很可能因感染嚴重、氣管黏液增多、炎癥滲出大量白細胞、脫落的上皮細胞太多而形成大量塊狀痰。這種患者往往體質(zhì)較差,無力咳嗽,容易發(fā)生痰阻。當患者出現(xiàn)痰阻時,家屬應立即用金屬餐匙柄壓住舌頭,將裹有紗布或毛巾的食指伸向其咽喉部,將阻塞的痰塊摳出,達到急救目的。